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人口经济史(现代卷)

中国人口经济史(现代卷)

1星价 ¥223.5 (7.5折)
2星价¥223.5 定价¥2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3215272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1-01
  • 条形码:9787523215272 ; 978-7-5232-1527-2

本书特色

1.本丛书是视野宏大的人口经济发展史著作 丛书涉足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分支人口经济史,横跨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两大主题,是视野宏大的人口经济发展史著作。丛书注重人口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口现象与经济现象的相互关系等,不仅汇集和梳理从古至今巨量的人口经济发展史资料,而且从史出论,以论带史,史论结合,形成一部有深度分析、规律探索和理论提炼特征的“理论性”史学著作。 2.拓展了中国人口经济研究领域 丛书的创新之处,是利用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各个朝代的人口经济史进行分析,以求透过复杂的人口经济现象去深刻地揭示人口经济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丛书在分析中国的人口经济问题上采用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人口经济研究领域。 3.本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前瞻性 这部5卷本《中国人口经济史》,写法新颖,构思严谨,丛书体系的庞大完整性、长聚焦宽视野的丰富性、学术观点的创新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前瞻性。

内容简介

◎丛书简介 本丛书为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书共5卷:《中国人口经济史(先秦秦汉卷)》《中国人口经济史(魏晋隋唐宋卷)》《中国人口经济史(元明清卷)》《中国人口经济史(近代卷)》《中国人口经济史(现代卷)》。以人口经济发展史为主线,梳理从史前时期到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一直到近现代历朝历代经济发展与人口消长的相互关系,探寻暗含其中的基本规律。书中对历朝历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货币制度、赋税制度等社会经济史实的梳理概述,不失为一部中国历代经济史大百科全书,而对历代人口消长规律的总结归纳,更可为当下人口管理和人口政策的决策提供历史借鉴,所涉足的科学领域是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的分支人口经济史,是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创新之作,也是填补国内人口经济史出版空白的图书项目。 ◎本卷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14章。第1章、第2章和第3章从总论的视野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变动的模式、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波动过程,经济增长过程的劳动力因素,并就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第4章概述了中国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状况。第5章和第6章分别从人口经济学角度论述了生育率及其转变的经济因素分析,死亡率、生命表的推算及其转变的经济因素分析。第7章至第10章分别考察了工业与劳动力供给,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农业及其体制改革与剩余劳动力,劳动力、就业体制与经济转型等问题,探讨了其历史推移及应对策略。第11章分析了人口增长与生活水平。第12章简述了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第13章阐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第14章则通过国际比较的手法,展望了中国作为经济和人口大国的对外经济与发展潜力。

目录

第1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1.1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 0011.2 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 ………………………………………… 0101.3 所有制结构 …………………………………………………… 0121.4 经济结构 ……………………………………………………… 0151.5 计划经济体制 ………………………………………………… 0171.6 金融体制 ……………………………………………………… 0201.7 财政体制 ……………………………………………………… 024第1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1.1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 001 1.2 经济增长的人口因素 ………………………………………… 010 1.3 所有制结构 …………………………………………………… 012 1.4 经济结构 ……………………………………………………… 015 1.5 计划经济体制 ………………………………………………… 017 1.6 金融体制 ……………………………………………………… 020 1.7 财政体制 ……………………………………………………… 024 1.8 人口政策 ……………………………………………………… 027 第2章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 2.1 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动 ………………………………………… 031 2.2 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因素 ……………………………………… 037 2.3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040 2.4 所有制结构 …………………………………………………… 056 2.5 价格多重化与价格管理体制 ………………………………… 060 2.6 经济结构 ……………………………………………………… 062 2.7 经济开放和经济圈的发展 …………………………………… 064 2.8 金融与改革 …………………………………………………… 069 2.9 财政体制改革 ………………………………………………… 072 2.10 经济体制改革 ………………………………………………… 074 2.11 人口控制政策 ………………………………………………… 088 2.12 人口控制的人口效果 ………………………………………… 090 2.13 人口控制的经济效益 ………………………………………… 094 第3章 当代的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因素 3.1 经济发展 ……………………………………………………… 099 3.2 经济增长的长期因素 ………………………………………… 102 3.3 建筑业 ………………………………………………………… 106 3.4 交通运输业 …………………………………………………… 109 3.5 金融业 ………………………………………………………… 115 3.6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121 3.7 人口政策 ……………………………………………………… 127 3.8 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因素 ……………………………………… 135 第4章 人口与人力资源开发 4.1 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转换 …………………………………… 139 4.2 人口发展 ……………………………………………………… 143 4.3 年龄结构 ……………………………………………………… 146 4.4 人口迁移 ……………………………………………………… 150 4.5 人口分布 ……………………………………………………… 161 4.6 人口城市化 …………………………………………………… 171 4.7 人力资源开发 ………………………………………………… 176 第5章 生育率及其转变的经济因素 5.1 生育水平 ……………………………………………………… 182 5.2 差别生育率 …………………………………………………… 197 5.3 生育模式 ……………………………………………………… 201 5.4 影响生育率转变的生物因素 ………………………………… 202 5.5 影响生育率转变的经济因素 ………………………………… 206 第6章 死亡率、生命表及其转变的经济因素 6.1 死亡率 ………………………………………………………… 230 6.2 生命表的推算 ………………………………………………… 239 6.3 从生命表来观察死亡水平 …………………………………… 262 6.4 死亡结构 ……………………………………………………… 270 6.5 死亡率转变的经济因素 ……………………………………… 273 第7章 工业与劳动力供给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业发展 ………………………… 279 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工业部门 ………………………… 282 7.3 改革开放后的工业 …………………………………………… 298 7.4 改革开放后的工业部门 ……………………………………… 304 7.5 工业所有制结构 ……………………………………………… 329 7.6 工业体制改革 ………………………………………………… 333 7.7 工业增长与劳动力供给 ……………………………………… 339 第8章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 345 8.2 产业政策 ……………………………………………………… 348 8.3 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 355 8.4 行业产业结构与职业结构 …………………………………… 367 8.5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对策 …………………………… 373 8.6 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 378 第9章 农业、体制改革与剩余劳动力 9.1 改革前的农业发展 …………………………………………… 385 9.2 改革后的农业发展 …………………………………………… 389 9.3 农业结构 ……………………………………………………… 392 9.4 农业科学技术 ………………………………………………… 413 9.5 农业经济体制 ………………………………………………… 416 9.6 乡镇企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 426 9.7 农村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 439 9.8 农业经济及其增长因素 ……………………………………… 441 9.9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445 第10章 劳动力、就业体制与经济转型 10.1 劳动力 ………………………………………………………… 449 10.2 劳动力参与率 ………………………………………………… 453 10.3 劳动时间 ……………………………………………………… 456 10.4 就业制度 ……………………………………………………… 459 10.5 劳动力供给 …………………………………………………… 470 10.6 劳动力市场 …………………………………………………… 481 10.7 经济转型与失业 ……………………………………………… 488 第11章 人口增长与生活水平 11.1 人口增长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495 11.2 收入水平 ……………………………………………………… 498 11.3 收入差别 ……………………………………………………… 503 11.4 消费水平 ……………………………………………………… 511 11.5 消费结构 ……………………………………………………… 519 11.6 教育体制与教育水平 ………………………………………… 526 11.7 生活水平的国际比较 ……………………………………… 528 第12章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 12.1 人口老龄化的形成 …………………………………………… 533 12.2 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 538 12.3 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 541 12.4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545 12.5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对策 ……………………………………… 553 第13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 13.1 自然资源 ……………………………………………………… 559 13.2 人力资源 ……………………………………………………… 578 13.3 人口、经济发展与环境危机 ………………………………… 580 13.4 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 583 第14章 经济人口大国的对外经济与潜力 14.1 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 ………………………………………… 587 14.2 对外经济贸易 ………………………………………………… 591 14.3 对外经济合作 ………………………………………………… 598 14.4 对外投资 ……………………………………………………… 610 14.5 对外援助 ……………………………………………………… 614 14.6 经济人口大国的发展潜力 …………………………………… 619 参考文献 …………………………………………………………… 62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仲生,1951年生于北京,日本国立千叶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致公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委员、菲律宾卡威迪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应用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中国经济专家网理事、日本国际亚洲文化学会亚洲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特约研究员,中国经济学界著名学者。长期从事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研究,出版专著22部、合著2部,代表作日文专著《中国的人口变动——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分析》(2002年荣获首届日本“华人学术奖”)。主要著作还有《人口经济学》《世界人口经济史》《中国人口经济史》《欧美人口经济学说史》《西方劳动经济学说史》等,其中《世界人口经济史》系列丛书5卷本被评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等143篇,总研究成果1700多万字。其传略和学术贡献被《世界名人录》《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伟大的复兴——中国优秀经济学家篇》等30余部辞书收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