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技术
- ISBN:97875198809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28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19880958 ; 978-7-5198-8095-8
本书特色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2022〕209 号)对新型储能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到 2025 年,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需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基于此,特编写《电力系统新型储能技术》一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电力系统储能的基础知识、分类、发展历程、定位及作用、评价指标体系等知识,重点讲述了机械储能(包括经典和新型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态空气储能、飞轮储能、二氧化碳储能、重力储能等)、储热(包括显热储热、潜热储热、热化学吸附储热和热化学反应储热等)、电能储能(包括超导磁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电化学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高温钠硫电池、铅酸电池及其他前沿电池储能等)、化学储能(包括氢储能、碳氢燃料储能、氨储能)等各类储能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另外,还对电力储能构成及建模、技术与经济性比较、应用场景分析、可行性应用评估方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本书可供能源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储能技术研究科研人员、电力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使用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3060”双碳战略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在能源转型基础上的新型能源体系(包括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3060”的基础。储能是支撑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确保能源顺利转型、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在能源转型之路上,储能不仅对于传统电力系统性能提升、污染物及温室气体减量排放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可发挥关键作用(如可有效应对风光等新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避免电力系统弃风弃光,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可靠性、安全性)。
本书内容翔实丰富,覆盖了各类储能类型(包括机械式、热能式、电化学式、电能式、化学式)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功能及特点、技术应用、发展动态及趋势,介绍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储热技术,兼顾理论和工程,力争反映国际储能领域科研和工程应用*z新进展。
目录
-
电工基础
¥26.2¥38.0 -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96.0¥128.0 -
数字电子技术
¥36.8¥43.8 -
高压电工实用技能全书-双色印刷
¥51.0¥68.0 -
低压电工实用技能全书
¥51.0¥68.0 -
进步简史
¥11.7¥30.0 -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案例研究
¥94.7¥128.0 -
自然灾害情景态势推演规则与风险评估方法
¥49.1¥78.0 -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与实践
¥132.7¥168.0 -
矿山安全工程
¥51.3¥59.0 -
玩转四驱图解四驱汽车构造与越野驾驶
¥64.4¥99.0 -
食品添加剂(赵志峰)
¥34.2¥45.0 -
铅铋合金冷却反应堆技术
¥114.5¥159.0 -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创新应用研究
¥48.4¥88.0 -
核动力设备静密封技术
¥193.0¥268.0 -
东北环境史专题研究
¥62.4¥80.0 -
基于机器学习理论的通信辐射源个体识别
¥52.3¥78.0 -
百年时尚
¥110.9¥188.0 -
智能汽车电子与软件:开发方法、系统集成、流程体系与项目管理
¥70.9¥109.0 -
《二手纯电动乘用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实施与细则(修订版)
¥36.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