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伯利街谈话录:乔治·摩尔谈文学与艺术

包邮埃伯利街谈话录:乔治·摩尔谈文学与艺术

1星价 ¥51.3 (7.5折)
2星价¥51.3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21905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100219051 ; 978-7-100-21905-1

本书特色

商务经典品牌书系“涵芬书坊”(新版)新收录
乔治·摩尔——性格乖张但文采卓绝的伟大散文家
《埃伯利街谈话录》——乔治·摩尔思想观、文学观、人生观的总结
滔滔不绝的口才,机智幽默的语言
一部综合性的评论作品,一部思想性的文学佳作


为什么要阅读乔治·摩尔?
乔治·摩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批评家称乔治·摩尔为“在世的英国(后来爱尔兰并入英国)散文作家中的大师之一”。他的确是个天才,在智性和感性两方面都有强烈的优越感,是个相当耀眼、相当风格化的作家。他的文字就如他的性格:浓烈、真挚、率性、爱憎分明,对其他文学家、艺术家的看法也十分犀利、有话直说。这种为人犀利和稍有些冷漠的性格使得乔治·摩尔结仇甚多,但对于文学批评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形成了摩尔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这些足以构成今天我们阅读乔治·摩尔的非常充足的理由。

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学信仰与艺术追求,乔治·摩尔文学观、艺术观和人生观的充分体现
本书不同于乔治·摩尔其他文艺批评类作品,是他表达自己总体文学观、艺术观和人生观的随笔作品,夹有部分谈话。他在本书中,以独特的视角对巴尔扎克、哈代、波德莱尔以及乔治·艾略特等文学大师进行了深入剖析,质疑了这些大师们在世俗中的崇拜地位,提出他们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性本质。乔治·摩尔还对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绘画流变进行了细致描绘,深入探讨了相关画家的创作之路。乔治·摩尔将当时的艺术思想之旅作为一面镜子,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与思想的变迁,以及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真谛过程中的独特探索,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那个时代艺术与思想的独特视角。
文艺批评深刻独到、蕴含哲理性思考商务经典品牌书系“涵芬书坊”(新版)新收录 乔治·摩尔——性格乖张但文采卓绝的伟大散文家 《埃伯利街谈话录》——乔治·摩尔思想观、文学观、人生观的总结 滔滔不绝的口才,机智幽默的语言 一部综合性的评论作品,一部思想性的文学佳作 为什么要阅读乔治·摩尔?乔治·摩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批评家称乔治·摩尔为“在世的英国(后来爱尔兰并入英国)散文作家中的大师之一”。他的确是个天才,在智性和感性两方面都有强烈的优越感,是个相当耀眼、相当风格化的作家。他的文字就如他的性格:浓烈、真挚、率性、爱憎分明,对其他文学家、艺术家的看法也十分犀利、有话直说。这种为人犀利和稍有些冷漠的性格使得乔治·摩尔结仇甚多,但对于文学批评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形成了摩尔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这些足以构成今天我们阅读乔治·摩尔的非常充足的理由。 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学信仰与艺术追求,乔治·摩尔文学观、艺术观和人生观的充分体现本书不同于乔治·摩尔其他文艺批评类作品,是他表达自己总体文学观、艺术观和人生观的随笔作品,夹有部分谈话。他在本书中,以独特的视角对巴尔扎克、哈代、波德莱尔以及乔治·艾略特等文学大师进行了深入剖析,质疑了这些大师们在世俗中的崇拜地位,提出他们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性本质。乔治·摩尔还对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绘画流变进行了细致描绘,深入探讨了相关画家的创作之路。乔治·摩尔将当时的艺术思想之旅作为一面镜子,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与思想的变迁,以及艺术家在追求艺术真谛过程中的独特探索,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那个时代艺术与思想的独特视角。文艺批评深刻独到、蕴含哲理性思考 每一种新选择都包含着对曾被拒绝对象的蔑视。 世界上的大事往往简单易懂,不难说明,人生的琐碎事儿却需要许多细节才能解释。 巴尔扎克是一个伟大的收获者,他收获的是一束束的灵魂:在爱情幻想中空耗天资的诗人,将天赋浪费在妙语警句中的忙于应酬饭局的人。 单身汉用习惯代替了情感。如果我们总不能知道自己要去何方,我们就总是感到旅途的疲惫。 托尔斯泰站在草原的岩石上,以耶利米的方式激烈地宣称:悲剧中缺少的东西——就是常识。 同济大学教授、知名学者孙宜学译本书译者孙宜学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后导师,译有多部乔治·摩尔的作品,译文很好地还原了乔治·摩尔随性洒脱、干脆犀利的语言风格。

内容简介

乔治·摩尔在中外文学交流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本书是他晚年的重要著作之一,堪称其一生文学观、思想观、人生观的总结。一方面,摩尔从 19—20 世纪的著名作家谈起,对当时的文学思潮和流派进行评述,言简意赅、金句频出;另一方面,他谈到 18—19 世纪的各种艺术流派、代表艺术家和作品,对艺术风格及前景进行了大胆分析,表达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灵感、情感等各方面关系的见解。在他锐利而深刻的言论面前,人们对文学和艺术的一些惯常看法毫无疑问会受到挑战和冲击。全书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充满哲理性的思考,也有风趣幽默的对话,是难得的文学读本。

目录

3  **章    陌生人的来信32  第二章    英语在消失41  第三章    巴尔扎克77  第四章    巴尔扎克与莎士比亚103  第五章    乔治·艾略特124  第六章    哈    代136  第七章    伯爵夫人与雕像之恋153  第八章    画家肖像(一)161  第九章    画家肖像(二)171  第十章    画家肖像(三)192  第十一章    画家肖像(四)198  第十二章    画家肖像(五)204  第十三章    魏尔伦217  第十四章    兰波与波德莱尔3  **章    陌生人的来信 32  第二章    英语在消失 41  第三章    巴尔扎克 77  第四章    巴尔扎克与莎士比亚 103  第五章    乔治·艾略特 124  第六章    哈    代 136  第七章    伯爵夫人与雕像之恋 153  第八章    画家肖像(一) 161  第九章    画家肖像(二) 171  第十章    画家肖像(三) 192  第十一章    画家肖像(四) 198  第十二章    画家肖像(五) 204  第十三章    魏尔伦 217  第十四章    兰波与波德莱尔 227  第十五章    文学的热度 246  第十六章    纯    诗 278  第十七章    安妮·勃朗特 294  第十八章    三位女演员 318  第十九章    环法旅行计划 340  第二十章    祖父的肖像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乔治·摩尔(George Moore,1852—1933),爱尔兰作家,对爱尔兰的文艺复兴做出过很大贡献。代表作有《伊丝特·沃特斯》《情欲之花》《克里思溪》《一个青年的自白》《埃伯利街谈话录》《宣言》《爱洛伊丝和阿伯拉尔》等。 译者简介: 孙宜学,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等,主持“中国大论坛”“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经典译丛”“艺术与文明书系”等大型系列丛书,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编、译著50余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