×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813006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118130065 ; 978-7-118-13006-5

本书特色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主席指出,“要秉持和平、主权、普惠、共治原则,把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领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竞技场。”我国航天战略指明了方向,也为世界航天战略格局规划了蓝图。逐梦路上,能无荆棘?头顶星空,暗战波谲。 为深入学习领会关于航天战略的思想,我们系统研究了当代世界各国航天战略竞争思想,从数十本国外出版物中挑选了这本Understanding Space Strategy《航天战略竞争的艺术》。 通过本书可以了解美国航天战略决策阶层的思维方式与决策逻辑,因此,既可作为太空作战人员的训练工作参考书,也可作为航天战略、太空作战、太空政策等相关领域学者和政策研究人员的学术参考用书,还可作为航天科技人员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和装备体系布局的借鉴参考用书。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研究中国、俄罗斯、美国等大国竞争态势下太空力量的崛起与竞争,分析强调了为什么政客会基于对恐惧、荣誉和利益的评估而发起战争,并解释了未来太空战争的真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本书探讨了太空战的战略,以及威慑、吓阻和固有自卫权的概念,并概述了大、中和新兴太空强国的航天战略。此外,本书还研究了武装冲突法、行为规范和交战规则对航天战略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商业航天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未来航天战略的影响。

目录

第1章 太空是一个作战域 1.1 政治实体间的战略竞争具有持久的本性 1.1.1 战略竞争与和平相处的统一性 1.1.2 战略竞争中的摩擦、机会和不确定性 1.1.3 战略竞争中的灵活处理和主动适应 1.1.4 战略的目的 1.2 太空战争的特征 1.2.1 现行法律制度情况 1.2.2 行为规范与行动守则 1.2.3 商业航天中的商务·惯例与软规范 1.2.4 减小空间碎片危害 1.2.5 协调太空中的交会与抵近 1.2.6 减小电磁干扰影响 1.3 小结 引文标注 参考文献 第2章 航天战略 2.1 航天战略的目的 2.2 控制太空 2.2.1 全局控制与局部控制 2.2.2 持续控制与暂时控制 2.2.3 太空是一种屏障 2.2.4 “天使”与“恶魔” 2.3 钱很重要 2.4 进攻性战略与防御性战略 2.4.1 进攻性战略 2.4.2 防御性战略 2.4.3 进攻与防御的相互依赖性 2.4.4 联合作战 2.5 航天弱国的战略 2.6 战略上的分散与集中 2.7 封锁和阻塞对手的太空通路 2.8 占位 2.8.1 咽喉扼阻点 2.8.2 高价值的点位 2.8.3 制高点 2.9 战略须务实 引文标注 参考文献 第3章 技术因素与太空战略竞争 3.1 人的因素*重要 3.2 技术的使用与法律的约束 3.3 新技术应用的历史经验 3.3.1 早期飞机的海上应用 3.3.2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潜艇战 3.3.3 冷战中的核武器 3.3.4 “军事革命”“军事变革”与“第三次抵消战略” 3.4 太空战略竞争中对技术的使用 3.4.1 天基资产可以稳定竞争对手之间的关系 3.4.2 技术本身不能消除摩擦和不确定性 3.4.3 仅靠先进技术不能赢得胜利 3.4.4 先进技术不会让胜利轻而易举 3.5 小结 引文标注 参考文献 第4章 太空威慑和战争法 4.1 太空威慑 4.1.1 与核威慑的比较 4.1.2 确保威慑,建立联盟,进而扩大威慑 4.2 战争法与与生俱来的自卫权 4.2.1 交战规则 4.2.2 对航天战略的影响 4.3 先发制人与预先性自卫 4.3.1 观察 4.3.2 分类 4.3.3 沟通 4.3.4 对先发制人的防范 4.4 拒止 4.5 战略失配 4.5.1 威慑的失效 4.5.2 俄罗斯战略威慑的特点 4.5.3 中国战略威慑的特点 4.6 小结 引文标注 参考文献 第5章 大国的航天战略 5.1 中国的航天战略 5.2 俄罗斯的航天战略 5.3 美国的航天战略 5.4 非军事手段 5.4.1 分裂联盟 5.4.2 经济领域手段 5.4.3 信息战与网络战 5.5 进攻性手段 5.5.1 胁迫、强迫与“小规模战争” 5.5.2 封锁太空通路 5.5.3 反卫星武器与卫星猎杀者 5.6 攻防结合的战略 5.7 “行动屏障”与控制战争升级 5.8 对手也能投票 5.9 小结 引文标注 参考文献 第6章 中等国家的航天战略 6.1 印度的航天战略 6.2 伊朗的航天战略 6.3 非军事行动 6.3.1 外交与结盟 6.3.2 “购买”航天力量 6.3.3 建立太空存在 6.3.4 保持有生威慑力量 6.4 进攻性战略及行动 6.4.1 有限战争 6.4.2 利用对手的“咽喉点” 6.4.3 分散与集中 6.4.4 打击对手民商活动 6.5 防御性战略及行动 6.5.1 安保能力与复原能力 6.5.2 使空间成为“薄弱”的屏障 6.6 小结 引文标注 参考文献 第7章 新兴太空国家的航天战略 7.1 加拿大的航天战略 7.2 沙特阿拉伯的航天战略 7.3 非国家组织的航天战略 7.4 积累战略与非直接方法 7.5 潜在的战略目的 7.6 非军事行动 7.6.1 外交倡议 7.6.2 灌输民族自豪感 7.6.3 培养航天高技术劳动力 7.7 攻防之间的流转变化 7.7.1 分散与集中 7.7.2 蚕食其边缘 7.7.3 不对称攻击与网络攻击 7.7.4 影响对手的战略要害 7.7.5 利用持久战 7.7.6 利用恐怖分子行动 7.8 小结 引文标注 参考文献 第8章 太空是一个商业领域 8.1 促进和平与稳定 8.2 确保访问空间与确保利用空间 8.2.1 确保访问空间 8.2.2 确保利用空间 8.3 确保太空威慑 8.4 中国的商业航天 8.5 航天创新企业与商业航天投资者 8.5.1 天使投资 8.5.2 风险投资 8.5.3 私募股权 8.6 新兴的航天能力与未来趋势 8.6.1 新型运载火箭 8.6.2 搭载发射与托管有效载荷 8.6.3 更小更强大的卫星 8.6.4 巨型星座的崛起 8.6.5 地球成像与遥感 8.6.6 数据分析 8.6.7 增材制造 8.6.8 商业载人航天与空间旅游 8.6.9 清除和减缓空间碎片 8.6.10 太空态势感知 8.6.11 在轨服务和接近操作 8.6.12 太空采矿 8.6.13 天基太阳能发电 8.7 商业部门是否能在需要的时候能否出现 引文标注 参考文献 第9章 展望未来 9.1 太空中的战略竞争是否不可避免 9.2 日益严重的空间碎片问题与空间交通管理 9.3 做好以下准备 9.3.1 太空态势感知 9.3.2 航天任务保证能力与弹性能力 9.3.3 武装冲突法和交战规则 9.4 空间军备控制 9.5 美国面临的挑战 9.5.1 太空军 9.5.2 航天工业基础 9.5.3 镜像主义误区与当前主义误区 9.5.4 “开灯”——未来的太空将变得透明 9.6 写在*后的思考 引文标注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约翰·J·克莱恩博士是美国猎鹰研究公司的高级研究员和战略专家,目前担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的兼职教授,主要从事航天战略与航天政策研究,并承担该研究所“太空政策”课程的教学任务,此书内容来自作者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的授课内容。作者的学术思想理性而沉稳,在涉及国际政治的航天战略领域学术问题上能秉持客观、实事求是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方式也能坚持学术性原则,不带有任何政治偏向,是西方航天战略领域为数不多的冷静学者。

郭刚,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曾多次参加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近年来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项。
李薇,女,战略学博士,主要从事国家安全战略、太空安全战略领域研究,多次参加国家重大航天任务,近年来在国防战略学领域发表论文8篇。
侯重远,海军工程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博士,主要从事航天器轨道与姿态的确定与控制领域研究,曾多次参加国家重大航天任务,近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3篇。
杨洋,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硕士,主要从事航天探测与轨道动力学领域研究,曾多次参加国家重大航天任务,近年来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约翰·J·克莱恩博士是美国猎鹰研究公司的高级研究员和战略专家,目前担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的兼职教授,主要从事航天战略与航天政策研究,并承担该研究所“太空政策”课程的教学任务,此书内容来自作者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的授课内容。作者的学术思想理性而沉稳,在涉及国际政治的航天战略领域学术问题上能秉持客观、实事求是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方式也能坚持学术性原则,不带有任何政治偏向,是西方航天战略领域为数不多的冷静学者。 郭刚,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曾多次参加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近年来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2项。 李薇,女,战略学博士,主要从事国家安全战略、太空安全战略领域研究,多次参加国家重大航天任务,近年来在国防战略学领域发表论文8篇。 侯重远,海军工程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博士,主要从事航天器轨道与姿态的确定与控制领域研究,曾多次参加国家重大航天任务,近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SCI论文3篇。 杨洋,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硕士,主要从事航天探测与轨道动力学领域研究,曾多次参加国家重大航天任务,近年来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论文4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