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明 何以五千年不断裂

中华文明 何以五千年不断裂

1星价 ¥46.9 (6.9折)
2星价¥46.9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76580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59676580 ; 978-7-5596-7658-0

本书特色

1.宏大的历史叙事 精细入微的考古发掘,全景展示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的深层根基 本书从考古学视角切入,将考古发现与历史文献相结合,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入研究和考古发现的综合分析,解读中华文明的都城、陵墓、文字、文化等文明要素,解析中华文明的祖先认同、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国家认同等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揭示中华文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独特优势,阐明中华文明得以五千多年延续不断的重要原因,展现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独特魅力和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2.深刻阐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立体呈现中华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本书通过都城、陵墓等历史遗址,礼器、玉石等出土文物,分析中国古代都城规制、帝王陵墓形制、礼制建筑与礼器的发展变化,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传承,阐述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理解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特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书是知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多年研究成果的结晶,兼具学术厚度与大众可读性 本书由知名考古学家刘庆柱教授倾力撰写,以权威的学术视角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将丰富的考古实证和经典案例融入其中,带领读者直观体验中华文明的演进轨迹。其兼具学术厚度和可读性,既能满足专业学者的研究需求,又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本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入门佳作。 4.图文并茂的珍贵考古图片,增强史料价值与阅读沉浸感 本书配有多幅考古现场照片、文物图片等珍贵资料,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增强内容的专业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从中获得知识和启发。

内容简介

本书从考古学视角出发,围绕“中”“华”与“中华”的概念,“文明”的定义及其要素组成与权重,王朝时期都城与陵墓的文化内涵,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的深层逻辑,丝绸之路的包容精神,以及中华文明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精细入微的考古发掘,也有中华文明独特的创新活力及其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通过对都城、陵寝等历史遗址,礼器、玉石等珍贵文物的研究阐释,详尽展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传承脉络,为读者全面深入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独特而深刻的视角。

目录

**章 “中”“华”与“中华”一、“中”的解读二、“华”的解读三、“中华”的解读四、“中华民族”的解读第二章 “文明”的定义及“文明要素”的组成与各自权重一、“文明”的定义二、“文明要素”的组成与各自权重第三章 从“一万年的文化史”到“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发展史一、“文明”形成历史发展中的两条“道路”二、黄河文化:中华民族根与魂的解读三、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的早期“文明”第四章 王国时代都城与陵墓之中华文明 **章 “中”“华”与“中华” 一、“中”的解读 二、“华”的解读 三、“中华”的解读 四、“中华民族”的解读 第二章 “文明”的定义及“文明要素”的组成与各自权重 一、“文明”的定义 二、“文明要素”的组成与各自权重 第三章 从“一万年的文化史”到“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发展史 一、“文明”形成历史发展中的两条“道路” 二、黄河文化:中华民族根与魂的解读 三、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的早期“文明” 第四章 王国时代都城与陵墓之中华文明 一、夏代文明 二、商代文明 三、周代文明 第五章 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的解读 一、“国家”不断裂 二、“国民”不断裂 三、“国土”不断裂 四、“文字”及出土文献和传世典籍反映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不断裂 第六章 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传承中的发展脉络与历史逻辑 一、古代都城规制理念一脉相承 二、帝王陵墓形制发展变化 三、礼制建筑与礼器发展变化 第七章 丝绸之路反映的有容乃大之下的中华文明 一、对各条丝绸之路的基本认识 二、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三、丝绸之路与“盛世”中国 第八章 中华文明的国家文化:都城与陵墓反映的“中”与“中和” 一、择中建都 二、择中建宫 三、择中建殿 四、“中”的强化:都城城门、宫门从“单门道”发展为“一门三道”与“一门五道” 五、都城与皇城、宫城之“四面辟门”的“中和”理念 六、古代都城从“轴线”到“双轴线”至“中轴线”的发展历程 七、“左祖右社”与都城“中轴线” 八、陵墓若都邑:陵墓及陵园之“中”与“中和” 第九章 中华文明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一、中华文明的内部凝聚力与海纳百川的包容特质 二、中华文明对外“有容乃大”与“和为贵” 三、中华文明的“中”与“中和”文化基因下的“家国同构”与国家认同 第十章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与“两个结合”阐释 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二、中华文明“创新性”及其“连续性”的关系 三、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四、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五、中华文明的“和平性”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庆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圆明园学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学和秦汉考古学。先后参加并主持秦都咸阳遗址、西汉十一陵、关中唐十八陵、秦汉栎阳城遗址、西汉杜陵陵园遗址、汉长安城遗址、秦阿房宫遗址等考古勘探、发掘,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曾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人类学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