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兰通史

包邮波兰通史

¥93.4 (7.3折) ?
1星价 ¥93.4
2星价¥93.4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2582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06-01
  • 条形码:9787552025828 ; 978-7-5520-2582-8

本书特色

这本书描述了波兰风云变幻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变革,展现了更为丰富和多面的波兰。它将带您重返哥白尼、肖邦、居里夫人等曾经生活的沃土,再现波兰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勾勒出跌宕起伏的战争画面,折射出波澜壮阔的千年文明史。 波兰,就像布满闪耀群星的浩瀚天空,本书将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回顾这些闪耀的时刻。 期待您翻开这本书,打开人类探索自身和世界的其中一扇新大门。

内容简介

波兰是欧洲中部的美丽国家,维斯瓦河从南到北纵贯国土中部。波兰文化底蕴深厚,这片沃土哺育了像哥白尼、密茨凯维奇、肖邦、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那样伟大的天文学家、诗人、作曲家和钢琴家、科学家。在20世纪,有四位杰出的波兰作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显克维支、莱蒙特、米沃什、希姆博尔斯卡。波兰人民对欧洲文明和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书中主要叙述了波兰从10世纪中叶建国至21世纪初期的发展历程,向读者展现了波兰彼雅斯特王朝、雅盖洛王朝、自由选王的贵族共和国、第二共和国、人民共和国、第三共和国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波兰曾三遭瓜分,又经外族统治,但波兰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本书以翔实的内容和清晰的脉络向读者呈现了千年波兰的奋斗篇章。

目录

**章 波兰国家的建立和早期封建社会(从远古到1138年) 一、 波兰土地上的原始公社制度 二、 封建关系的产生和国家雏形的出现 三、 波兰国家的建立 四、 封建早期的波兰国家 第二章 封建割据时期的波兰(1138—1333) 一、 社会经济的变化 二、 政治分裂局面加深和外敌入侵 三、 波兰王国的建立 四、 13世纪的波兰文化 第三章 波兰的等级君主制(1333—1505) 一、 波兰王国的国际环境和对外政策 二、 波兰和立陶宛的王朝联合 三、 波兰和捷克的胡斯运动 四、 十三年战争和收复东波莫瑞 五、 等级君主制 六、 商品经济的发展 七、 14—15世纪的波兰文化 第四章 波兰贵族共和国(1505—1618) 一、 16世纪的欧洲和波兰 二、 贵族民主制的发展 三、 政治结构 四、 宗教改革 五、 劳役制庄园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六、 波兰的对外政策和多民族的波兰贵族共和国的建立 七、 16世纪的波兰文化 第五章 大贵族统治下的波兰贵族共和国(1618—1733) 一、 17世纪的欧洲和波兰 二、 波兰的对外战争 三、 大贵族统治下的波兰 四、 波兰经济的衰退 五、 17世纪的波兰文化 第六章 启蒙和改革时期的波兰(1733—1795) 一、 18世纪的欧洲和波兰 二、 **次瓜分(1772) 三、 波兰经济的发展 四、 革新运动和第二次瓜分(1793) 五、 科希秋什科起义和第三次瓜分(1795) 六、 18世纪的波兰文化 第七章 拿破仑时期的波兰(1795—1815) 一、 瓜分国的政策 二、 波兰人民恢复独立的尝试 三、 华沙公国 第八章 波兰王国和1830年十一月起义(1815—1831) 一、 波兰王国的建立 二、 波兰王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 1830年十一月起义 第九章 革命年代(1832—1849) 一、 伟大的流亡运动 二、 国内的革命运动 三、 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 四、 1848年革命 第十章 1863年起义时期(1850—1864) 一、 封建社会末期的农民问题和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二、 1863年一月起义 三、 19世纪30—50年代的波兰文化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1864—1900) 一、 国际形势和瓜分国的民族压迫政策 二、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工人政党的建立 四、 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农民政党的建立 五、 19世纪后半期的波兰文化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时期的经济和政治 1905—1907年革命 **次 世界大战和波兰共和国的重建(1914—1918) 一、 20世纪初期波兰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化 二、 波兰王国的1905—1907年革命 三、 **次世界大战和波兰共和国的重建(1914—1918) 第十三章 波兰第二共和国: 议会民主制度(1918—1926) 一、 边界的形成 二、 社会经济和民族结构 三、 1921年宪法和议会民主制度 四、 波兰共产主义工人党、波兰社会党和波兰农民党 五、 波兰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 第十四章 波兰第二共和国: 毕苏茨基政权(1926—1939) 一、 “五月政变”的原因、过程和性质 二、 萨纳奇 三、 经济危机和1935年宪法 四、 国际形势和波兰的对外政策 五、 波兰第二共和国的文化 第十五章 波兰人民反对法西斯德国占领者的民族解放战争(1939—1945) 一、 1939年的九月战争 法西斯德国的占领政策 苏联的占领政策 *初的抵抗运动 二、 波兰流亡政府的外交政策和波苏关系 三、 波兰工人党的建立和国内抵抗运动的壮大 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的建立 四、 波兰东部的解放和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建立 华沙起义 全国的解放 第十六章 波兰人民共和国(1945—1955) 一、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1945—1949) 二、 发展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基础的六年计划(1950—1955) 第十七章 波兰人民共和国(1956—1970) 一、 解冻和转折 **个五年计划(1956—1960) 二、 第二个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的经济和政治(1961—1970) 第十八章 波兰人民共和国(1971—1989) 一、 波兰统一工人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和第六届议会的选举 二、 1971—1980年经济和政治的变化 三、 1980年危机 四、 人民波兰的文化 第十九章 波兰第三共和国(1989—2001) 一、 马佐维耶茨基政府 二、 别莱茨基政府 三、 从奥尔谢夫斯基政府到苏霍茨卡政府 四、 民主左翼联盟和波兰农民党执掌政权 五、 波兰共和国宪法 从布泽克右翼政府到米莱尔左翼政府 六、 波兰第三共和国的文化和宗教 大事记 附录一  彼雅斯特王朝世系图 附录二  雅盖洛王朝世系图 附录三  自由选王名单 附录四  波兰第二共和国国家元首、总统和总理名单 附录五  波兰第二共和国流亡政府总统和总理名单 附录六  波兰人民共和国总统、国务委员会主席和总理名单 附录七  波兰第三共和国总统和总理名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祖熙,1933年生,浙江省台州市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1956年由国家公派赴波兰留学,1960年在波兰华沙大学历史学系获博士学位。1961年起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任教,从事世界现代史、俄国史、波兰史和东欧史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1861—1917)》《波兰通史》《夏日堂史集》等,编著《波兰通史简编》,主编《斯拉夫文化》《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俄国通史简编》(合编)等,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曾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理事长(1985—200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约高级研究员(1989—1998)。 2001年获波兰总统授予的波兰共和国骑士十字勋章。2001年获北京大学桐山奖教金优秀教学奖。2002年专著《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1861—1917)》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92年起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