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83592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522
  • 出版时间:2024-05-01
  • 条形码:9787030783592 ; 978-7-03-078359-2

内容简介

本书为《材料优选成型与加工技术丛书》之一。注塑加工中高分子经历压力,流动和温度场,从熔体到固体转变过程中,*终冻结在制品中的多层次结构决定了制品性能。因此,认识注塑加工中高分子多层次微观结构的生成规律,有利于指导注塑制品高性能化,提升加工效率,以及开发高性能注塑制品,也为与其他优选技术集成打下基础。本书目的是让读者较为深入地认识注塑加工中形态结构的生成原理和影响因素,我们将首先介绍注塑加工的基础知识(第二章),包括注塑加工的外场种类以及外场下晶体结构及相结构的生成基本规律,第三章将介绍注塑加工中形态结构生成原理和影响因素,特别是注塑加工外场对其高分子多层次结构的影响;第四章将介绍注塑制品的微观多层次结构特点及形成机理,主要包括注塑制品中生成的独特结构,例如皮芯结构及表面流痕等;第五章将介绍注塑加工中典型高分子的特点、形态结构以及结构性能关系研究成果,供工业界参考;第六章将介绍目前的注塑加工中形态结构调控新技术,包括动态保压技术、振动注塑加工技术,电磁振动注塑技术等。

目录

目录“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技术丛书”总序前言第1章 绪论11.1 高分子薄膜定义11.2 高分子薄膜分类21.2.1 按照应用领域类型分类21.2.2 按照加工工艺分类31.3 高分子薄膜加工原理51.3.1 高分子薄膜加工流变51.3.2 流动场诱导高分子结晶61.3.3 高分子薄膜加工中的相分离71.3.4 后拉伸加工中的结构重构81.3.5 高分子薄膜的退火81.4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9参考文献10第2章 高分子薄膜加工流变122.1 加工流变学的基本概念132.1.1 应力度量132.1.2 形变率度量142.1.3 物质导数152.1.4 简单流动162.2 高分子流变本构模型182.2.1 广义牛顿模型192.2.2 黏弹性模型212.2.3 无量纲特征数262.3 基本输运方程与数值分析262.3.1 流动基本方程272.3.2 混合有限元方法312.3.3 稳定化算法352.4 高分子薄膜加工中的数值模拟372.4.1 薄膜流延模拟382.4.2 薄膜斜向拉伸模拟532.4.3 涂布成膜模拟60参考文献67第3章 流动场诱导高分子结晶723.1 高分子静态结晶基础733.1.1 **成核理论743.1.2 高分子晶体生长模型763.2 流动场诱导结晶基础793.2.1 流动场改变晶体形态793.2.2 流动场诱导新晶型813.2.3 流动场加速结晶动力学823.3 流动场诱导结晶的分子机理843.3.1 串晶生成的卷*-伸展转变模型843.3.2 CST在高缠结体系中的适用性863.3.3 串晶形成的拉伸网络模型893.3.4 串晶形成的魅影-成核模型913.3.5 小结943.4 流动场诱导结晶的热力学模型953.4.1 流动场加速结晶的熵减模型953.4.2 流动场诱导链伸展与取向963.4.3 流动场诱导新晶型与新形态1003.4.4 统一FIC的热力学唯象模型1013.4.5 小结1043.5 多步成核分子模型1043.5.1 流动场诱导熔体记忆效应1053.5.2 流动场诱导构象有序1063.5.3 多尺度有序结构间的耦合1103.5.4 小结1133.6 流动场诱导结晶的非平衡特性和多维流动场调控晶体三维取向1143.6.1 流动场诱导结晶非平衡相图1143.6.2 多维流动场调控晶体三维取向1163.6.3 小结1173.7 链柔顺性和连接性对高分子成核的影响1173.7.1 链柔顺性对高分子成核的影响1183.7.2 链连接性对高分子成核的影响123参考文献128第4章 高分子薄膜加工中的相分离1324.1 相分离热力学1334.1.1 高分子混合体系相分离热力学原理1334.1.2 高分子混合体系相分离热力学相图1374.2 相分离动力学1454.2.1 旋节相分离1454.2.2 流动场诱导相分离1494.2.3 奥斯特瓦尔德熟化1514.3 薄膜加工中的相分离1524.3.1 热致相分离(温度诱导)1534.3.2 非溶剂致相分离(非溶剂诱导)1554.3.3 非溶剂热致相分离(协同作用诱导)1564.3.4 凝胶化(化学键或物理相互作用诱导)1564.4 薄膜加工中的相分离相图1584.4.1 iPP/iPB-11584.4.2 UHMWPE与白油混合体系1604.4.3 PVA与水混合体系1614.4.4 TAC与二氯甲烷混合体系1624.4.5 PAN与DMSO混合体系1624.5 应用实例1634.5.1 高分子共混体系—消光膜1634.5.2 UHMWPE湿法流延1664.5.3 PAN溶液涂覆成膜168参考文献170第5章 薄膜后拉伸加工中的结构重构1725.1 引言1725.2 拉伸过程中的屈服行为1725.3 拉伸诱导半晶高分子结构重构**模型1745.3.1 晶体滑移1775.3.2 晶体-晶体转变1795.3.3 熔融再结晶1845.3.4 无定形相结构转变1945.3.5 小结1955.4 拉伸诱导半晶高分子结构重构新模型1955.4.1 拉伸诱导晶体链构象无序化1955.4.2 拉伸诱导片晶簇屈*失稳1995.4.3 拉伸诱导片晶间无定形相微相分离2055.4.4 多种形变机理的协同—干法单拉iPP隔膜加工2095.5 双向拉伸iPP微孔膜形成机理2135.6 高分子薄膜在反应拉伸中的结构重构2165.7 拉伸诱导无定形高分子薄膜结构转变与性能219参考文献223第6章 高分子薄膜退火2286.1 冷结晶2296.1.1 高分子的冷结晶过程及原理2296.1.2 结晶动力学2316.2 退火中的二次结晶2336.3 初始结构对退火中结晶的影响2356.4 退火中的晶型转变2406.5 退火中的三相结构2446.5.1 半晶高分子三相模型2446.5.2 三相含量的计算方法2456.5.3 极限温度2456.5.4 三相含量的温度调控2466.5.5 三相含量对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影响2476.6 退火处理应用案例2506.6.1 iPP硬弹性体的退火2506.6.2 PET除湿干燥2526.6.3 预拉伸与退火协同控制PET晶粒尺寸256参考文献258第7章 高分子薄膜加工同步辐射原位研究装置与方法2617.1 同步辐射2627.1.1 同步辐射简介2627.1.2 同步辐射与高分子薄膜2647.1.3 小角散射实验站2657.2 流动场诱导高分子结晶原位研究装置2667.2.1 原位纤维剪切流变装置2677.2.2 多维流动场原位挤出流变装置2697.2.3 原位伸展流变装置2737.3 高分子薄膜后拉伸原位研究装置2757.3.1 原位快速拉伸流变装置2757.3.2 原位低温拉伸流变装置2807.3.3 原位高温高压拉伸流变装置2827.3.4 原位单轴受限拉伸流变装置2847.3.5 原位溶液拉伸流变装置2897.4 模拟高分子薄膜加工的大型原位研究装备2927.4.1 原位双向拉伸流变装备2927.4.2 原位挤出吹膜装备2967.5 其他高分子材料同步辐射原位研究技术2987.5.1 同步辐射显微红外成像技术2997.5.2 同步辐射纳米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3037.6 同步辐射X射线散射数据处理3067.6.1 宽角X射线散射数据处理3067.6.2 小角X射线散射数据处理310参考文献313第8章 聚乙烯吹膜加工3168.1 吹膜加工原理及工艺3178.1.1 吹膜加工方式3178.1.2 吹膜加工工艺流程3188.1.3 吹膜工艺参数3248.1.4 吹膜料3258.2 加工外场对吹膜过程的影响3288.2.1 聚乙烯吹膜加工结构演化规律3298.2.2 温度场与流动场对吹膜结晶动力学的影响3398.2.3 高分子拓扑结构对吹膜结晶动力学的影响3528.2.4 生物可降解薄膜加工3598.3 功能型薄膜制备3638.3.1 内添加3648.3.2 外涂覆3678.4 性能评价3708.4.1 光学性能3718.4.2 力学性能3728.4.3 表面性能3728.4.4 其他性能373参考文献373第9章 TAC膜的溶液流延加工3759.1 光学膜3759.2 TAC光学膜3769.2.1 保护膜3779.2.2 补偿膜3779.3 TAC光学膜的加工流程3809.3.1 棉胶的制备3809.3.2 流延成膜3849.3.3 干燥过程3869.3.4 拉伸过程3879.4 TAC膜后拉伸加工的物理研究3889.4.1 TAC膜在不同温度下单向拉伸加工过程中的结构演化3889.4.2 TAC膜在高温高压蒸汽下拉伸加工过程中的结构演化3969.5 TAC膜的性能评价4079.5.1 力学性能4079.5.2 光学性能4079.5.3 其他性能413参考文献414第10章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湿法隔膜双向拉伸加工41710.1 锂离子电池隔膜简介41810.2 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加工流程42010.2.1 配比投料42010.2.2 挤出流延42110.2.3 纵向拉伸42210.2.4 横向拉伸42310.2.5 萃取干燥42410.2.6 扩幅定型42510.3 湿法隔膜加工机理42510.3.1 挤出流延过程中湿法隔膜相分离行为42610.3.2 纵向拉伸:纵拉比-温度二维空间中结构演化42810.3.3 横向拉伸:不同纵拉比下横向拉伸过程中结构演化43610.3.4 扩幅定型44510.4 性能评价44710.4.1 基本性能44810.4.2 力学性能45010.4.3 热性能45210.4.4 电化学性能454参考文献455第11章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双向拉伸加工45811.1 BOPET薄膜应用分类45811.2 BOPET薄膜的加工流程46111.2.1 物料干燥46211.2.2 熔融挤出46311.2.3 流延铸片46511.2.4 纵向拉伸46711.2.5 在线涂布46911.2.6 横向拉伸47011.2.7 其他辅助系统47111.3 BOPET薄膜加工典型物理过程研究47111.3.1 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PET拉伸过程中的结构演化过程47211.3.2 拉伸温度对取向和结晶的影响47411.3.3 拉伸速率对取向和结晶的影响47811.3.4 初始预取向结构对链取向和结晶的影响48211.4 BOPET薄膜性能与检测48911.4.1 厚度均匀性48911.4.2 力学性能48911.4.3 光学性能49011.4.4 热性能49111.4.5 其他性能491参考文献491关键词索引493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良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新型显示光学膜”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现任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党委书记、副主任,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合肥先进光源工程副总指挥,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中心主任,中国科大-皖维、乐凯、国风三个校企联合实验室主任。2018年起任Macromolecules期刊副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olymer Crystallization等期刊编委。 长期致力于发展同步辐射先进技术、研究高分子加工物理和研发薄膜产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大仪器和重点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建制化平台以及Sabic、中石油、星源等项目40余项。以高性能薄膜产品研发为目标指引,发展同步辐射原位研究及多尺度计算模拟方法,建成从配方设计、预制膜或铸片流延加工到纵拉/横拉以及热定型等薄膜加工全工艺流程在线研究平台,构建了流动场诱导高分子结晶和后拉伸中相变形变的加工相图,提出了多个半晶高分子材料失稳模型,建立了包含缠结效应的高分子晶体成核理论,发展了流动场诱导结晶的热力学理论和多步成核模型。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应邀为Macromolecules,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olymer,Soft Matter,Reports on Progress in Physics,Chemical Reviews等撰期刊写展望、专论和综述等,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