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包邮电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研究

1星价 ¥120.8 (6.1折)
2星价¥120.8 定价¥1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89275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96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519892753 ; 978-7-5198-9275-3

本书特色

本书特色:1)考虑电力低碳转型中碳排放实物量约束,首创提出了深度低碳、零碳和负碳三类电力低碳转型发展情景;2)系统介绍了电制氢、CCUS、新型储能等关键新技术综合影响下的电力低碳转型路径;3)重点分析了煤电科学发展定位、新能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新型电力系统电力平衡和电力供应保障等关键问题。

内容简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特点的系统性工程,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电力行业面临着问题和挑战,虽可借鉴其他国家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务必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发展任务等出发,特别是要把握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特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统筹谋划,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实现路径。能源电力低碳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全局性意义,为此,本书系统阐述了“双碳”目标下电力转型发展路径。首先,立足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形势与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我国电力行业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其次,结合我国电力碳预算评估结果,构建提出了电力行业深度低碳、零碳和负碳三类发展情景,进而介绍了多情景下我国电力低碳转型路径优化框架体系;然后,具体阐述了不同情景下包含电源结构、电力碳排放、电力供应成本的电力低碳转型路径,重点分析了煤电发展定位、新能源发展利用、清洁能源多元化供应和电力平衡等重大问题;*z后,提出了政策、技术、机制等具体措施建议。

目录

前言 **章 “双碳”目标下电力发展现状 **节 “双碳”目标及其对能源电力发展的要求 第二节 “双碳”目标下电力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二章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节 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与形态特征 第二节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原则与发展阶段 第三节 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章 先进电网技术及发展趋势 **节 大电网支撑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 输变电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 先进配电网技术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 新能源高效开发与利用 **节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第二节 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新能源开发规模及情景分析 第四节 新能源开发布局分析 第五章 煤电气电清洁低碳发展 **节 煤电气电发展特点 第二节 煤电气电调节能力建设 第三节 煤电气电低碳化路径 第四节 煤电气电清洁低碳技术 第六章 水电开发与利用 **节 水电发展现状 第二节 水电开发规模布局 第三节 水电技术发展趋势 第四节 水风光资源互补开发及高效利用 第七章 核电发展及功能定位 **节 核电发展现状 第二节 核电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核电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功能作用 第四节 核电开发布局与保障 第八章 储能发展及应用 **节 储能发展现状 第二节 储能电站安全防护 第三节 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第四节 多元化储能发展路径 第九章 氢能发展及应用 **节 氢能在能源低碳转型中的应用 第二节 氢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 第三节 氢能技术发展趋势 第四节 氢能技术重点突破方向 第五节 促进氢能规模化发展的配套政策机制 第十章 终端电气化与智慧高效用能 **节 电气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二节 重点领域电气化技术 第三节 综合能源系统与虚拟电厂 第十一章 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建设 **节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第二节 碳市场建设 第十二章 电力低碳转型路径与碳减排基础能力建设 **节 电力低碳转型路径情景设计 第二节 电力低碳转型路径 第三节 电力低碳转型路径实施要点 第四节 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 第五节 电力低碳转型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舒印彪,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从事能源电力发展战略、电网运行与电力系统规划、超/特高压输电重大工程建设和关键技术研发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