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进化论:传统乡村人居空间演进

包邮乡村进化论:传统乡村人居空间演进

1星价 ¥62.6 (7.1折)
2星价¥62.6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51300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0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76513004 ; 978-7-5765-1300-4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空间形态之间关系的认识, 提出“生产力-空间形态”关系理论模型, 阐释传统乡村人居空间衰败的历史必然性, 揭示由于生产力的变革导致乡村社会结构的巨变并深刻影响建立在社会结构基础上的空间形态的本质特征。研究指出: “传统乡村人居空间形态是其社会结构的物质表象, 其空间形态的衰败, 根本原因是传统农耕时代的生产力发生了巨变。”借用“进化论”一词提出“乡村进化论”的观点, 农业生产力质的飞跃及其带来的社会结构和空间形态的演进, 本质上体现了乡村进化的过程。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撰写缘起 1.2研究问题 1.3读者对象 1.4概念界定 1.5文献回溯 1.6本书结构 第2章“生产力-空间形态”关系理论及其意义 2.1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基本原理说起 2.2把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应用于城乡规划学 2.3“生产力-空间形态”关系理论的模型建构 2.4以“生产力-空间形态”关系理论解释传统乡村人居空间 演进 2.5小结 第3章传统乡村人居空间形态早期特征 3.1农耕时代早期生产力水平及其人居空间形态 3.2传统乡村人居空间布局的系统性思维 3.3传统乡村人居空间的整体性特征 ……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贵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城市规划系原系主任(2014.6—2021.4)。兼任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德乡村人居环境规划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教育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规划学刊》《国际城市规划》《城乡规划》等编委;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2021年荣获“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士(1988)、硕士(1991)和博士学位(2003),哈佛大学设计学硕士学位(2001)。主编和撰著《乡村中国:农村住区调研报告2010》《农村社区:规划标准与图样研究》《黄岩实践: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索》《乌岩古村:黄岩历史文化村落再生》《四季城乡:一名规划师的时空坐标》《黄岩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法》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