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包邮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质量充分就业

1星价 ¥60.8 (6.9折)
2星价¥60.8 定价¥8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771457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2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517714576 ; 978-7-5177-1457-6

本书特色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部深入解读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未来劳动格局的力作。书中不仅深入探讨了AI技术对就业结构的革命性影响,还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创新路径。它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广大劳动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对于任何关注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工作和未来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难得的知识财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 李伯虎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既是未来就业增长的基本背景,也决定着岗位的数量和质量;既可能加剧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也可能成为缓解乃至破解这一矛盾的突破口。本书作者抓住了问题的这一关键,提出并探讨了与人工智能发展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相关的重要话题。例如,作为结构性矛盾表现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就业质量分化现象,因人工智能挑战产生的对软技能人力资本的新需求,旨在提升就业质量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市场、个人和政府在应对人工智能挑战中的作用特点,等等。这些都值得读者关注并在本书的启发下深入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 蔡昉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劳动力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本书深入剖析了这一变革,并提出了应对这一变革教育体系改革的关键路径。它不仅分析了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供需状况,更强调了培养能够驾驭AI技术的高技能劳动力的重要性。对于渴望在AI时代引领变革的学者、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袖,这本书是应读之作。它不仅提供了深刻的洞见,更激发了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可持续和高质量充分就业局面的坚定信念。——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李实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在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促进高质量发展就业: 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内涵和发展趋势, 剖析了劳动力市场基本特征的演进趋势; 从需求占比、薪资待遇、学历、工作经验和技能要求等方面研究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招聘需求的变化; 分析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不同教育层次招生和毕业变化情况, 研究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力资本的供给现状; 分析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流动频率及区域、行业的影响; 利用城市层面和微观个体层面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影响; 并提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对策建议, 为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系统性、前瞻性的策略指引。

目录

**章 概述关键发现**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人工智能的内涵 第三节 人工智能政策演进:国际比较视角 第四节 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现状第五节 人工智能专利发展现状第六节 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界定与测度第七节 劳动力市场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第二章 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招聘需求的变迁关键发现**节 人工智能岗位招聘需求变化趋势第二节 受人工智能影响的岗位招聘需求变化趋势第三节 案例分析**章 概述关键发现**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人工智能的内涵 第三节 人工智能政策演进:国际比较视角 第四节 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现状第五节 人工智能专利发展现状第六节 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界定与测度第七节 劳动力市场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趋势第二章 人工智能背景下企业招聘需求的变迁关键发现**节 人工智能岗位招聘需求变化趋势第二节 受人工智能影响的岗位招聘需求变化趋势第三节 案例分析第三章 人工智能相关人力资本供给分析关键发现**节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层级构建第二节 人工智能相关本科专业招生动态第三节 人工智能相关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第四节 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生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第五节 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的市场供需现状第六节 案例分析第四章 人工智能与高质量充分就业关键发现**节 人工智能影响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机制分析第二节 人工智能对就业数量的影响分析第三节 人工智能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第四节 人工智能对高质量充分就业动态影响分析第五节 案例分析第五章 人工智能影响高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动态的机制分析关键发现**节 人工智能发展的行业分布第二节 人工智能发展与人才就业第三节 人工智能发展与人才跨行业流动第四节 案例分析第六章 对人工智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建议**节 着力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人才第二节 引导人工智能创造就业岗位,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第三节 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参考文献附录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春超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学)负责人、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宏观经济学)负责人。曾任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院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数字经济学等。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及Amenican Economic Joumnal Economic Policy、Joural of Public Economics 等报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等19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奖励10余项。郑筱婷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和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在《管理世界》《教育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王爽心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重点关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各类政策,包括教育政策、生育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及其经济社会影响。其研究成果发表于EconomicJoumal等。王春超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大人才工程项目特聘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经济学)负责人、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宏观经济学)负责人。曾任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院长、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数字经济学等。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及Amenican Economic Joumnal Economic Policy、Joural of Public Economics 等报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多部。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等19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奖励10余项。郑筱婷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教育经济学、健康经济学和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在《管理世界》《教育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王爽心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重点关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各类政策,包括教育政策、生育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等,及其经济社会影响。其研究成果发表于EconomicJoumal等。王子成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劳动经济学会新经济与新就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就业与社会保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管理世界》《统计研究》等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