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产业发展的全球模式和主要演化路径

包邮未来产业发展的全球模式和主要演化路径

1星价 ¥56.9 (5.8折)
2星价¥56.9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67984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513679848 ; 978-7-5136-7984-8

本书特色

本书依托于国家高端智库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的课题成书,探讨了未来产业,如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计算等,发展的主要领域,介绍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同时梳理了我国目前的探索。本书选题热门,作者专业素养较好,书稿整体质量较高,值得推荐。

内容简介

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新赛道。发展未来产业,不仅要着眼长远、立足当下,更要强化生态建设。本书系统探讨了未来产业目前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主要演化路径,希望能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本书首先介绍了未来产业的内涵和目前的主要发展领域,随后重点分析了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发展未来产业的主要方向和重点经验,并梳理了我国未来产业目前的发展探索。在构建未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本书从产业链协同创新、新型研发机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域创新体系、新型举国体制等角度分别梳理了未来产业演化路径和主要模式。*后,本书针对当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挑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目录

目录 **章未来产业概述一、未来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二、未来产业的内涵与特征三、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意义四、我国未来产业的政策演变和发展趋势第二章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一、未来产业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突破口二、发展未来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战略布局第三章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一、关键核心技术与颠覆性技术的内涵及现状二、九大未来产业三、六大未来产业赛道及细分领域目录 **章未来产业概述 一、未来产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未来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三、发展未来产业的重要意义 四、我国未来产业的政策演变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一、未来产业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突破口 二、发展未来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战略布局 第三章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颠覆性技术 一、关键核心技术与颠覆性技术的内涵及现状 二、九大未来产业 三、六大未来产业赛道及细分领域 第四章发达国家未来产业布局方向及发展经验 一、美国: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相关领域 二、欧盟:强化顶层设计和“协同创新” 三、日本:发展重点产业实现“社会50” 四、韩国:积极开展大型公私合作研发 五、发达国家发展未来产业的经验总结 第五章未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一、创新生态对未来产业的重要性 二、未来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主要框架 三、未来产业“六链”融合框架解构 第六章产业链协同创新: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模型构建 二、产业链联动协同创新模型分析 三、模型结果分析 四、产业链协同创新结论及启示 第七章新型研发机构:点燃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一、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和发展现状 二、发达国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经验和趋势 三、新型研发机构助力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三条路径 第八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概念和内涵 二、发达国家科学中心(科学城)的建设经验 三、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路径 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攻关“卡脖子”技术的路径 第九章区域创新体系: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动力源 一、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二、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西部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 四、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模式 第十章新型举国体制:突破政府主导型的关键技术 一、新型举国体制的内涵及其特点 二、未来产业与新型举国体制的相互匹配 三、发达国家新型举国体制发展重点产业的经验 四、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推动未来产业发展 第十一章加快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挑战和对策建议 一、未来产业发展面临的重点挑战 二、多措并举,推动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朝良 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智库建设等。曾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发表SSCI/CSSCI期刊论文十多篇,参与多项著作的编著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