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文论讲义十三家

包邮中国现代文论讲义十三家

1星价 ¥64.8 (7.6折)
2星价¥64.8 定价¥8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5422327
  • 装帧:平装-锁线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23-12-01
  • 条形码:9787555422327 ; 978-7-5554-2232-7

内容简介

本书是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实践的研究著作。本书以十三部文学理论讲义为对象,抉发其中的逻辑联系,从时间的纵轴上去把握其“史”的生成,并在教育、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多维度空间阐述其“论识”的互文性。作者通过进入理论书写的历史情境、探析“讲义”文本的范畴与形态,聚焦理论文本背后的著述者,辨析其“文”的知识结构与文化学养的来源,试图勾勒出一个时代的人文知识分子对于文学理论的结构性书写概况,继而进一步探寻中国文学理论在面临民族文论传统和世界文学理论影响时,是如何既继承又创新、既体现世界性视野又保持民族文化特色。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选题和论述范围 二、文献综述 三、思路、方法和目标 四、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建构的基础性结构 **章 多元的理论形态 **节 亦旧亦新:姚永朴与程千帆 一、姚永朴《文学研究法》 二、程千帆《文论十笺》 第二节 新旧交融:刘永济、马宗霍、姜亮夫、赵景深 一、刘永济《文学论》 二、马宗霍《文学概论》 三、姜亮夫《文学概论讲述》 四、赵景深《文学概论讲话》 第三节 作家文论:郁达夫、舒舍予、孙俍工、许钦文 一、郁达夫《文学概说》 二、舒舍予《文学概论讲义》 三、孙俍工《文学概论》 四、许钦文《文学概论》 第四节 新人文主义的“中西结合”:梅光迪、吴宓 一、梅光迪《文学概论讲义》 二、吴宓《文学与人生》 第五节 应时演讲:潘梓年《文学概论》 第二章 个性的理论书写 节 姚永朴、程千帆:怀“旧”迎“新”和守“旧”拒“新” 一、姚永朴:时代意识与责任担当 二、程千帆:现代性视域中的文史会通 第二节 刘永济、马宗霍、姜亮夫、赵景深:典型的传统学者 别样的新旧见解 一、刘永济:率先交融 二、马宗霍:传统学术本色 三、姜亮夫:独异的“四不主义” 四、赵景深:“译”中有“异” 第三节 郁达夫、老舍、孙恨工、许钦文:作家的理论与践行 一、郁达夫:“人”之“生” 二、老舍:“写家”之“生命” 三、孙假工:比较视域中的国族意识 四、许钦文:理论偏见的执着与演绎 第四节 梅光迪、吴宓:人文主义的“派”中有“别” 一、梅光迪:用文学担道义 二、吴宓:文学“如恒”与人生“两难” 第五节 潘梓年:人生关系的辩证分析 一、对“人的文学”观念的接受、认同与传播 二、注重对诸多关系的辩证分析 第三章 理论通识 节 常识关注: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探讨 一、文学之“定义” 二、文学之“思潮…'流派”“主义”“倾向” 三、文学之“情”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恋,女,1979年7月生,籍贯江苏泰州。 文学博士,副教授,现就职于扬州市职业大学。 先后获得“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文艺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6年起从事中国文学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在《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新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等刊物发表学术、理论文章20余篇;获批、完成各项课题8项,与本书直接相关的是“2015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文学理论起点研究》2015SJB790和“2014年度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理论建构研究》xjj2014-86,均已结项。 主要获奖和荣誉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期满(2017-2020年)考核“优秀”、扬州市2018年度市级社科重点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扬州市第十届(2018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扬州市第十三次(2022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