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卜楞寺建筑工程技术研究

包邮拉卜楞寺建筑工程技术研究

1星价 ¥108.0 (6.0折)
2星价¥108.0 定价¥1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3576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8,515页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42357649 ; 978-7-5423-5764-9

本书特色

拉卜楞寺作为一座大型的藏传佛教建筑群,充分继承了传统藏式建筑艺术风格,并大量吸收中原地区和印度、尼泊尔传统建筑技术、工艺和艺术元素,融藏式传统建筑艺术、雕塑、绘画、装饰为一体,体现了兼容并蓄的品格。其建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宗教与民族文化内涵,更传承着建筑技术与工艺、绘画雕塑艺术、民族传统风俗以及区域社会的人文情怀与精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本书作者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研究拉卜楞寺的建筑工艺、空间布局与绘画雕刻艺术,对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更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增添新的例证。

内容简介

本书从建筑规划、结构设计、营造工艺入手,利用大量实地踏勘和测量数据,对照海量历史档案和典籍,首次对拉卜楞寺的选址、建筑布局、构件雕饰、油饰彩画等工艺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填补了甘南地区藏族建筑科学研究的空白,对研究、保护藏族传统建筑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目录

绪 论 拉卜楞寺的创建及保护 **章 拉卜楞寺的初创 /004 一、藏传佛教寺院选址、建设的基本程序/004 二、拉卜楞寺选址过程/006 三、拉卜楞寺名称的由来/010 第二章 拉卜楞寺的建设与发展 /013 一、历世嘉木样的营建活动/013 二、赛赤级活佛的营建活动/ 016 三、其他著名活佛的营建活动/017 上 篇 拉卜楞寺空间格局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第三章 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空间布局特征/024 一、宗教经典的规定/024 二、寺院空间布局中的“形”与“势”/025 三、空间布局的特征/030 四、拉卜楞寺的整体布局特征/056 第四章 拉卜楞寺寺院空间形态及其表现特征 /065 二、天际轮廓线/084 三、道路与出入口/086 四、重要的空间节点/094 五、五种主要实体性建筑空间及形态/102 六、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空间序列/131 第五章 拉卜楞寺早期空间布局形态/140 一、民国时期拍摄的拉卜楞寺照片/140 二、早期绘画作品对寺院空间形态的表现/ 164 中篇 拉卜楞寺建筑工程技术与工艺研究 第六章 拉卜楞寺建筑“工巧明”技术传承/194 一、宗教光环下的藏族传统建筑工程学/194 二、拉卜楞寺的“工巧明”学及其传承系统/ 199 三、建筑材料对甘南地区自然环境的适应性/214 第七章 建筑设计/227 一、宗教观念指导下的建筑工程设计特征/227 二、建筑工程技术文献及其特征/234 三、工程技术设计/241 第八章 建筑施工/256 一、施工组织/256 二、施工流程 /257 下 篇 拉卜楞寺建筑装饰文化与艺术 第九章 造像与壁画/409 一、造像/409 二、壁画/414 三、其他室内装饰物/424 第十章 油饰彩画/425 一、藏式油饰彩画基本特征/425 二、拉卜楞寺油饰彩画/429 三、彩画题材及纹样 / 460 四、油饰彩画绘制工艺/464 第十一章 建筑外部宗教装饰物/470 一、外墙面涂饰色彩/ 470 二、金顶屋面用色/473 三、宗教装饰物/474 参考文献/493 后 记/51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唐晓军,1966年生,历史文献学博士,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长期从事古建筑保护与修缮方案设计、文物保护规划、古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并完成甘肃、青海省境内古建筑修缮工程设计方案40余项;甘肃省文物保护规划4项;世界银行贷款榆中县青城镇文化遗产保护规划4个子项目;2012-2015年担任嘉峪关关城文物保护工程技术总监;2015-2018年担任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工程设计总负责。现为甘肃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评审专家成员。1993年至今,发表文物保护研究论文30多篇;主持并完成甘肃文物调查研究课题2项,甘肃省文物局文化遗产保护科研课题4项,甘肃省人社厅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甘肃古代石刻艺术研究》《甘肃古代建筑》《甘肃古代民居》《拉卜楞寺建筑历史及文化艺术研究》《甘肃文物建筑测绘图集(全六卷)》等;参与甘肃省大型文物图书编纂工程两项,一为《中国文物地图集·甘肃分卷》(成员之一),二为《甘肃省志·文物志》(副主编之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