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学习定律 第二版

包邮刑法学习定律 第二版

1星价 ¥48.6 (7.1折)
2星价¥48.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355480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A5
  • 页数:428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301355480 ; 978-7-301-35548-0

本书特色

※ 探索刑法深度,解锁学习新境界

刑法的复杂性与深度,常常让研习者感到迷茫与挑战。《刑法学习定律》(第二版)就是一本能够为刑法的学习指引方向、启迪智慧的书籍。 ※ 权威之作,智慧传承 本书汇集了周光权教授二十多年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指导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内心感悟,系统介绍了刑法学习的若干具体方法,竭力将传统上似乎难以言传的“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付诸文字,旨在帮助刑法学研习者少走弯路,同时能够感受到学习刑法的愉悦。 ※ 系统全面,循序渐进 本书从刑法学的独特魅力谈起,到学习方法的深度剖析,再到刑法思维的构建与论文写作的指导,力争为刑法研习者搭建了一条通往刑法世界的高速通道。书中内容循序渐进,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案例的分析,助你快速掌握学习技巧,轻松应对各种挑战。 ※ 破解密码,掌握定律 本书中的“定律”,不仅仅是学习方法的总结,更是对刑法学习规律的深刻揭示。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术研究,提炼出了一系列高效、实用的学习定律,助你破解刑法学习的密码,轻松驾驭复杂多变的刑法知识。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刑法学习的若干具体方法,汇集了周光权教授二十多年来在清华大学法学院指导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的内心感悟。本书从刑法学的独特魅力、学习刑法应先储备哪些知识、重点从老师那里学什么谈起,然后依次对如何形成比较研究方法、如何高效地阅读、如何形成刑法思维、如何把论文写得更好、如何看待刑法立法、如何学习犯罪论、如何训练刑罚思维、如何面对生活经验、如何沟通理论与实践等18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语言生动活泼,讨论的问题与时俱进。作者问题意识强烈,竭力将传统上似乎难以言传的“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付诸文字,能够帮助刑法学研习者少走弯路,同时能够感受到学习刑法的愉悦。

目录

定律1 弄懂刑法学的魅力1.1 把刑法学好,才对得起在“*艰难的时刻”与你相遇的人1.2 研习刑法“有益于身心健康”1.3 以刑法为业者的人生会比较精彩定律2 学刑法前的知识储备2.1 不同学习阶段需要储备的知识不同2.2 研习刑法需要储备相当水准的教义学知识2.3 研习刑法需要储备一定的哲学、社会学知识2.4 研习刑法需要储备涉及“学派之争”的知识2.5 研习刑法需要特别重视学习犯罪学知识2.6 研习刑法需要注重“实践理性”定律3 明确刑法学习重点3.1 学刑法教义学知识是无可置疑的“重中之重”3.2 学刑法知识不是唯一目标定律1 弄懂刑法学的魅力1.1 把刑法学好,才对得起在“*艰难的时刻”与你相遇的人1.2 研习刑法“有益于身心健康”1.3 以刑法为业者的人生会比较精彩定律2 学刑法前的知识储备2.1 不同学习阶段需要储备的知识不同2.2 研习刑法需要储备相当水准的教义学知识2.3 研习刑法需要储备一定的哲学、社会学知识2.4 研习刑法需要储备涉及“学派之争”的知识2.5 研习刑法需要特别重视学习犯罪学知识2.6 研习刑法需要注重“实践理性”定律3 明确刑法学习重点3.1 学刑法教义学知识是无可置疑的“重中之重”3.2 学刑法知识不是唯一目标3.3 学会培养自己持之以恒的学术兴趣、怀疑能力及想象力3.4 跟着导师学大气:君子“和而不同”3.5 把刑法理论学得很精深,在生活中做一个温和的人定律4 带着比较眼光学刑法4.1 只有通过比较和借鉴,才能完善中国刑法学4.2 在进行比较和借鉴时,要探究德日刑法立场差异的原因4.3 在比较和借鉴中尽可能澄清误解定律5 学会高效阅读刑法文献5.1 明确你的核心阅读目的5.2 制订合理的阅读计划5.3 阅读的初阶、进阶和高阶阶段5.4 如何高效地进行阅读5.5 你可能还需要一个《书单》定律6 培养自己的刑法思维6.1 思考的前提:若干共识6.2 善于结合中国的实务难题做教义学上的思考6.3 一定要进行体系性思考6.4 不宜把理论立场绝对化定律7 把刑法论文写得像样7.1 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7.2 把文献收集、利用好7.3 论文的正式写作定律8 不以批评刑法立法为时髦8.1 不要动辄批评立法,尽量少写立法论方面的文章8.2 立法中的哪些问题可以成为你重点关注的对象8.3 不要轻易说我们的立法是象征性的定律9 试着走近阶层犯罪论9.1 阶层性思考属于“本土资源”,不是“外来物种”9.2 四要件说在一体地解决刑法难题时明显存在缺陷9.3 学理上应有的定罪逻辑9.4 司法实务上究竟该如何用好阶层性犯罪论定律10 有意识训练刑罚思维10.1 要保持量刑论与犯罪论的贯通10.2 一定要学会区分责任刑和预防刑10.3 要多留心观察实务中的刑罚裁量难题定律11 在大数据时代不迷失学习方向11.1 大数据的司法运用有一定现实意义11.2 必须正视发展司法人工智能在刑法领域所面临的困难11.3 大数据时代的刑事司法需要特别注意什么?定律12 使刑法判断不偏离生活经验12.1 生活经验不是情绪化的直觉12.2 在哪些情况下确实需要考虑生活经验12.3 回应生活经验与刑法教义学的关系定律13 不能脱离司法实践学刑法13.1 正视实践中存在的刑法适用“乱象”13.2 确实存在实践“倒逼”理论的情形13.3 如何看待理论和实践似乎“脱节”的特殊情形13.4 认真对待判决13.5 如何看待司法解释定律14 善于运用刑法展开论证14.1 什么是法学领域的论证和说服14.2 论证的前提:了解实务现状14.3 为论证准备“武器”14.4 刑法论证的技巧与方法:具体展开定律15 在刑法学中接纳政策思想15.1 刑事政策影响犯罪论体系的建构15.2 刑事政策影响构成要件判断15.3 刑事政策与违法性15.4 刑事政策与责任定律16 追求刑法与刑诉法的一体化16.1 在学习刑法过程中,必须树立刑事诉讼法上的权利保障理念16.2 要充分认识司法制度改革给刑法解释带来的冲击16.3 思考通过刑事程序实现实体法目标的可能性16.4 保持对刑事实务中某些做法的反思精神定律17 在刑法学习中保持反思能力17.1 对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应当充满自信17.2 我国刑法学的特色和创新性已经较为明显17.3 方法论上值得我们总结的经验17.4 学习刑法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反思能力定律18 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18.1 始终保持对学术的“纯真”18.2 要有探索、质疑的精神18.3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派意识,形成基本立场18.4 寻找形成本土刑法理论的契机18.5 勤于笔耕,一定要过写作关草色新雨中(代跋)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 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高人民检察院特约监督员,担任中共山东省委、福建省委、河北省委法律顾问,是全国二十余家司法机关专家咨询委员、专家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等。出版《刑法客观主义与方法论》《刑法公开课》等专著十三部;合著、主编、参编刑法学著作三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三百多篇,获得省部级奖励十余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