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机制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

包邮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机制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

1星价 ¥55.7 (5.8折)
2星价¥55.7 定价¥9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85327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3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521853278 ; 978-7-5218-5327-8

内容简介

该专著以环境审计协同为对象,运用系统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比较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采取“目标——问题——内容——机制——路径”的研究思路,在对长江上游地区环境治理与环境审计状况进行科学、全面的摸底与评估的基础上,嵌入协同治理观,从环境审计的战略协同、管理协同、过程协同、成果运用协同四个维度构建跨区域跨部门多主体的环境审计协同内容框架,然后基于党委审计委员会设计环境审计协同机制及实现路径,试图为我国生态治理和环境审计制度改革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环境审计发展及其环境审计效果分析。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为样本,考察环境审计影响环境治理的传导机制及传导效果,打开了环境审计价值传导的“黑箱”,为我国环境审计制度改革提供经验证据。②环境审计协同促进环境治理的理论分析。基于协同理论、多元共治、多元协同理论等分析环境审计协同构建的理论基础,并从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等角度分析环境审计协同体系中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功能作用,并探讨党委审计委员会治理模式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多主体环境审计协同机制的运行模式。③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内容框架。从环境审计协同的内涵、特征、功能定位、内容框架等维度探讨环境审计协同理论框架,并以环境治理中的责任链和资源优势为主线,从环境审计的战略协同、管理协同、操作协同、结果运用协同四个维度厘清党委审计委员会治理模式下环境审计协同的内容框架。④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机制构建,从环境审计协同的决策机制、协调沟通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协同治理机制等维度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治理模式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多主体环境审计协同机制。⑤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大数据平台建设,基于大数据、遥感系统(RS)等新兴技术,探讨环境审计全口径数据归集、分析的思路和方法。⑥健全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配套政策。从深化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推进环境审计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生态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环境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等角度探讨如何健全环境审计协同配套政策。该专著以环境审计协同为对象,运用系统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比较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采取“目标——问题——内容——机制——路径”的研究思路,在对长江上游地区环境治理与环境审计状况进行科学、全面的摸底与评估的基础上,嵌入协同治理观,从环境审计的战略协同、管理协同、过程协同、成果运用协同四个维度构建跨区域跨部门多主体的环境审计协同内容框架,然后基于党委审计委员会设计环境审计协同机制及实现路径,试图为我国生态治理和环境审计制度改革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环境审计发展及其环境审计效果分析。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为样本,考察环境审计影响环境治理的传导机制及传导效果,打开了环境审计价值传导的“黑箱”,为我国环境审计制度改革提供经验证据。②环境审计协同促进环境治理的理论分析。基于协同理论、多元共治、多元协同理论等分析环境审计协同构建的理论基础,并从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等角度分析环境审计协同体系中党委审计委员会的功能作用,并探讨党委审计委员会治理模式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多主体环境审计协同机制的运行模式。③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内容框架。从环境审计协同的内涵、特征、功能定位、内容框架等维度探讨环境审计协同理论框架,并以环境治理中的责任链和资源优势为主线,从环境审计的战略协同、管理协同、操作协同、结果运用协同四个维度厘清党委审计委员会治理模式下环境审计协同的内容框架。④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机制构建,从环境审计协同的决策机制、协调沟通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协同治理机制等维度构建党委审计委员会治理模式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多主体环境审计协同机制。⑤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大数据平台建设,基于大数据、遥感系统(RS)等新兴技术,探讨环境审计全口径数据归集、分析的思路和方法。⑥健全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配套政策。从深化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改革、推进环境审计法律法规建设、健全生态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环境审计专业人才培养等角度探讨如何健全环境审计协同配套政策。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外环境审计研究回顾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7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2章 环境审计发展及其环境治理效果 2.1 国外环境审计发展 2.2 环境审计发展 2.3 环境审计影响环境治理的机理分析 2.4 环境审计影响环境治理的实证检验 第3章 环境审计协同促进环境治理的理论分析 3.1 环境审计协同促进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 3.2 环境审计协同促进环境治理的理论分析 3.3 基于党委审计委员会的环境审计协同系统构建 第4章 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及环境审计协同现状 4.1 长江经济带环境治理情况 4.2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质量情况 4.3 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及环境审计协同调研 第5章 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内容框架 5.1 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的必要性 5.2 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的可行性分析 5.3 环境审计协同的内涵、特征及价值取向 5.4 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内容框架 第6章 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机制构建 6.1 加强统筹谋划,创新多主体审计协同决策机制 6.2 狠抓力量整合,搭建跨区域审计协调沟通机制 6.3 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多主体审计协同治理机制 6.4 加强绩效考评,构建多主体审计协同激励机制 第7章 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大数据平台建设 7.1 基于大数据的环境审计协同平台建设 7.2 案例应用一:水环境审计协同大数据平台建设及应用 7.3 案例应用二:林长制政策跟踪审计协同大数据平台建设 7.4 案例应用三:土地资源审计协同大数据平台建设 第8章 健全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配套政策 8.1 深化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改革 8.2 推进环境审计法律法规建设 8.3 健全环境审计信息披露制度 8.4 加强环境审计专业人才培养 附件 附件1:长江经济带环境监管执法状况调查问卷 附件2:长江经济带环境监管执法座谈会提纲 附件3: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协同调查问卷 附件4: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座谈会提纲 附件5:长江经济带环境审计状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孙芳城(1963- ),福建宁德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工商大学校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会计学),重庆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会计学和公司监管等方面的研究。在《改革》、《会计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会计理论比较研究》等9部著作,教材20余部;主持 社会科学基金“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反倾销应急体系建设研究”等纵横向课题20余项,获“重庆市社会科学 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和教学成果奖20项。 先后被评为部级骨 和学科带头人、部级 青年教师、全国 教师和重庆市 工作者。兼任政协重庆市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重庆市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副会长、重庆市 会计师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重庆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会预算工作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专家等职。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