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医大师李文瑞学术经验集萃

包邮国医大师李文瑞学术经验集萃

1星价 ¥104.3 (7.5折)
2星价¥104.3 定价¥13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73173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117373173 ; 978-7-117-37317-3

本书特色

本书紧紧围绕“主要学术贡献与成就”“证治论述,擅用经方”“临证诊疗专长与用药特色”“糖尿病证治”“男子不育证治”“胸痹心痛、关格、老年便秘的辨证论治”“疑难杂症医案选录”“试论温病与伤寒的关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运用与研究”“医学交流”“研修日本汉方腹诊”“养生与修养”“科研与医学著作”等方面系统梳理总结,突出临证实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本书立足“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内容翔实,通俗易懂,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理法方药清晰,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紧紧围绕“主要学术贡献与成就”“证治论述,擅用经方”“临证诊疗专长与用药特色”“糖尿病证治”“男子不育证治”“胸痹心痛、关格、老年便秘的辨证论治”“疑难杂症医案选录”“试论温病与伤寒的关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运用与研究”“医学交流”“研修日本汉方腹诊”“养生与修养”“科研与医学著作”等方面系统梳理总结,突出临证实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本书立足“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内容翔实,通俗易懂,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理法方药清晰,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参考阅读。

目录

**章主要学术贡献与成就/1**节 《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方法研究 /1一、 以辨阴阳与辨标本为指导原则 / 1二、 以六经辨证与五脏辨证为定位、定向的方法 / 3三、 以八纲辨证与病因辨证为定性、定量的方法 / 4四、 以“辨症—辨病—辨证”为辨证的层次 / 5第二节 气机升降理论阐微 /7一、 气机升降与脏腑 / 8二、 气机升降与辨证 / 8三、 气机升降与治法方药 / 9四、 把握调理气机升降规律 / 9第三节 酸苦抑甘的研究 / 10一、 酸苦抑甘的理论依据 / 10**章主要学术贡献与成就/1**节 《伤寒杂病论》的辨证方法研究 /1一、 以辨阴阳与辨标本为指导原则 / 1二、 以六经辨证与五脏辨证为定位、定向的方法 / 3三、 以八纲辨证与病因辨证为定性、定量的方法 / 4四、 以“辨症—辨病—辨证”为辨证的层次 / 5第二节 气机升降理论阐微 /7一、 气机升降与脏腑 / 8二、 气机升降与辨证 / 8三、 气机升降与治法方药 / 9四、 把握调理气机升降规律 / 9第三节 酸苦抑甘的研究 / 10一、 酸苦抑甘的理论依据 / 10二、 五行生克—酸苦抑甘 / 10三、 五味生化—酸苦抑甘 / 10四、 酸苦抑甘治疗糖尿病 / 10第四节 论《金匮要略》补法 / 11一、 补气 / 11二、 补血 / 11三、 补阴 / 12四、 补阳 / 12五、 补法特点 / 12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释义 / 13一、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 / 13二、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 14三、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的思路与实践 / 15四、 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思路与实践 / 16五、 与香港某人士谈“中医、中西医结合问题” / 17六、 李文瑞即席演讲—中西医结合 / 20第六节 中医腹诊文献整理 / 21一、 腹诊源流 / 21二、 腹诊发展 / 23三、 日本汉方腹诊 / 24四、 编译出版日本汉方腹诊书 / 37附一:中医腹诊腹证的渊源探析 / 37附二:《伤寒杂病论》腹诊与腹证探讨 / 39第二章证治论述,擅用经方 / 46**节 论《伤寒论》少阴病证治 / 46一、 少阴寒化证治 / 47(一) 阳气虚衰,寒湿内盛之证治 / 47(二) 肾阳衰微,水气泛滥之证治 / 48(三) 肾阳虚衰,阴寒内盛之证治 / 49(四) 真寒假热,阴盛格阳之证治 / 50(五) 阴盛戴阳,虚寒下利之证治 / 51(六) 里寒太盛,阳被格拒,阳亡阴竭,虚阳上越之证治 / 52(七) 少阴阳郁,阴寒内盛之证治 / 53(八) 少阴虚寒,下利脓血之证治 / 54二、 少阴热化证治 / 56(一) 少阴阴虚火旺,心烦不得卧之证治 / 56(二) 少阴阴虚有热,水热互结之证治 / 57(三) 少阴阴虚热扰之证治 / 59(四) 少阴客热咽痛之证治 / 60(五) 水亏火炎,咽中生疮之证治 / 61(六) 少阴客寒,阴盛阳郁咽痛之证治 / 62(七) 少阴阳邪郁遏之证治 / 64第二节 论《金匮要略》祛病安胎十法 / 66(一) 妊娠恶阻和误治—滋阴和阳,调和营卫 / 66(二) 妇女宿患癥病与癥病合并妊娠下血—消瘀化癥,调和气血 / 68(三) 妊娠阳虚寒盛腹痛—温阳散寒,暖宫安胎 / 71(四) 妊娠下血—养血固冲,安胎止漏 / 72(五) 妊娠湿停血滞腹痛—补脾利湿,养血疏肝 / 75(六) 妊娠呕吐—温胃补中,降逆涤饮 / 76(七) 妊娠便难—养血润燥,清热解郁 / 77(八) 妊娠水气—通窍利尿,渗湿通阳 / 78(九) 妊娠血虚湿热内阻—养血健脾,清化湿热 / 79(十) 妊娠脾虚寒湿中阻—健脾除湿,温中安胎 / 81第三节 论仲景治瘀十二法 / 82(一) 热盛里实黄疸—清热化瘀 / 82(二) 血热互结,停蓄于少腹—泄热逐瘀 / 83(三) 热毒内聚,营血瘀结于肠—化瘀消痈 / 84(四) 阴阳二毒—化瘀解毒 / 85(五) 疟母—化瘀消癥 / 86(六) 女劳疸兼瘀血—化瘀祛湿清热 / 88(七) 妇人水血并结血室—破血逐水 / 89(八) 妇女腹中血气刺痛—活血化瘀 / 90(九) 冲任虚寒兼有瘀血所致崩漏—温经化瘀 / 90(十) 肝着及妇女半产漏下—行气化瘀 / 91(十一) 虚劳内有瘀血—破血逐瘀 / 92(十二) 气血两虚之血痹—补气化瘀 / 93第三章临证诊疗专长与用药特色/ 96**节 临证诊疗专长 / 96第二节 活用仲景方 / 96(一) 桂枝汤治手掌汗 / 96(二) 小柴胡汤治持续高热 / 97(三) 葛根芩连汤治流行性乙型脑炎 / 97(四) 麻杏苡甘汤治风湿性关节炎积水 / 98第三节 气机升降的临证应用 / 99一、 伤寒外感疾病 / 99二、 温热病 / 99三、 肺系疾病 / 100四、 脾胃疾病 / 101五、 心肾疾病 / 102六、 肝胆疾病 / 103第四节 论古方应用及加减 /103一、 古方应用 / 104二、 古方加减 / 104第五节 自创方 /104一、 参地降糖颗粒 / 105二、 糖肾胶囊 / 105三、 连根汤 / 106四、 缩泉汤 / 107第六节 重用单味药 /108(一) 重用柴胡 / 108(二) 重用连翘 / 109(三) 重用附子 / 109(四) 重用厚朴 / 110(五) 重用甘草 / 110(六) 重用白芍 / 110(七) 重用牡丹皮 / 111(八) 重用葶苈子 / 111(九) 重用石韦 / 112(十) 重用金樱子 / 112第七节 论细辛用量不过钱 /112一、 出处 / 113二、 古代用量 / 113三、 近人用量 / 114四、 合理使用 / 114第八节 论附子“*有用与*难用” /115一、 概述 / 115二、 汉代张仲景 / 116三、 魏晋南北朝时代 / 126四、 唐代 / 127五、 宋代 / 127六、 金元时代 / 128七、 明代 / 128八、 清代 / 129九、 近代与现代 / 129十、 临证应用附子体会 / 133第九节 论大黄的功效与临证应用 /134一、 大黄的攻邪作用 / 134二、 大黄的攻补兼施 / 135三、 大黄的补益作用 / 135四、 临证应用 / 135第十节 苦瓜医用 /136第四章糖尿病证治/139一、 病因病机 / 139二、 辨证分型论治 / 140(一) 气虚(夹湿)型 / 140(二) 阴虚(夹热)型 / 141(三) 气阴两虚型 / 141(四) 阴阳两虚型 / 142三、 降糖单味药、药对、方剂和成方治糖尿病并发症或伴有病症 / 142四、 中西互参,取长补短 / 143五、 参地降糖颗粒与糖肾胶囊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 144六、 临证实践 / 148(一) 停用二甲双胍案 / 148(二) 停用格列齐特(达美康)案 / 150(三) 停服阿卡波糖(拜糖平)、格列喹酮(糖适平)案 / 152(四)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案 / 153(五) 川芎嗪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155第五章男性不育证治/156一、 病因病机 / 156二、 辨证论治 / 157(一) 肾阳虚衰,下焦寒盛 / 157(二) 肾阴不足,相火偏亢 / 157(三) 肾阳不足,精液不化 / 158(四) 湿热下注,精液不化 / 158(五) 气血两虚,精室空虚 / 158三、 精液异常的论治 / 159(一) 精液不液化 / 159(二) 精子减少症 / 159(三) 精子活动率降低症 / 159(四) 异常精子率升高症 / 159(五) 无精子症 / 160(六) 单方验方 / 160四、 服药方法 / 160五、 忌烟酒与注意精神调养 / 160六、 夫妻性生活指导 / 161七、 治验案例 / 161(一) 精液不液化 / 161(二) 精子减少症 / 163(三) 精子减少合并活动率降低症 / 164(四) 精子数减少合并活动率降低及异常率升高症 / 165(五) 不射精症 / 166(六) 阳痿 / 166第六章辨证论治/168**节 辨证论治的内容 /168第二节 辨证论治的步骤 /170一、 诊察 / 170二、 辨证 / 171三、 论治 / 172第三节 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 /173一、 阳虚气滞,痰涎壅塞 / 175二、 胸中气塞,饮邪挟痰 / 176三、 阴寒厥冷,遏阻心阳 / 177四、 气滞血瘀,脉络闭阻 / 178五、 心阴不足,内热灼营 / 179六、 心气不足,心阳虚损 / 179七、 阴阳两虚,气血不继 / 180八、 心阳欲脱,肺心衰竭 / 181第四节 关格的辨证论治 /182一、 心肾阴虚 / 182二、 上热下寒 / 183三、 火热郁闭 / 184四、 痰瘀互结 / 185五、 脾肾阳虚 / 185第五节 老年便秘的辨证论治 /186一、 肾水不足便秘 / 187二、 气阴两虚便秘 / 188三、 中气不足便秘 / 188四、 脏寒便秘 / 189五、 虚秘 / 190六、 气秘 / 191七、 单方验方 / 191附:李文瑞治疗便秘经验 / 192第七章疑难杂症医案选录/200**节 慢性肾功能不全 /200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 200二、 用大黄粉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 215第二节 心动过缓 /216第三节 强直性脊柱炎 /220第四节 喑痱 /223第五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26第六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229第七节 男子性功能障碍 /233一、 阳痿 / 233二、 早泄 / 236三、 强中 / 238四、 遗精 / 240第八节 血精 /242第九节 雷诺病 /245第十节 脱疽 /246第十一节 寒疝 /248第十二节 皮肌炎 /248第十三节 风湿性关节炎 /250第十四节 类风湿关节炎 /251第十五节 沉寒痼冷怪证 /253第十六节 异位妊娠 /255第十七节 帕金森综合征之腹胀 /257第十八节 胃癌和大肠癌 /258第十九节 黄汗 /259第二十节 蚁行感 /260第二十一节 百合病 /260第二十二节 奔豚 /262第八章试论温病与伤寒的关系/ 264一、 概念上的关系 / 264二、 学术上的联系 / 265三、 论治上的区别 / 265四、 讨论 / 265第九章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运用与研究/267**节 2 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的研究 /267一、 对象和方法 / 267二、 结果 / 268三、 讨论 / 268第二节 中医药配合放疗证治规律的探讨 /268一、 病因 / 268二、 证治 / 269三、 舌和脉象的观察 / 271四、 体会 / 271第三节 合理使用中西药 /272一、 协同增效,减轻毒性 / 272二、 拮抗降效,增强毒性 / 272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 /274一、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总体状况 / 274二、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方法研究 / 275(一) 手术加中医药治疗研究 / 275(二) 化疗加中医药治疗研究 / 277(三) 放疗加中医药治疗研究 / 279(四) 生物疗法加中医药治疗研究 / 280(五) 针灸、气功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 282第五节 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措施 /282一、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的精神环境 / 282二、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的文体活动 / 284三、 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期饮食 / 289四、 恶性肿瘤患者的婚姻、性生活与生育 / 291五、 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医疗和护理 / 292第十章医学交流/ 295**节 日本 /296一、 参加1994 年国际病院连盟汎地域会议 / 296二、 宴请矢数道明先生 / 305三、 老人便秘的辨证论治 / 307四、 伤寒与温病的论述 / 317五、 更年期障碍的辨证论治 / 321六、 老年期痴呆症的辨证论治 / 327七、 男性不育治验 / 338八、 降糖抗衰粉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 342九、 瑞东降糖颗粒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 / 344十、 糖肾散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 345十一、 川芎嗪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初步探索(摘要) / 348十二、 中医药学在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 348十三、 中医药学简介 / 354第二节 韩国 /359一、 《伤寒杂病论》辨证方法的研究 / 360二、 便秘的辨证论治 / 370第三节 美国 /388第四节 英国 /404一、 以形象略述中西医异同 / 404二、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 405三、 人与自然 / 407第五节 澳大利亚 /411第六节 中国港台地区 /414一、 老年糖尿病与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 414二、 中西医结合对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思路与实践 / 416三、 糖肾散治疗糖尿病肾病之临床研究 / 418四、 中药学研究概况 / 422第十一章研修日本汉方腹诊/ 430一、 学习腹诊技术,收集腹诊书籍 / 430二、 编译出版日本汉方腹诊书 / 434三、 编译出版日本汉方腹诊书之目的 / 435四、 日本友人赠送与编译出版的腹诊书 / 436第十二章养生与修养/ 438一、 动中话养生 / 438二、 思想境界 / 439三、 书法绘画 / 439四、 翰牍情愫 / 440五、 书画作品展示 / 441第十三章科研与医学著作/ 450**节 科研课题与成果 /450一、 主要科研课题 / 450二、 科研成果 / 450第二节 学术著作 /451一、 编著或主编 / 451二、 主译或主编 / 452三、 参加编写 / 452四、 主审 / 452第三节 前言、自叙、编译者的话、序、跋 /45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怡,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名中医,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医老年病临床重点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老年病区域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学术及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秋贵,主任医师,北京医院中医科原主任,师从于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国医大师李文瑞,2007年荣获“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