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前期研究

包邮认知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前期研究

1星价 ¥99.1 (8.4折)
2星价¥99.1 定价¥11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3297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8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7522732978 ; 978-7-5227-3297-8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以“本土化分析框架”,从认知维度的本土化和实践维度的本土化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期历史进程。有别于纯思想史研究或党史研究的体例,本书没有以时间顺序或历史事件的顺序作为论述线索,而是以马克思主义语词的本土接纳——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土表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土实践为论证逻辑,综合宏大历史背景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实践,分析马克思主义如何进入认知领域并转入实践领域。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与西方世界的遭遇,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语词本土化过程、话语本土化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本土化过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之问的答案。

目录

绪论 章 重构自我:与西方世界的遭遇 节 西学东渐:知识体系的冲击 一 知识分类和体系的整合 二 知识生产的体制重塑 三 知识 及价值符号的 替 第二节 走出“天下主义”:进化的世界与中国的天命 一 “天下主义”的式微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二 进化论下中国的天命 三 进化宇宙观的思想冲击 第三节 本土化的两种类型 一 延续型本土化 二 吸纳型本土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语词的溯源:马克思主义语汇的传入及影响 节 西学东渐下的语词译介 一 在华传教士的语词译介 二 日译中的新语厘定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语汇的早期传播 一 “日马”入中:马克思主义从日本到中国 二 取道东洋:探源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语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语汇到话语:马克思主义本土话语的初步形成 节 思想序曲:马克思主义话语进入中国语境的背景 一 思想的转型:从启蒙重回革命 二 关注的聚焦:从“社会主义”到“马克思主义” 三 认识的转变:从“日马”到“俄马” 第二节 话语议题的转换:马克思主义话语的渐次斯:接纳 一 “主义”话语的崛起:问题与主义 二 从空间到时间:东方与西方 三 唯物论话语的胜利:科学与人生观 四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适用 第三节 话语的替代与综合:马克思主义本土话语的初步形成 一 民族主义与 主义的话语交错 二 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明辨 三 平民主义的话语演绎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认知到实践:实践维度的本土化 节 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一 “布尔什维克的胜利”:列宁主义的启示 二 共产 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土化 第二节 转入实践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早期探索 一 实践主体的确立和话语主体的转换 二 唯物史观本土化的一个实践议题:阶级的联合和斗争 三 从“平民主义”向“无产阶级专政”的探索 第三节 从实践再到认知: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自觉 一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提出 二 命题要旨之一:“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三 命题要旨之二:理论与文化的结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早期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实践 节 认知维度的接纳与融汇 一 “变动之宇宙”:接纳的思维基础 二 “辩证之方法”:融汇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实践维度的本土化创造 一 本土化的话语重塑 二 革命道路的中国化探索 本章小结 结语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兰馨,1992年5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法学博士,在CSSCI核心期刊、《解放日报》等报刊媒体发表文章,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撰写专报曾获中共中央领导人批示,被省部级单位采纳。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上海市党的建设研究会年度课题一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