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的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1788-1901)

包邮澳大利亚殖民地时期的农业发展与环境变迁(1788-1901)

¥70.6 (7.2折) ?
1星价 ¥70.6
2星价¥70.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3135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71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22731353 ; 978-7-5227-3135-3

内容简介

本书以灌溉农业、畜牧业和小麦种植业为重点梳理殖民地时期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与环境演变的整体进程,发掘澳大利亚农业系统建立过程中长时段与大尺度的环境变化、环境认知、殖民科学、种族关系等多重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讨论多个种族在这段历史中的遭遇和贡献,解析殖民农业的发展叙事与殖民帝国的扩张神话。 如果说19世纪末之前,澳大利亚以畜牧、早期灌溉农业推行为主要内容的殖民农业是生态帝国主义的一部分。那么19世纪中后期以小麦的科学种植、牧草培育和灌溉农业种植为目标的殖民农业实际上是对生态帝国主义在新大陆引发的环境后果的回应。而19世纪未殖民农业的发展部分地成为环境修复手段,也成为生态进一步退化的原因。经典意义上“新欧洲”却从未真正建立。温带作为一种气候类别未能区别澳大利亚大陆土地的多样化生态;作为一种垦殖概念,也只能涵盖澳大利亚适宜于欧式农耕的极少量土地。征服还是适应干旱是澳大利亚“新欧洲”建设过程中挥之不去的议题,影响着殖民农业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目录

绪论 一 澳大利亚历史书写中的人与自然:以殖民农业史为中心 二 澳大利亚历史书写演变的社会和学术基础 三 殖民农业史的既有叙事框架:从帝国边疆论到人地互动视野 四 殖民农业史中的人与自然 五 需要重新研究的问题和分析框架 六 研究方法与资料使用 七 章节安排 篇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与早期殖民者的环境认知 章 气候变迁与1788年的澳大利亚 一 气候的变化与土著居民的到来 二 海平面的上升与远隔重洋 三 1788年澳大利亚的气候与动植物 第二章 土著的火把及其对澳大利亚景观的改造 一 新大陆的漫游者 二 土著的火把与澳大利亚庄园 三 土著居民的精神世界 第三章 澳大利亚殖民时期“干旱说”的形成 一 澳大利亚的“干旱说”和相关讨论 二 影响“干旱说”形成的多种因素 三 “干旱说”形成背后的内在权力关系 第二篇 与干旱为伴的生存纠葛 第四章 畜牧业与草场的生态变迁 一 牛羊结伴来到“天然”牧场 二 牧人的荒野进军 三 羊蹄、牧场的生态变迁与牧人的生存策略 四 一段插曲:兔灾 五 畜牧业扩张下的土著社会 第五章 科学农业与小麦带的形成 一 田间的发明与小麦种植区的早期内迁 二 科学农业与小麦带的扩张 三 作为文明必需品的小麦 四 作为资源边疆的麦地 五 旱作农业的实验场 第六章 殖民时代的气候周期论与气象学 一 事件:澳大利亚气象学 的一则“冤案” 二 相关讨论回顾和本章的研究视角 三 旱与涝的二重奏——气候周期论的自然基础 四 殖民地气候周期论的演变 五 气象学的转型与澳大利亚气象学的发展 第三篇 征服干旱的田园试验 第七章 灌溉农牧业的生态扩张 一 新物种的引进和灌溉的初步开展 二 淘金热后的拓荒与灌溉农牧业的拓展 三 托拉斯管理下的灌溉殖民地发展 四 地下水灌溉 五 灌溉区的形成与灌溉扩张的生态限度 第八章 模范殖民地与19世纪的灌溉知识交往网络 一 19世纪中后期的灌溉知识交往网络 二 “模范殖民地”的复制 三 灌溉地的盐碱化治理 四 灌溉知识交往网络运行的内在机制 第九章 澳大利亚灌溉叙事的演变及原因 一 早期环境观与灌溉进步论的出现 二 环境观的改变和灌溉叙事的多元化 三 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与灌溉叙事的演变 第四篇 干旱与水的再认识 第十章 解析澳大利亚水资源利用史 一 水资源条件再审视 二 早期灌溉农业的经济学分析 三 少数族裔的农业与水资源利用 结语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乔瑜,1985年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世界史博士学位。此前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基地班,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墨尔本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教学与科研侧重于环境史、澳大利亚史、全球史。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和北京市教委一般项目各一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