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922782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4-08-01
  • 条形码:9787515922782 ; 978-7-5159-2278-2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阐述了航天器平衡电位概念、航天器表面充电的场景、环境、时间等原理性内容。利用数学语言描述了电子、电荷、电势及太空中充电的原理, 阐明了各种物理量及现象间的联系。介绍了航天器充电温度、表面环境、高电位、单极-偶极模型、航天器充电中电子密度的独立性、束发射引起的航天器充电、航天器充电效果平衡与抑制等方面的内容, 为航天器表面充电的物理学原理阐述的**本专著。

目录

第1章概述1 1.1何为航天器充电?1 1.2何为航天器电势?1 1.3为什么航天器充电如此重要?1 1.4航天器充电发生在哪里?2 1.5航天器充电何时发生?3 1.6电子和离子通量4 1.7一般参考资料6 参考文献8
第2章航天器平衡势10 2.1导言10 2.1.1同性电荷相斥10 2.1.2异性电荷相吸11 2.2瞬态充电11 2.3平衡水平12 2.4浮动电势13 2.5鞘区中的电子和离子能量13 2.5.1入射电子14 2.5.2出射电子14 2.5.3入射正离子15 2.5.4出射离子15 参考文献17
第3章电流平衡18 3.1朗缪尔引力公式18 3.2入射电流20 3.3电子和离子电流的平衡20 3.4多个电流的平衡21 第4章如何测算航天器电势23 4.1能量分布23 4.1.1互斥物质24 4.1.2增强图形24 4.1.3非麦克斯韦分布25 4.2测量分布的仪器25 4.2.1阻滞势分析器25 4.2.2RPA缺点26 4.2.3等离子体分析仪26 4.2.4长吊臂27 参考文献29
第5章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30 5.1二次电子30 5.2背散射电子31 5.3输入和输出电通量32 5.4SEY和BEY的经验公式33 5.5研究问题35 参考文献37
第6章诱发航天器充电的临界温度39 6.1航天器充电初始电流平衡39 6.2两个重要特性40 6.3积分结果41 6.4各种材料的临界温度43 6.5临界温度存在的证据44 6.6输入和输出麦克斯韦电流平衡45 参考文献48
第7章表面条件的重要性49 7.1不准确的主要原因49 7.2二次电子系数公式49 7.3表面条件50 7.4背散射电子系数52 7.5航天器表面条件的应用52 参考文献54
第8章高能级航天器电势56 8.1超过临界温度56 8.2离子诱导的二次电子57 8.3Kappa分布59 参考文献61
第9章航天器在日光下充电63 9.1光电效应63 9.2光电发射63 9.3光电子电流64 9.4充电至正电势65 9.5光电子产额66 9.6表面条件66 9.6.1重要属性167 9.6.2重要属性267 9.7日光下的差异充电67 9.8差异充电的潜在场景68 9.8.1成对双向反射面68 9.8.2日食结束69 9.9总结69 参考文献71
第10章单极偶极模型72 10.1简介72 10.2单极偶极模型73 10.3说明性示例75 10.4电子通量逃逸率76 10.5捕获低能电子的证据77 10.6“三分之一”电势比率78 参考文献79
第11章航天器充电中环境电子密度的独立性问题80 11.1简介80 11.2麦克斯韦等离子体充电的发端80 11.3麦克斯韦等离子体中的有限电势充电81 11.4Kappa等离子体中的航天器充电81 11.5导体航天器的日光充电82 11.6日光下导电航天器的负电压充电83 11.7单极偶极模型中的充电84 11.8双麦克斯韦分布84 11.9电离层充电84 11.10航天器充电的多面性:临界温度和环境电子密度的依赖性 问题85 参考文献87
第12章束流发射引起的航天器充电89 12.1简要回顾89 12.2光束发射90 12.3电子束回扫91 12.4增压93 12.5驱动力和响应94 12.6电子束发散95 12.7空间推进的束流发射96 12.8电子束发射造成的航天器损坏98 参考文献99
第13章抑制方法100 13.1主动和被动方法100 13.2电子场发射101 13.3两种电子发射方法的缺点102 13.4低能离子发射103 13.5低能等离子体发射103 13.6局部导电涂层104 13.7极性分子喷雾104 13.8通过镜面抑制105 13.9使用LED缓解106 参考文献108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