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织补·增效: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路径研究

织补·增效: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路径研究

1星价 ¥73.0 (5.7折)
2星价¥73.0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7200071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77200071 ; 978-7-5772-0007-1

本书特色

关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韧性实现空间及路径,为城市更新中的绿地规划实践提供可行的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共包括6章。第1章阐述了研究背景及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困境。第2章厘清绿色基础设施韧性的内涵及韧性特征,从目标、策略及路径构建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的逻辑框架及技术路线。第3章论证了存量空间增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韧性的潜力及价值。第4章从城市尺度阐述了绿色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的需求,并整合城市需求与场地属性进行徐州市绿色基础设施增绿选址的实证研究。第5章阐述了社区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诉求,以徐州市鼓楼区为例,进行了基于城市公园绿地公平性提升的绿色基础设施布局优化研究。第6章从建筑与绿化复合角度识别绿色基础设施存量空间类型,提出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与绿化复合技术要点及规划设计策略。

目录

1 绪论 001

1.1 背景与形势 002

1.2 问题与困境 003

1.3 城市更新背景下绿地建设的思维转变 005



2 城市更新背景下GI韧性提升的内涵及逻辑 009

2.1 GI韧性的内涵 010

2.2 城市更新背景下GI韧性提升的逻辑框架 015

2.3 城市更新背景下GI韧性提升的技术路线 026



3 存量空间:城市GI韧性提升的载体和契机 031

3.1 存量空间的内涵 032

3.2 存量空间提升GI韧性的潜力 034

3.3 相关研究及实践 039



4 城市尺度:城市功能需求导向下的GI韧性提升 049

4.1 城市功能需求的内涵 050

4.2 城市需求下GI韧性提升实践案例及经验 052

4.3 实证研究:整合城市需求与场地属性的徐州市GI增绿选址 060



5 社区尺度:融合居民需求的GI韧性提升 107

5.1 社区尺度GI 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诉求 108

5.2 融合居民需求的GI韧性提升实践案例 111

5.3 实证研究:社区尺度基于城市绿地公平性提升的非正式绿地的GI转化路径 123



6 建筑尺度:建筑与绿化复合的GI韧性提升 163

6.1 建筑与绿化复合的需求及发展 164

6.2 建筑与绿化复合的潜在存量空间类型 173

6.3 建筑与绿化复合提升GI韧性的表现 184

6.4 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筑与绿化复合的实践案例 191

6.5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建筑与绿化复合技术及规划策略 204



参考文献 214

后记 24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姗姗: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2007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学位;2016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市政工程博士学位,其间赴柏林工业大学环境规划系交流访学一年,2022―2023年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采矿迹地生态重建及再利用、城市棕地更新、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构建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城市双修”视角下棕地的绿地转型潜力、机制及规划响应研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中德合作项目,在Land、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生态学报》、《中国园林》等SSCI、CSCD期刊上发文30余篇,出版专著1本。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徐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 李玲:硕士,高级城乡规划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现任徐州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中国矿业大学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生态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规划编制研究工作。工作以来获各级各类优秀规划设计奖近百项,获2010江苏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奖一等奖,获德国国际合作组织奖学金并由徐州市人民政府公派至德国学习工作一年,在徐州市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中因成绩显著而获得嘉奖,获第九届淮海科技奖一等奖,被评为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五一巾帼标兵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