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曲约束新机制和新方法

屈曲约束新机制和新方法

1星价 ¥126.0 (7.5折)
2星价¥126.0 定价¥1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61333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9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76613339 ; 978-7-5766-1333-9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提升的需求,以“屈曲约束新机制和新方法”为核心,总结了作者在屈曲约束构件、小型消能杆和套管构件等消能减震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围绕屈曲约束内核共性特征,如内核焊缝、定位栓和无黏结材料等,通过系列试验阐明了其对构件滞回性能和安全裕度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屈曲部分约束新机制。另一方面,将新机制逐步融入新方法的研究:为了满足大跨工业建筑抗震和震后评估需求,迭代研发了系列大吨位高性能构件;首次研发了系列全金属、小尺寸、低承载力消能杆,满足了预制节点外附消能减震装置的需求;为了提升既有桁架结构的承载和耗能能力,提出了在役压杆的套管约束理论和技术;研发的耐腐蚀铝合金屈曲约束构件拓展了复杂环境工程的应用场景。本书的研究成果可推动相关消能减震技术的发展,加速“屈曲约束”高性能构件的工程实践,也可作为防灾减灾技术研发、设计和施工等行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上篇:屈曲约束新机制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屈曲约束构件研究进展 1.2.1 BRB构型及特点 1.2.2 BRB共性特征 1.2.3 BRB新思考 1.3 小型消能杆研究进展 1.3.1 灌浆套管约束消能杆 1.3.2 多样化全钢消能杆 1.3.3 新材料和新工艺 1.4 套管构件研究发展 1.4.1 延性受压构件 1.4.2 套管加固技术 1.5 本书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屈曲约束内核特征 2.1 内核焊缝打磨提高疲劳寿命 2.1.1 焊缝打磨技术 2.1.2 试件设计和加载 2.1.3 滞回性能和失效形态对比 2.1.4 低周疲劳模型与寿命预测 2.2 内核定位栓限位效果 2.2.1 定位栓的作用 2.2.2 试验评估定位栓效果 2.2.3 对称和全长杆系模型 2.3 端部塑性扭转失稳 2.3.1 试件设计和试验方案 2.3.2 滞回曲线和失效形态 2.3.3 端部防扭转失稳设计方法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屈曲约束接触界面 3.1 界面粘贴无黏结材料的影响 3.1.1 对比试件和加载方案 3.1.2 滞回曲线和失效模式 3.1.3 核心板残余变形及成因 3.1.4 受压承载力调整系数趋势 3.1.5 无黏结材料影响的模拟评估 3.2 钢衬板砂浆组合接触界面 3.2.1 钢衬板填充砂浆约束套管的提出 3.2.2 钢衬板填充砂浆套管试验 3.2.3 滞回曲线和失效模式 3.2.4 累积塑性变形和受压承载力 3.2.5 套管局部鼓曲评估方法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屈曲部分约束新机制 4.1 全钢屈曲部分约束构件 4.1.1 屈曲部分约束新机制 4.1.2 试件设计和加载历程 4.1.3 滞回曲线和失效模式 4.1.4 滞回曲线特征及内因 4.1.5 屈曲波长与接触分析 4.2 设计参数与建议 4.2.1 关键参数及影响分析 4.2.2 设计建议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下篇:屈曲约束新方法 第5章 新型大吨位高性能构件 5.1 双核屈曲部分约束构件 5.1.1 设计理念和构型 5.1.2 滞回曲线和失效模式 5.1.3 初始刚度与残余变形 5.1.4 模型校核和变形分析 5.2 部分约束H形构件 5.2.1 设计理念和关键参数 5.2.2 试验方案和加载结果 5.2.3 滞回特性和翼缘残余变形 5.2.4 模拟分析及变形特点 5.3 H形构件的新型约束 5.3.1 新型约束的概念设计 5.3.2 方案与局部改进 5.3.3 滞回曲线和失效模式 5.3.4 滞回特性和残余变形 5.3.5 填充块与加劲肋设计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小型全钢耗能杆 6.1 全钢竹形耗能杆 6.1.1 设计理念和构造 6.1.2 疲劳性能和失效模式 6.1.3 滞回特性与疲劳预测 6.1.4 内核扭转、接触和屈曲 6.1.5 消耗杆关键参数优化 6.2 部分约束耗能杆 6.2.1 概念、构造和设计 6.2.2 疲劳、变形和失效模式 6.2.3 承载力特征和寿命预测 6.2.4 有限元模型评估内核塑性发展 6.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套管构件失效模式 7.1 无缝套管构件 7.1.1 试件设计和试验方案 7.1.2 试件刚度和承载力 7.1.3 试件失效模式特征 7.1.4 试件有限元模拟 7.2 装配式套管构件 7.2.1 装配式套管及试验方案 7.2.2 试件承载能力 7.2.3 试件失效变形模式 7.2.4 试件延性和失效过程 7.2.5 构件关键参数分析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套管构件设计方法 8.1 端部稳定分析 8.1.1 端部稳定理论解析 8.1.2 算例模拟与解析修正 8.1 I 3端部弯曲临界力设计方法 8.2 整体稳定分析 8.2.1 拼装外管承载力性能与需求 8.2.2 整体失稳试验判别和理论评估 8.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耐腐蚀铝合金应用 9.1 拼装式屈曲约束构件 9.1.1 内核端部拼装式角铝的提出 9.1.2 试件设计和加载 9.1.3 滞回曲线和失效模式 9.1 I 4疲劳寿命评估与预测 9.2 挤压式屈曲约束构件 9.2.1 铝合金挤压成型工艺 9.2.2 试件设计和加载 9.2.3 疲劳性能和破坏形态 9.3 铝合金竹形耗能杆 9.3.1 试件尺寸和加载制度 9.3.2 滞回曲线与变形模式 9.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春林,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研究聚焦于预应力与预制结构。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钢协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2项和中冶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兼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预应力工程专委会副秘书长和抗震专委会委员以及《工业建筑》等期刊编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