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2423566
- 装帧:精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19
- 出版时间:2023-06-01
- 条形码:9787542423566 ; 978-7-5424-2356-6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敦煌医学文献的整理专著。书稿完整收录了现存敦煌医学文献典籍,概述了敦煌医学卷子的发现、流散及保存情况,对敦煌医学卷子按医理类文献、诊法类文献、医方类文献、本草类文献、针灸类文献、蒙学字书与习字残片中之医药知识、佛道儒医及相关医书、与疾病相关之**书等进行编排,对每个文献按照原件图片、年代、出处、校注、释文、译文、保存研究情况和现代临床应用价值等进行注解和阐述。书稿可为古医籍的校勘和辑佚提供重要依据,为敦煌医学文献的应用产生深远影响。
目录
**章 敦煌医学概述
**节 藏经洞遗书的发现
第二节 敦煌医学卷子的来源及保存情况
第三节 敦煌医学的初步整理与个别卷子的研究
第四节 敦煌医学卷子的系统整理研究
第五节 敦煌医学卷子的全面研究
第六节 敦煌医学的概念第七节敦煌医学的学术价值
第八节 敦煌医派概要
第二章 医理类医书
**节 《黄帝内经》节选残卷(Ix02683、Ix11074)
第二节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气厥论篇”(Ix17453)
第三节 《黄帝内经》《难经》摘录注本(Jx00613)
第四节 《耆婆五脏论》《诸医方髓》及其相关的医书(多种残片组成)
第五节 《针灸甲乙经·卷之四·病形脉诊》残本(P.3481)
第六节 《伤寒论·伤寒例》(P.3287)
第七节 张仲景《五脏论》
第八节 《明堂五脏论》(P.3655)
第三章 诊法类医书
**节 《平脉略例》甲本(S.5614)
第二节 《五脏脉候阴阳相乘法》(S.5614)
第三节 《玄感脉经》(P.3477)
第四节 《占五脏声色源候》(S.5614)
第五节 《七表八里三部脉》及《青乌子脉诀》(P.3655V)
第六节 《脉经》节选本(Ⅱx08644)
第七节 脉书残本(Ix02869A)
第八节 脉书(S.6245V、S.9431、S.9443V、S.8289V)(王淑民级合)
第九节 脉书残卷(S.8289)
第十节 脉书诊法残卷(P.3106)
第十一节 《平脉略例》乙本(P.21 15)
第十二节 《五脏脉候阴阳相乘法》乙本、《占五脏声色源候》乙本及《平脉略例》丙本(S.6245)
第十三节 亡名氏脉经**种与第二种(P.3287)
第四章 本草类医书
**节 《本草经集注·**·序录》节选(龙.530)
第二节 《新修本草》残卷[甲(S.4534)、乙(P.3714)、丙(P.3822)、丁(李盛铎藏本)、戊(S.9434)
第三节 《食疗本草》(S.76)
第四节 无名氏《本草序例》残卷(S.5968)
第五章 医方类医书
**节 普通医方书
第二节 正面或背面为佛书之医方书
第三节 正面或背面为儒书之医方书
第四节 正面或背面为道书之医方书
第五节 佛家医方书
第六节 道家医方书
第七节 佛、道交融的医方书
第六章 针灸类医书
**节 《灸法图》甲卷(S.6168)
第二节 《灸法图》乙卷(S.6168)
第三节 《新集备急灸经》节选(P.2675)
第四节 《灸经明堂》节选(S.5737)
第五节 《大唐同光四年具历》中的《人神每月日忌流注》(P.3247V)
第六节 《针灸甲乙经》节选充实残本(Ⅱx00235、Ⅱx00239、Ⅱx03070)
第七章 蒙学字书与习字残片中之医药知识
**节 蒙学字书中之医药知识《杂集时要用字》(Ix02822)
第二节 习字残片中的躯体名与病名(Ix04907)
第八章 佛道儒医及相关医书
**节 佛家医书(Ⅱx18173)
第二节 《救诸众生苦难经》《新菩萨经》中的十种死病残片(Ix04537V)
第三节 《劝善经》中的七种死病残片(Ⅱx04942)
第四节 服药咒(摘录中281)
第五节 道家丹方(Ⅱx06057)
第六节 服药符箓仪轨碎片(Ⅱx00263)
第七节 伟儒道相关医书(Ⅱx18165R、Ix18165V)
第九章 与疾病相关之□□书
**节 驱祟方(Ⅱx00506V)
第二节 医卜书(Ⅱx02800、Ⅱx03183)
第三节 天字鬼镜图并推得病日法残片(Ⅱx01258等)
第四节 推得病日法残片(Ⅱx04253)
主要参考文献
**节 藏经洞遗书的发现
第二节 敦煌医学卷子的来源及保存情况
第三节 敦煌医学的初步整理与个别卷子的研究
第四节 敦煌医学卷子的系统整理研究
第五节 敦煌医学卷子的全面研究
第六节 敦煌医学的概念第七节敦煌医学的学术价值
第八节 敦煌医派概要
第二章 医理类医书
**节 《黄帝内经》节选残卷(Ix02683、Ix11074)
第二节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气厥论篇”(Ix17453)
第三节 《黄帝内经》《难经》摘录注本(Jx00613)
第四节 《耆婆五脏论》《诸医方髓》及其相关的医书(多种残片组成)
第五节 《针灸甲乙经·卷之四·病形脉诊》残本(P.3481)
第六节 《伤寒论·伤寒例》(P.3287)
第七节 张仲景《五脏论》
第八节 《明堂五脏论》(P.3655)
第三章 诊法类医书
**节 《平脉略例》甲本(S.5614)
第二节 《五脏脉候阴阳相乘法》(S.5614)
第三节 《玄感脉经》(P.3477)
第四节 《占五脏声色源候》(S.5614)
第五节 《七表八里三部脉》及《青乌子脉诀》(P.3655V)
第六节 《脉经》节选本(Ⅱx08644)
第七节 脉书残本(Ix02869A)
第八节 脉书(S.6245V、S.9431、S.9443V、S.8289V)(王淑民级合)
第九节 脉书残卷(S.8289)
第十节 脉书诊法残卷(P.3106)
第十一节 《平脉略例》乙本(P.21 15)
第十二节 《五脏脉候阴阳相乘法》乙本、《占五脏声色源候》乙本及《平脉略例》丙本(S.6245)
第十三节 亡名氏脉经**种与第二种(P.3287)
第四章 本草类医书
**节 《本草经集注·**·序录》节选(龙.530)
第二节 《新修本草》残卷[甲(S.4534)、乙(P.3714)、丙(P.3822)、丁(李盛铎藏本)、戊(S.9434)
第三节 《食疗本草》(S.76)
第四节 无名氏《本草序例》残卷(S.5968)
第五章 医方类医书
**节 普通医方书
第二节 正面或背面为佛书之医方书
第三节 正面或背面为儒书之医方书
第四节 正面或背面为道书之医方书
第五节 佛家医方书
第六节 道家医方书
第七节 佛、道交融的医方书
第六章 针灸类医书
**节 《灸法图》甲卷(S.6168)
第二节 《灸法图》乙卷(S.6168)
第三节 《新集备急灸经》节选(P.2675)
第四节 《灸经明堂》节选(S.5737)
第五节 《大唐同光四年具历》中的《人神每月日忌流注》(P.3247V)
第六节 《针灸甲乙经》节选充实残本(Ⅱx00235、Ⅱx00239、Ⅱx03070)
第七章 蒙学字书与习字残片中之医药知识
**节 蒙学字书中之医药知识《杂集时要用字》(Ix02822)
第二节 习字残片中的躯体名与病名(Ix04907)
第八章 佛道儒医及相关医书
**节 佛家医书(Ⅱx18173)
第二节 《救诸众生苦难经》《新菩萨经》中的十种死病残片(Ix04537V)
第三节 《劝善经》中的七种死病残片(Ⅱx04942)
第四节 服药咒(摘录中281)
第五节 道家丹方(Ⅱx06057)
第六节 服药符箓仪轨碎片(Ⅱx00263)
第七节 伟儒道相关医书(Ⅱx18165R、Ix18165V)
第九章 与疾病相关之□□书
**节 驱祟方(Ⅱx00506V)
第二节 医卜书(Ⅱx02800、Ⅱx03183)
第三节 天字鬼镜图并推得病日法残片(Ⅱx01258等)
第四节 推得病日法残片(Ⅱx04253)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温疫论
¥2.8¥5.0 -
中医手诊图释
¥13.2¥28.0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4.5¥10.0 -
黄帝内经.灵枢
¥17.6¥52.0 -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19.6¥58.0 -
问中医几度秋凉
¥38.2¥59.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1.9¥5.0 -
中医诊断全书
¥27.1¥59.0 -
回生集
¥4.1¥9.0 -
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93.6¥260.0 -
格致余论
¥2.2¥6.0 -
海上丝绸之路基本文献丛书: 南方草木状·桂海虞衡志·浙東紀游草
¥42.3¥90.0 -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
¥26.6¥36.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丹溪心法
¥2.5¥12.0 -
中医药补肾养肾
¥7.9¥23.0 -
黄帝内经素问
¥8.5¥25.0 -
脉因证治
¥4.8¥13.0 -
活幼心书
¥5.6¥15.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 -
中医入门
¥7.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