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备时期的工业建设:三线建设口述实录(1964—1980)(全两卷)

战备时期的工业建设:三线建设口述实录(1964—1980)(全两卷)

1星价 ¥178.2 (8.1折)
2星价¥178.2 定价¥22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27728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788
  • 出版时间:2023-09-01
  • 条形码:9787100227728 ; 978-7-100-22772-8

本书特色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优秀品德。 “新中国人物群像口述史”的姊妹篇,了解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史的一手资料。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日益复杂严峻。为保证国防安全,从1964年开始,国家启动了长达十余年的大型国防科技工业及其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这就是隐于深山荒漠、鲜为人知的三线建设工程。以“备战备荒”为战略目标,国家有计划地把东北和东部地区的能源、航空、兵器等重工业、兵器工业迁移到西南和西北地区,同时建设与之配套的交通设施,努力在极其有限的物质条件下重建一套可以应对战争的工业体系。数百万工人、干部、部队官兵、知识分子和地方农民参与了这一项目,为我国的国防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万里长城”,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目录

上卷 赵秉维 一个机械工程师的三线人生 赵樟星 赵 云 辗转东北,扎根西南:两代人的三线建设历程 张良民 李桂英 从“113”到“143” 卫盘兴 从上海到贵阳,我忘我工作,心甘情愿 孙根铭 邓辉玉 我从古侗来:一对侗族夫妇的三线历程 孙德生 无悔一捧忠骨埋异乡 杨丽燕 廖文彬 苏联人觉得修不成,但我们提前几年修成了成昆铁路 孟宪志 刘学英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李仲和 陶乃茹 从上海到贵州:随遇而安的一生 胡树开 从中专生到省技术劳模 胡高升 根正苗红的教育带头人 韩全利 张玉兰 流水线上 四十六年 高守仁 十年航空缘,三十年三线情 傅亚东 举家奔赴三线,为国奋斗终身 冯世林 尹惠荣 两代人的光荣与蹉跎 马德安 马 玲 祖国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去 杨军凯 我把一生献给国防事业 彭 勃 从航空干部到厂校校长 徐平胜 爱上红色收藏的三线人 唐光烈 改善环境的“水利工” 王开勋 为了解决母亲的户口,我来了三线 齐士超 走出校门的三线建设者 郭敬轩 逃荒生涯颠沛流离,工厂进洞筚路蓝缕 童鹤龄 三线建设的义务宣传员 徐瑶林 研发新工艺的航空业总工程师 刘树发 东北人到西南去:三线建设里的文艺宣传者 下卷 王作勤 无悔的三线往昔 文寿山 王孝桂 从神枪手到三线人:一位组织干部的跌宕人生 王 新 我与061基地的一世情缘 石秋雨 与新中国同龄的海军雷达专家 白玉凌 好勇斗狠过半生,乐于助人度晚年 白 平 一名公安战士的三线情怀 刘振友 “三个过硬”的三线多面手 刘华山 无悔的财会人生:“我觉得参加三线很光荣” 安鸿椿 我是自豪的“天义人” 张玉明 九死一生修炼赤子身心 陈衍恩 这些年,我翻译了七千多篇论文 杨建华 持筹握算:水钢财务人的勤勉一生 邵代富 我与遵义医科大学的成长历史 杨明久 从地主娃到挖煤工:“黑五类”身份影响了我的一生 邱和平 吴雪萍 大院子弟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吴智益 三线建设是一座无形的万里长城 周树桐 潜龙在野:为民请命的矿地记者 林桂梅 扎根三线的东北知青 赵元兴 五十余载三线情 陶玉娟 一位能歌善舞工科女生的三线情 桓晓青 四代人四座城,兜兜转转又回上海 龚万奇 殷凤英 我们在遵义永佳电器厂的日子 崔振铎 从首都到边陲:人生随遇而安,心态感时忧世 黄光进 我不做“末代皇帝” 蒋昭华 为国家做了一点小贡献的万金油 蒋伯均 三线给了我为国家做贡献的机会 程黔国 我的幸运与惋惜 戴浩梁 我骄傲,我是“三线人”! 缪忠和 王正贤 缪咏梅 知足常乐,老实工人的水城半生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周海燕,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13—2014)。著有《记忆的政治》等书,发表论文数十篇。近年着力于集体记忆与口述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等多项相关课题。 吴晓萍,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民族大学原副校长,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尔德大学客座研究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先后出版专著十余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