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753063855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250
  • 开本:大32开
  • 页数:206
  • 出版时间:2004-06-01
  • 条形码:9787530638552 ; 978-7-5306-3855-2

本书特色

古代刑具,令人闻之森冷,望而生畏,甚至被视为不祥之物,不知是命运使然抑或一念之差,我与这不讨人喜欢又毫无魅力可言的东西纠缠了几十年,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劣性遗产,古代刑具的收藏、研究与整理非常冷僻寂寞。在冷遇和不理争中起步,*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让人们通过古代刑具的实物来了解人类社会是如何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是多源头的综合体,古代刑具文化是这个综合体中的一个怪异的现象,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书愿为一块引玉之砖,努力地去探索这其中的历史渊源。

内容简介

古代刑具,令人闻之森冷,望而生畏,甚至被视为不祥之物,不知是命运使然抑或一念之差,我与这不讨人喜欢又毫无魅力可言的东西纠缠了几十年,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劣性遗产,古代刑具的收藏、研究与整理非常冷僻寂寞。在冷遇和不理争中起步,*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让人们通过古代刑具的实物来了解人类社会是如何从野蛮走向文明的。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是多源头的综合体,古代刑具文化是这个综合体中的一个怪异的现象,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书愿为一块引玉之砖,努力地去探索这其中的历史渊源。

前言

序言 古代刑具,令人闻之森冷,望而生畏,甚至被视为不祥之物。不知是命运使然抑或一念之差,我与这不讨人喜欢又毫无魅力可言的东西纠缠了几十年,作为传统法律文化的劣性遗产,古代刑具的收藏、研究与整理非常冷僻寂寞。在冷遇和不理解中起步,*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让人们通过古代刑具的实物来了解人类社会是如何从野蛮走向文明的。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史前阶段直至清末数千年间形成的历史产物,有精华也有糟粕,也含有许多消极因素。但大多都又侧重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或重要的历史人物。对那些目前尚未引起充分注意的部分,如法律思想史、古代刑具史等也应适当予以关注。中国古代刑具始自远古,直抵近代,虽然在历史进程中常有一些罪恶作为副产品相伴而生,但其剥夺、惩罚、改造、威慑等功能谁也无法否认。在儒学“礼治”、“崇德”柔情面纱的影响下,古代刑具被视为血腥与残暴的化身,甚至被归之为传统法律文化的劣性遗产,令人不屑一顾声名狼藉。殊不知,中国古代刑具伴随着“法”从遥远的旷占鸿蒙直到1949年揭开古国历史崭新的一页,这之前都深深影响着整个中国法制思想观念。 以黄土高原的黄土地和黄河流域的莽原为摇篮的中华民族,在上古时期创造出“灋”字,去追求公平和效率原则,去寻找一种约束机制。“灋”字是我国上古时的“法”字,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氵”(水),水的含义*初不是象征性的,而纯粹是功能性的,是把犯罪者置于水中随流漂去,这在当时是无异于死刑的严酷惩罚,水在这里体现刑具的功能;其次是“廌”,据传是个貌似牛、羊、鹿、熊的独角兽,“廌”以犀利的像刑具一样强有力的独角将不平者“触而去之”;再次是“去”,古文的去字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矢,后者为弓,弓矢是原始人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武器,将罪大者经神明的廌裁判。明白后,用弓矢刑具射杀,剥夺其生命。上古的先民们是从功能或用途上去理解法、认识法,给法下定义或概念的,并未把法当作判断是非善恶的原则或标准,法并非是形而上,而是形而下的东西。也就是说,法是“器”而不是“道”,是刑具或刑罚。 植根于文化*深层次的价值体系,是决定文化倾向的核心。文化特点有“内倾”、“外倾”之分;“内倾”型的文化具有“重伦理,轻功利”的特征;而“外倾”型的文化则具有“轻伦理,重功利”的特征。“内倾”型论重视个人道德的自我完善,致力于内心修养,而轻视对外界的探求、进取,因而对生产、技艺等表现出漠不关心,甚至鄙弃。而“外倾”型文化则与之相反。从夏商周三代沿袭下来的千年奴隶制生产方式遭到破坏,新的封建生产方式出现并取而代之,要求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大变革此起彼伏,汹涌澎湃。以秦国“外倾”型文化为主的法家,万马激越,革故鼎新,施行了颇有特色、内容丰富、规模浩大的封建化革新。“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的严刑峻法,推动了刑具的跨跃式变革。而皇帝以个人喜恶,随心所欲地立法、司法,专权的宦官、酷吏玩弄法律于股掌之上,在制造无数残酷冤狱的同时,也创造出林林总总设计精巧,式样新奇的刑具。其名目之繁多,方式之酷烈,手段之野蛮,闻之即令人丧胆,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积沉中*污秽的渣滓。 中国古代传统法律文化是多源头的综合体,古代刑具文化是这个综合体中一个异的现象,古往今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本书愿为一块引玉之砖,努力地去探索这其中的历史渊源。 作者 2004.1

目录

序言
古代刑具的历史
父字本源与刑具信息
象以典刑与教化工具
三代五刑与刑具雏形
论刑之祖与制作平台
国家意志与刑具定制
社会动荡与滋肆泛滥
由乱到治与刑具集合
乱世乱刑与重典兴狱
人主鹰犬与刑具翻新
法律倒退与刑具野蛮
轻刑简苛与既重又轻
垂死挣扎与*后表演
古代刑具与刑罚
秦始皇“拜荆”
汉文帝“制杖”
魏武帝“悬棒”
周宣帝“天杖”
隋文帝“捶杖”
……
附录
历史上刑具使用*少的几个时期
李斯是历史上刑具加身*多的人
司马迁“悟狱”
签票与签筒
古代刑具的谢幕人
后记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