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41594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376页
  • 出版时间:2024-07-01
  • 条形码:9787576415940 ; 978-7-5764-1594-0

内容简介

我国近年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等文化领域法律,改变了文化领域长期以来“三部半法律(著作权法、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及涉及文化领域的档案法)治文化”的的格局。作者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北京市社科2017年度课题)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著作权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2018年度课题)等课题的研究,结合我国当今文化强国建设的政策环境和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基于文化产业链的文化法律体系构建方案,涵盖文化强国建设视野下的文化产业链、文化资源法、文化产业促进法、文化权益调整法、文化市场监管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内容。字数约30万字。

目录

绪论 一、文化法的面向: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 二、文化法的核心范畴:文化、文化权利 三、文化法的研究范式:领域法学 上编 文化法总论 **章 法治体系中的文化法 **节 文化法的概念 一、文化法概念的考察 二、文化法概念的厘清 第二节 文化法的定位 一、全面推进文化建设下的文化法 二、全面依法治国下的文化法 第二章 文化法的调整对象 节 基于文化资源保护的社会关系 一、文化资源核心范畴界定 二、基于文化资源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第二节 基于文化成果权益调整的社会关系 一、文化成果权益核心范畴界定 二、基于文化成果权益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基于文化产业促进的社会关系 一、文化产业核心范畴界定 二、基于文化产业促进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第四节 基于文化市场监管的社会关系 一、文化市场监管核心范畴界定 二、基于文化市场监管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第五节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关系 一、公共文化服务核心范畴界定 二、基于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第三章 文化法的核心特征 节 主饰广泛性 一、文化法治体系的核心主体是公民个人 二、文化法治体系的重要主体是法人及非法人组织 三、文化法治体系的关键主体是党和 第二节 客体多样性 一、文化事业的客体 二、文化产业的客体 第三节 调整手段综合性 一、文化法调整手段的公法特点 二、文化法调整手段的私法特点 第四章 文化法的基本原则 节 立足文化治理目标 一、新时代的文化治理目标要求弘扬 文化 二、新时代的文化治理目标要求意识形态正确 第二节 协调多元文化关系 一、厘清文化法治体系基于文化活动的社会关系分类 二、辨析文化法治体系中多元文化主体的利益需求的差异 三、明确协调多元文化关系共同发展的 终目标 第三节 契台 文化态势 一、积极应对他国文化冲击 二、提升我国文化 影响力 第四节 适应技带发展环境 一、应对技术阻碍文化发展挑战 二、抓住技术促进文化发展机遇 第五章 文化法的价值目标 节 保障民族与 文化传承与繁荣 一、文化法保障文化资源传承 二、文化法促进 文化繁荣 第二节 社会公众文化认知与行为 一、文化法 社会公众文化认知 二、文化法 社会公众文化行为 第三节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产业全面建设 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 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建设 本编小结:新时代的文化法治体系构建 下编文化法分论 章 文化资源保护法 节 文化资源保护法概述 一、文化资源保护法的价值目标 二、我国文化资源保护的法律实践 三、文化资源保护法的现实困境 四、域外文化资源保护立法的经验及其启示 第二节 文物保护法 一、文物保护法的核心范畴 二、我国文物保护的现有实践 三、文物保护的具体措施 四、从文物走向文化资源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核心范畴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实践 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文化资源 第四节 其他文化资源保护法 一、档案文化资源保护 二、版本文化资源保护 三、数字化文化资源保护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化成果权益调整法 节 文化成景权益调整法概述 一、文化成果权益调整法的范畴解析 二、文化成果权益调整法的价值目标 三、文化成果权益调整法的法治实践 四、文化成果权益调整法的域外借鉴 第二节 《民法典》对文化成果权益的调整 一、民法原则对文化成果权益的调整 二、《民法典》具体规则对文化成果权益的调整 第三节 《著作权法》对文化成果权益的调整 一、著作权法原理对文化成果权益调整的理论指导 二、著作权法规则对文化成果权益调整的方案设计 第四节 文化成果权益的其他法律调整 一、《商标法》对文化成果权益的调整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文化成果权益的调整 三、有待明确的其他文化成果权益调整规则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产业促进法 节 文化产业促进法概论 一、文化产业与文化产业促进法 二、文化产业促进法的价值目标 三、我国文化产业促进领域的法治实践 四、文化产业促进法治的现实问题 五、域外文化产业促进法治经验 第二节 文化产业促进基本法 一、文化产业促进基本法体例布局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杨利华,女,湖南长沙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法学博士。主要研究知识产权法学、知识产权法制史和知识产权信息管理。主持 2013年度项目“中国知识产权思想史研究”、 知识产权局2009年度软科学规划项目“ 专利制度史”等课题,参与2010年度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知识产权文献及信息资料库建设研究”、2011年度 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知识产权理论体系研究”、2017年度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公共领域问题研究”等课题十余项。出版《美国专利法史研究》等多部著作,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在知识产权法历史等研究方面产出了一批具有影响的学术成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