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枫韵雅香:贵州枫香染基因识别及其图谱构建

枫韵雅香:贵州枫香染基因识别及其图谱构建

1星价 ¥47.4 (6.0折)
2星价¥47.4 定价¥7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692246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23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566922465 ; 978-7-5669-2246-5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方案一本书聚焦于从文化基因的角度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贵州惠水枫香染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识别,并构建其基因图谱,总结基因传递规律,展示了一个靠前的图谱构建过程。惠水枫香染发源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雅水镇的小岩脚村,距今至少有150年历史。它的形成与发展受所处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与禁忌、民族心理、汉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一项独特的传统工艺,贵州枫香染以其独特的图案纹样、色彩和浓郁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关注者。枫香染作为贵州惠水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被称为“画布上的青花瓷”。其于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本书则从基因识别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了枫香染的神秘之处。本书首先详细介绍了枫香染的历史渊源,从传统技艺到现代发展,呈现了贵州惠水枫香染的发展脉络。随后,作者通过丰富的田野调查案例和图片展示,在书中以图谱构建为线索,通过对枫香染基因的解读和分析,揭示了这一工艺的原理和特点。通过了解枫香染的基因图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项工艺的独特之处,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将贵州惠水枫香染的美丽呈现在我们面前。方案二贵州惠水枫香染是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被称为“画布上的青花瓷”,于2008年, 被列入第二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学术界对枫香染的研究较多,但至今没有从文化基因角度研究枫香染的著作。本书在前人基础上,通过田野调查,识别惠水枫香染基因,构建基因图谱,并总结基因传递规律。惠水枫香染源于雅水镇小岩脚村,至少有150年历史,它的形成与发展受所处自然环境、民族信仰与禁忌、民族心理、汉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枫香染工艺流程分为制作材料、绘制纹样、染色、脱脂等多道程序,并且展现了材美工巧、师心造化、物以致用的艺术特征。枫香染工艺流程中涉及的要素不一定是基因,枫香染基因是其传递过程中储存文化信息的基本单元,比基因更高一层次的单位是基因丛。根据专享性原则、关键性原则、突出性原则、时间性原则识别出枫香染基因,并将其归入所属基因丛中,即将马蓝、枫香油、牛油、布等归入基因材料丛;毛笔、枫香刀、加热器、染缸等归入基因工具丛;凤凰纹、石榴纹、鲤鱼纹、狼鸡草等归入基因纹样丛。枫香染分为被面、床单、背扇、帐檐、百褶裙等多种类型,表面看其差别较大,但实际上枫香染基因呈现“三角形基因结构”和“长链形基因结构”。“三角形基因结构”揭示了基因的组成要素和功能,而“长链形基因结构”揭示了基因排布和相互关系。枫香染基因传递分为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承,在基因传递中,复制性、变异性和决定性是其根本特性。枫香染基因分为主体基因、混合基因和附着基因,主体基因是具有显著地位和作用,对其属性和性状有重要影响的基因类型;混合基因存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手工艺中,不为枫香染所特有,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基因类型;而附着基因由主体基因和混合基因共同创造,依附于它们存在,高度反映了布依族和苗族传统文化。

目录

目录
概 述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三、研究意义与假设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
六、田野调查过程
**章 惠水枫香染简述
一、分布地区
二、自然与文化生境
三、起源与发展历程
四、工艺流程
五、艺术特征
第二章 惠水枫香染基因识别与分类
一、基因识别
二、基因表达
三、基因结构
四、基因传递
五、基因分类
第三章 惠水枫香染基因图谱构建
一、基因图谱构建
二、团花被面基因纹样图谱
三、石榴花被面基因纹样图谱
四、刺梨花被面基因纹样图谱
第四章 惠水枫香染被面基因纹样传递规律
一、基因纹样传递规律
二、基因纹样传递规律影响因素
结 语
一、美美与共:纹样基因的“共享”实践路径
二、和美共生: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地方性叙事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王通,男,回族,山东泰安人,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讲师,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研究民族艺术文化与艺术遗产保护。近五年来,其先后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论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期刊发表论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17ZDA16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藏彝走廊牧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利用与乡村振兴研究”(20XMZ0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武陵山区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挖掘、利用与保护研究”(13BMZ056),国家民委重大委托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发展现状调查研究”(MSY16014) 等。作者简介
王通,男,回族,山东泰安人,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讲师,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博士,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要研究民族艺术文化与艺术遗产保护。近五年来,其先后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论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期刊发表论文,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17ZDA16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藏彝走廊牧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利用与乡村振兴研究”(20XMZ0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武陵山区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挖掘、利用与保护研究”(13BMZ056),国家民委重大委托项目“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发展现状调查研究”(MSY16014) 等。
孙其琛,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现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影视行业法务委员、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工作委员会法务委员,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会员。近些年来,其先后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案外第三人撤销之诉研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法律保护制度完善研究”;主持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虚假民事诉讼及其治理研究”、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基金项目“我国民族地区生物遗传资源产权保护制度研究”。其曾在《中国民族报》《中国研究生》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其曾获贵州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二等奖,获评“贵州省优秀学生干部”“贵州省优秀毕业生”等多项省级荣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