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7207957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96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77207957 ; 978-7-5772-0795-7
本书特色
健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至上,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千百年来,传染病一直是危害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理论和治疗得到重视,一些传染病(如乙脑、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技术被归纳总结,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理论经验也在温病学教学中得以传播,并穿插于中医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教学中,但该理论经验的广度、深度都有所欠缺。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部分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优势被逐渐弱化。2003年春季,“非典”疫情暴发,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即急性传染病仍然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携手进行疫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促进了人们对医学教育、研究以及服务范式变革的思考。总结疫情防控的中国医学实践包括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的医学实践是时代之需。我们通过总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经验(包括临床救治经验)及相关科研进展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肯定的效果。中医、中西医结合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抗争过程中取得的良好疗效,说明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优势显著,并亟待进一步挖掘和持续发展。大多数传染病可用中医理论单独或结合西医理论进行防治,展现了中医学应用的广阔前景,也给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理论指导下,将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先进的技术方法加以有机整合,使之成为更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中西医结合策略和技术,必将在新时代发挥特点,突出优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编写一本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书籍十分必要。本书的编写旨在强化中西医结合对传染病的防治,展示中西医防治新发传染病的成果应用。本书将中医温病、疫病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中医与西医结合,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策略与应用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组织湖北中医药大学的专家编写而成,历时三年。本书共四十四章,**章总论介绍传染病的中、西医基本认识;第二章至第四十四章为传染病临床研究内容,每一章都针对一个病种介绍了传染病相关文献、中医辨治思路、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思路等。因此,本书可作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技术防治传染病的参考书。另外,根据*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行业要求和研究生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需要,本书旨在提高研究生传染病临床诊疗水平,重点培养研究生对传染病的辨治思维,提高研究生运用传染病理论指导临床应用的能力和扩宽他们的视野。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在保持传染病理论完整性的基础上,深化教学内容,一是强调传染病经典理论,突出温病经典著作内容,以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思维的解读;二是强化传染病理论临床运用,重点是了解疫病学对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和辨治进展,并倡导用疫病学理论指导治疗传染病,并拓展对传染病的临床辨治思维;三是强化中西医结合策略和技术的应用。鉴于此,本书也适用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学,还可以作为中医从业者的研修参考书。因为本学科领域知识更新很快,本书难免有缺憾,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于我们在修订中进一步改进。本书中引文,因来源资料年代久远,已无从查对*原始的版本,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和编辑对引文中少量明显错误之处,按现在的出版规范做了修改。本书中方剂组成尽量与原方保持一致,但需关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的应用,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灵活处理,不可照搬照抄原方。健康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至上,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千百年来,传染病一直是危害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中医药防治传染病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理论和治疗得到重视,一些传染病(如乙脑、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技术被归纳总结,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理论经验也在温病学教学中得以传播,并穿插于中医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教学中,但该理论经验的广度、深度都有所欠缺。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部分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优势被逐渐弱化。2003年春季,“非典”疫情暴发,给世人敲响了警钟,即急性传染病仍然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携手进行疫情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促进了人们对医学教育、研究以及服务范式变革的思考。总结疫情防控的中国医学实践包括中西医结合抗击疫情的医学实践是时代之需。我们通过总结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经验(包括临床救治经验)及相关科研进展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肯定的效果。中医、中西医结合在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抗争过程中取得的良好疗效,说明中医药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优势显著,并亟待进一步挖掘和持续发展。大多数传染病可用中医理论单独或结合西医理论进行防治,展现了中医学应用的广阔前景,也给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医学正在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理论指导下,将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先进的技术方法加以有机整合,使之成为更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中西医结合策略和技术,必将在新时代发挥特点,突出优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编写一本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书籍十分必要。本书的编写旨在强化中西医结合对传染病的防治,展示中西医防治新发传染病的成果应用。本书将中医温病、疫病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中医与西医结合,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策略与应用技术》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组织湖北中医药大学的专家编写而成,历时三年。本书共四十四章,**章总论介绍传染病的中、西医基本认识;第二章至第四十四章为传染病临床研究内容,每一章都针对一个病种介绍了传染病相关文献、中医辨治思路、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思路等。因此,本书可作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技术防治传染病的参考书。另外,根据*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行业要求和研究生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需要,本书旨在提高研究生传染病临床诊疗水平,重点培养研究生对传染病的辨治思维,提高研究生运用传染病理论指导临床应用的能力和扩宽他们的视野。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在保持传染病理论完整性的基础上,深化教学内容,一是强调传染病经典理论,突出温病经典著作内容,以加强对传染病防治思维的解读;二是强化传染病理论临床运用,重点是了解疫病学对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和辨治进展,并倡导用疫病学理论指导治疗传染病,并拓展对传染病的临床辨治思维;三是强化中西医结合策略和技术的应用。鉴于此,本书也适用于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学,还可以作为中医从业者的研修参考书。因为本学科领域知识更新很快,本书难免有缺憾,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于我们在修订中进一步改进。本书中引文,因来源资料年代久远,已无从查对*原始的版本,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和编辑对引文中少量明显错误之处,按现在的出版规范做了修改。本书中方剂组成尽量与原方保持一致,但需关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的应用,此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应灵活处理,不可照搬照抄原方。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本书共四十四章,**章总论介绍传染病的中、西医基本认识,第二章至第四十四章为传染病临床研究内容,每一章都针对一个病种介绍了传染病相关文献、中医辨治思路、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思路等。本书旨在强化中西医结合对传染病的防治,展示中西医防治新发传染病的成果应用。本书既可以作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技术防治传染病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教学用书,还可以作为中医从业者的研修参考书。
目录
作者简介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长。长江学者,中医温病领域专家。多年来,潜心研究湿热病证治规律,理论上提出“脾胃湿热论”、“湿热致瘀论”等学术见解,特别是在消化系统疾病、重大感染性疾病方面有深入研究。公开发表论文60多篇。主编、编写著作多本。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项目,参与国家973子课题4项。其中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结合的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清热化湿治法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获首届湖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
-
温疫论
¥2.8¥5.0 -
中医手诊图释
¥13.2¥28.0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4.5¥10.0 -
黄帝内经.灵枢
¥17.6¥52.0 -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19.6¥58.0 -
问中医几度秋凉
¥38.2¥59.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1.9¥5.0 -
中医诊断全书
¥27.1¥59.0 -
回生集
¥4.1¥9.0 -
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93.6¥260.0 -
格致余论
¥2.2¥6.0 -
漫画黄帝内经(上)
¥39.3¥89.0 -
漫画黄帝内经.下册
¥35.0¥79.0 -
海上丝绸之路基本文献丛书: 南方草木状·桂海虞衡志·浙東紀游草
¥42.3¥90.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2.4¥38.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丹溪心法
¥2.5¥12.0 -
中医药补肾养肾
¥7.9¥23.0 -
脉因证治
¥4.8¥13.0 -
活幼心书
¥5.6¥15.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