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再见,情绪小怪兽: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209个秘诀

- ISBN:9787569958232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69958232 ; 978-7-5699-5823-2
本书特色
本书对于关心儿童及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父母及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既宝贵又实用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手册。
本书相当完整地涵盖了情绪管理能力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对各种情绪的辨识、对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觉察、口语及肢体的情绪表达,并特别针对正面思考、挫折忍受、情绪控制、焦虑调适及问题解决等方面,从认知、行为及生理角度提出情绪自我调节的有效方法。
本书不从艰涩难懂的理论出发,而是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呈现,每个篇章都先介绍基本概念,再提供实例,每个实例都是生活中极常见的亲子对话,在实例之后是王老师提供的秘诀,每个秘诀都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操作,方法简单,步骤清楚,父母或老师只要照着做行,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学到重要的情绪管理技巧。
8招情绪管理方法,29种常见亲子状况,209个问题解决秘方,*多元的情绪教养,帮助孩子排解负面情绪,轻松学会正面思考。
爱动手打人、咬手指、动不动就哭,得失心重、抗压能力差、敏感,容易生气、愤怒、焦虑……,覆盖孩子的多种心里难题。
作者王意中,《亲子天下》驻站专家,25年从业经验,超过3000场专业演讲,通过3000 实际咨询案例,父母、师长都非常信赖的儿童心理咨询专家。
内容简介
为什么孩子有话不能好好讲?“对,我就是牛脾气,你呢,你不也是吗?”“我没有不高兴,不要管我!”“他们都不和我玩,没人喜欢我!”“我完了,我就是这么糟,做什么都没有用!”你是否也经常纳闷:为什么孩子这么难沟通,告诉他几十遍了,还是明知故犯?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不快乐,动不动就哭得像天塌下来一样?为什么在面对学习时,孩子这么容易退缩,害怕尝试?为什么每次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孩子总一口咬定是对方的错?没有人生来就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都是后天学习的。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教他进行情绪管理,让他及早学会排解负面情绪,就是为孩子的未来奠定*稳固的基础。本书针对孩子成长路上的情绪问题,从学龄前的表达障碍、情绪词语不足、建立自信、不懂察言观色,到入学后常遇到的问题如压力调适、摆脱负面思考、培养同理心、同伴竞争、人际关系、对成绩的焦虑等等,作者以多种常见情境,搭配具体、多元化的应变方式,帮助父母以同理心教孩子进行情绪管理,让孩子及早学会排解负面情绪,加强正面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加快乐地成长。
前言
自序
让孩子成为优游的心理旅人
“情绪不过夜,让每天的情绪归零,随时保持新鲜。”这是我在演讲里谈及情绪管理相关议题时,常常与现场父母、老师等听众分享的理念。情绪如何不过夜?如何不让昨日的疲惫与负面情绪累积、蔓延到今日,让自己每天都活力满满,像充满格的电瓶一样,好迎接全新的一天?这时,自我的情绪管理是非常必要与关键的实践。
“觉察、转念、行动”这六个字,是笔者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与人际关系中,时时自我提醒的情绪管理核心概念。提升情绪管理的生活实践能力,我深深确认是一定必须要从大人自己优先开始做起的。同时,它也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与老师需要陪伴孩子一起认识、学习与培养的关键能力。
只是吊诡的是,在我们的传统教育里,情绪管理这件事很少被提及,似乎摆明孩子长大自然而然就会,但却常常事与愿违。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常常陷入反复的“补锅”旋涡里,老是被孩子的情绪问题牵着走。永远有补不完的锅,总是落在孩子情绪问题的后头追逐,疲于奔命。而孩子往往也只能独自在自我有限的经验中,似懂非懂地摸索、尝试与碰撞,有时甚至也不知道情绪管理是怎么一回事。
目录
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的209个秘诀/001
情绪管理第1招 提升情绪辨识力
非学不可之情绪辨识力/002
问题一 当情绪傻傻分不清时/003
问题二 当孩子情绪一团混乱时/010
问题三 当孩子不喜欢谈负面情绪时/019
情绪管理第2招 提升情绪觉察力
非学不可之情绪觉察力/024
问题四 孩子如何觉察焦虑?/025
问题五 孩子如何觉察生气?/031
问题六 当孩子总是臭着一张脸时/036
问题七 孩子不会看脸色怎么办?/040
问题八 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046
情绪管理第3招 提升情绪表达力
非学不可之情绪表达力/052
问题九 孩子如何表达生气情绪?/053
问题十 当孩子无法说出感觉时/064
问题十一 孩子总是自我伤害怎么办?/070
情绪管理第4招 提升正面思考力
非学不可之正面思考力/074
问题十二 孩子对于批评很敏感怎么办?/075
问题十三 孩子总是容易负面思考怎么办?/085
问题十四 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091
问题十五 孩子如何乐观学习?/094
情绪管理第5招 提升挫折忍受力
非学不可之挫折忍受力/100
问题十六 当孩子容易放弃时/102
问题十七 孩子抗压能力差怎么办?/109
问题十八 孩子得失心很重怎么办?/116
情绪管理第6招 提升情绪控制力
非学不可之情绪控制力/125
问题十九 孩子如何控制生气?/127
问题二十 大人情绪失控怎么办?/134
问题二十一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139
问题二十二 孩子老爱动手打人怎么办?/143
情绪管理第7招 提升焦虑调适力
非学不可之焦虑调适力/147
问题二十三 孩子容易社交焦虑怎么办?/149
问题二十四 孩子一直咬手指头怎么办?/160
问题二十五 如何克服上台焦虑?/166
情绪管理第8招 提升问题解决力
非学不可之问题解决力/173
问题二十六 没有改变的动机怎么办?/175
问题二十七 孩子动不动就哭怎么办?/180
问题二十八 孩子常常抱怨无聊怎么办?/185
问题二十九 如何让孩子上课时有好心情?/193
相关资料
问题十八
孩子得失心很重怎么办?
患得患失,其实已经不是宁宁的专利。说真的,这些日子以来,宁宁妈已经感到自己也沾染了这股令人窒息的氛围。
“哎呀!不就是一次小考而已,这个宁宁也真是的, 在乎成那样。晚上不睡,老是在床边走来走去,不时踱步,嘴巴念念有词的。我们做父母的,也没把她逼得那么紧吧?”宁宁妈为自己做了澄清,因为她真的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在意宁宁的成绩。更何况,宁宁在班上的成绩还总是排在前五名。
“你没看我*近也变得睡不好,活像我也在参加考试一样。难道分数真的那么重要吗?”说到这里,宁宁妈停顿了一下,没多久又自言自语,“哎呀,分数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还真是重要呢。只是,这次不就是一次小考嘛!”宁宁妈还是摸不着头绪。
“现在成绩不是已经很好了,还拼成这样?”宁宁爸推了推眼镜,问了眼前一脸困惑的宁宁妈。“嗯,你问我,我问谁?更何况,宁宁也不是只在考试上如此患得患失。你看她,前一阵子办生日聚会时,还不是紧张到夜夜失眠,连我都睡不好觉。老是担心这个同学不来,那个同学有事。这里没照顾好,那里服务不周到。结果呢?还不是办得热热闹闹,宾主尽欢。”
“老是用这样子的态度看事情,那还得了。她没累死,我大概也只剩半条命了。哪像你这个做爸爸的,老是置身事外,落得轻松自在,真是苦了我们这对母女。”宁宁妈无奈地抱怨了一下,只见宁宁爸尴尬得笑而不语。
宁宁妈知道,孩子的得失心重,其实她的情绪也牵动着身旁的其他人。特别是在班上分组这件事,往往也让同组的同学们苦恼。“宁宁,你也自在一点嘛!不就是一份报告,你把负责的资料收集好, 就赶快给我们啦,不要再那么严格地要求,我们的进度已经开始落 后了。”
同学们对于宁宁的得失心其实有些无可奈何。说真的,他们知道宁宁是非常认真的组员,但也就因为宁宁对于细节以及结果太在意了,反而把每回的讨论都搞得气氛凝重,让人简直快要窒息。原本可以轻松自在地准备分组报告,却弄得其他人也莫名其妙感到焦虑。当然,同学们对于宁宁也开始有些微词。
“当孩子的得失心太重时,到底该怎么办?”宁宁妈很希望能够找到答案,解除自己的困惑。
挫折忍受力秘诀指南
问题十八
孩子得失心很重怎么办?
患得患失,其实已经不是宁宁的专利。说真的,这些日子以来,宁宁妈已经感到自己也沾染了这股令人窒息的氛围。
“哎呀!不就是一次小考而已,这个宁宁也真是的, 在乎成那样。晚上不睡,老是在床边走来走去,不时踱步,嘴巴念念有词的。我们做父母的,也没把她逼得那么紧吧?”宁宁妈为自己做了澄清,因为她真的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在意宁宁的成绩。更何况,宁宁在班上的成绩还总是排在前五名。
“你没看我*近也变得睡不好,活像我也在参加考试一样。难道分数真的那么重要吗?”说到这里,宁宁妈停顿了一下,没多久又自言自语,“哎呀,分数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还真是重要呢。只是,这次不就是一次小考嘛!”宁宁妈还是摸不着头绪。
“现在成绩不是已经很好了,还拼成这样?”宁宁爸推了推眼镜,问了眼前一脸困惑的宁宁妈。“嗯,你问我,我问谁?更何况,宁宁也不是只在考试上如此患得患失。你看她,前一阵子办生日聚会时,还不是紧张到夜夜失眠,连我都睡不好觉。老是担心这个同学不来,那个同学有事。这里没照顾好,那里服务不周到。结果呢?还不是办得热热闹闹,宾主尽欢。”
“老是用这样子的态度看事情,那还得了。她没累死,我大概也只剩半条命了。哪像你这个做爸爸的,老是置身事外,落得轻松自在,真是苦了我们这对母女。”宁宁妈无奈地抱怨了一下,只见宁宁爸尴尬得笑而不语。
宁宁妈知道,孩子的得失心重,其实她的情绪也牵动着身旁的其他人。特别是在班上分组这件事,往往也让同组的同学们苦恼。“宁宁,你也自在一点嘛!不就是一份报告,你把负责的资料收集好, 就赶快给我们啦,不要再那么严格地要求,我们的进度已经开始落 后了。”
同学们对于宁宁的得失心其实有些无可奈何。说真的,他们知道宁宁是非常认真的组员,但也就因为宁宁对于细节以及结果太在意了,反而把每回的讨论都搞得气氛凝重,让人简直快要窒息。原本可以轻松自在地准备分组报告,却弄得其他人也莫名其妙感到焦虑。当然,同学们对于宁宁也开始有些微词。
“当孩子的得失心太重时,到底该怎么办?”宁宁妈很希望能够找到答案,解除自己的困惑。
挫折忍受力秘诀指南
秘诀107 父母的得失心
秘诀108 就事论事的重要性
秘诀109 预防低标人生
秘诀110 聚焦下一站
秘诀111 勿强迫孩子实现父母的期待
秘诀112 请看我的优势力
秘诀113 支持与陪伴
秘诀114 挫折拳击擂台
秘诀115 必要的崎岖之路
秘诀116 *佳男女配角
秘诀117 闪光灯外的角色
秘诀118 预先储存“应变点数”
秘诀107 父母的得失心
关于得失心,可以试着先检视孩子在意的可能会是什么。同样地,父母也必须先思考自身平时是否过于强调孩子不能输,或者在孩子输了之后表现出了失落或落寞。当孩子过于注重得失,往往也就容易忽略了参与的过程,轻忽了自己的努力。
另一件事,请留意我们是否常不知不觉地就做出比较的反应。例如:“你看人家楼上的哥哥,这次期末考试数学全校排名前95!”“你看小阿姨的女儿,这回钢琴独奏获得冠军哟。”
孩子不是不能够比较,甚至在孩子的成长与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往往不请自来。但是当父母本身常常不自觉地论及孩子之间的能力差异时,就很容易让孩子的专注力开始窄化,聚焦在这些比较之中,而使其患得患失,结果他们当然也就容易忽略自身努力的过程。
秘诀108 就事论事的重要性
孩子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谩骂,有时我们应多思考对于孩子不好的表现采取责骂的方式,我们到底是在期待孩子改变什么。许多问题并非用责骂的方式就能够解决,过多的责骂,反而让孩子更看不到自己的优势与价值。父母应该引导孩子看见自己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与过程,避免用问题掩盖住孩子的特质与能力。
“你怎么那么笨?”
“你怎么那么差劲?”
“拜托,都几年级了,连这一点都不会?”
“天啊!你聪明一点好不好,怎么连这个都不懂?”
以上这些话,我不相信孩子听了会有正向的改变,特别是对于能力的提升与自我尝试的动机有什么帮助。但是我相信,这些话你说多了、孩子听久了,他们就容易贬低自己的能力,有时很容易看不见自己的存在。你真的不能太期待孩子在面对责骂时还会奋力表现。
秘诀109 预防低标人生
“反正我就是做不到,既然如此,干脆把目标设低一点,或许还比较容易达成。”有时,你会发现孩子面对挫折或挑战,有些是设定了太高的目标,才会达不到;有些则是干脆降低标准,到低于自己能力水平很高的程度。
秘诀110 聚焦下一站
对于球员来说,无论输赢,与其老是将心思摆放在已经结束的赛局上,倒不如调整眼光,聚焦到下一场球赛的赛前练习。不要太过于留恋或懊恼前一场的球赛表现,虽然可以检视在这一场球赛中自己的表现,也可以从中找出自己进一步调整的内容,但是请记得,别把太多的思绪挂在这里。
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让他明白,例如眼前这一班火车没搭上,与其继续懊恼为什么会如此,而让自己处于低落的心情,倒不如开始思考如何顺利搭上下一班列车。提升挫折忍受力,先从问题解决力着手,当孩子的问题解决力增强了,挫折忍受力同样也会提升。
秘诀111 勿强迫孩子实现父母的期待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符合父母的期待?为什么父母自己不完成自己的期待或梦想?自己做不到的,为什么就要留给孩子来完成?有时孩子的挫折来自父母的高标准期待,但是当孩子对于父母所设定的目标缺乏兴趣,或无法顺利达到父母的标准时,多余的挫折感就容易开始蓄积。
为什么在这里我使用“多余”这两个字?毕竟孩子不是父母的替代品,也不能由父母来安排他的未来。如果愿意,应该引导孩子顺利地找到真正符合他自己的目标与期待。
秘诀112 请看我的优势力
要让孩子有勇气面对眼前的挑战,首先你要让他看到自己“有能力”。这样看待自己的习惯,至少能让孩子在遇到压力的**时间, 仍然能够沉得住气,想到自己还是具备能力面对挑战的。
如何让孩子熟悉自己的优势力?平时条列出一些让孩子能看见的特质,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孩子的优势力包括面对问题临危不乱,能够顺利地转换情绪,有后援团可以寻求协助与询问,能够从每件事情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勇于尝试新的挑战,会不断修正自己做事的方法,可以非常有效率地搜寻到所需要的资料,等等。
在遇到挫折情绪低落时,让孩子看见自己的优势力,这对于情绪的平复非常非常重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力,而这能力是需要被我们点出来,好让他们自己看见的。
……
问题二十三
孩子社交容易焦虑怎么办?
小博眼神仓皇地向四周张望着,衣领则因为不断地被含咬而明显湿透,满是皱褶。靠近他时,会发现孩子的呼吸很急促,同时双手指甲也因为不时地抠咬而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下课的操场上,同学们的嬉闹声、追逐声、躲避球的呐喊声,让不知所措的小博继续孤零零地站立在花台边缘。小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喜欢同学总笑他是一尊会微微颤抖的铜像。
其实,伫立在一旁观看让他十分难受。同学欢乐的下课十分钟,反而成了让他焦虑煎熬的十分钟。当然,那种不舒服的感觉不会只限于这十分钟。有时,感觉甚至像一场漫长的等待。
上课对于小博来说,反而显得相对自在些,只要老师不要老分组就好。但问题就在这里,这学期,班上正好来了以爱分组而出名的数学老师。小博心里总是咒骂着他, 并给他取了个“南瓜老师”的绰号,只因为“南瓜”是小博*讨厌吃的蔬菜之一。
分组总让小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每回只要遇到老师宣布:“各位小朋友,现在开始自己去寻找,四个人一组,动作快。”当南瓜老师说到“动作快”时,小博就开始心跳变快,有时甚至手心冒汗。和在花台边的感觉一样,他只能茫然地看着同学们像蜜蜂一样飞来飞去。嗯,这嗡嗡嗡的分组声,嘈杂得让小博更加不 舒服。
说真的,好像都没有人感觉到他的存在。自己一如别人所说的, 像尊会微微颤抖的铜像站立在座位旁。小博好期待有人可以主动来找他,虽然,即使有同学来找他,他也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小博很讨厌这种感觉。他知道其他小朋友常常说他喜欢自己一个人,但其实他也希望有人做伴。只是若要他主动去找同学,就像要他攀爬一道阻隔在眼前的高墙,根本无从着手。而同学主动来找自己, 也会让自己心中的小鹿乱撞,连小博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焦虑似乎成为小博如影随形的唯一朋友,虽然小博并不喜欢它。因为,只要它一出现,小博就很不自在。只是,小博还是说不出来, 焦虑这朋友到底从何而来。
焦虑调适秘诀指南
秘诀139 厘清孩子的焦虑原因
秘诀140 找出诱发焦虑的关键因素
秘诀141 从日常生活中进行焦虑抓漏
秘诀142 帮孩子说出焦虑
秘诀143 渐进式面对焦虑法
秘诀144 设置人际缓冲区
秘诀145 书写焦虑
秘诀146 讨论焦虑
秘诀147 剥开焦虑洋葱
秘诀148 朗读自己的焦虑
秘诀149 大声说出好信息
秘诀150 避免注意力窄化
秘诀151 寻求协助
秘诀152 做出选择
秘诀153 熟悉感,让情绪舒缓
秘诀139 厘清孩子的焦虑原因
孩子的焦虑随着不同的情境因素而有不同的样貌。例如:有时孩子的焦虑来自与主要照顾者的分离,在情感依附上会呈现出不安全感及缺乏信任感的问题。
有些孩子则对于“在班上需要面对老师开口”这件事,显现出选择性缄默的焦虑,这些孩子的表现模式通常是在家里说话较自在、没异样,但在学校却倾向于缄默不语。这时,孩子的注意力总是聚焦在眼前的老师是否会要求他开口说话,担心自己说话时别人听不清楚、听不懂,或在意别人的反应。当然,有些孩子会焦虑到连自己也不知道在担心什么。
有时,孩子的焦虑来自人际关系的互动与相处,面对班上同学的排挤、疏离、拒绝或冲突,特别是在分组或下课时,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是好。虽然自己很想和同学好好地相处和互动,但总是使不上力或没有机会,人际关系上的被拒绝感,有时也容易让孩子感到焦虑而拒绝上学。
当然,另一种常见的状况是孩子对学校的课业表现感到焦虑,当学习跟不上进度、对答案总是似懂非懂、总是被老师叫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时,孩子便显得焦虑。当然,也有些孩子成绩排名靠前, 却仍对分数斤斤计较,这类孩子十分敏感,会拿自己的分数与他人的分数不断进行比较,结果一遇到考试,就容易唤起藏在内心的焦虑。
有时,孩子则是对上台说话感到焦虑、不自在,当然有些孩子容易放大自己的不安,容易预期自己会表现不佳或失常,进而对上台感到忐忑不安。
你的孩子呢?你是否已经观察到他在什么情境下*容易感到 焦虑?
秘诀140 找出诱发焦虑的关键因素
有些孩子对于自身焦虑的原因,或许尚能说出一些端倪,让你知道他感到不舒服的可能原因。但大多数的孩子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或年纪小的孩子。
想要让孩子学会调适自己的焦虑,首先需要的是和孩子一起找出会让他感到焦虑的来源。找出焦虑的来源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先确认引起孩子焦虑的根源,只是一味地进行情绪的纾解或放松,问题将依然存在。这就像发现天花板在漏水,但却没尝试去找出漏水的缘由一样。
秘诀141 从日常生活中进行焦虑抓漏
你或许会问:“那么,如何找出孩子的焦虑来源?我也常常问孩子,但他们往往一问三不知,老是回答不知道,或干脆摇头表示。” 没错,前面有提到过,孩子并不容易清晰地说出自己的焦虑到底从何而来。不过,说真的,这一点连大人也不见得能够清楚地辨识,除非你平时一直都在练习自我觉察。当你无法从孩子的口中得知时,就得根据我们对于孩子个性与身心特质的了解,以及对他日常生活的敏感观察。
由于每个孩子的特质不同,因此,你可以特别去观察当孩子从平稳的情绪转变为焦虑时,在这前后出现了哪些情境的变化。如果你发现孩子真的无法辨识,此时你能适时运用同理心,就会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也就是帮孩子说出来。
秘诀142 帮孩子说出焦虑
当你适时地帮孩子反映他的焦虑情绪,特别是如果你适切地表达出孩子的心情,你会发现孩子当下的情绪将会缓和下来。说对了,贴近了,有人了解了,孩子的情绪或许就能舒缓了,这时,代表你的同理心运用得很好。
……
问题二十四
孩子一直咬手指头怎么办?
“小苹,妈妈跟你说了多少遍,不要再咬手、抠手。你看你,说过不听,指甲咬成这副德行,像话吗?”妈妈不耐烦地向小苹唠叨着。但这些魔音穿脑的唠叨对小苹似乎起不了作用,小苹仍然继续咬着不成样的指甲。
眼见小苹咬手指的动作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妈妈也显得更加浮躁,她双手叉着腰,再次对着小苹数落着:“我再警告你一次,不准再咬手指头知不知道?再不听,就拿纱布把手指头全包起来,看你到时候怎么咬。”小苹妈突然发现,这回自己怎么说出这么重的话?但是,既然话都说出口了,她也就“吃了秤砣——铁了心”,把话又向小苹说了一次。心里想着,或许吓唬她也能够带来成效。
小苹勉强将手放了下来,但不一会儿她又不时地抠咬起双手,只是这次她选择把手压得更低,免得被妈妈发现。只是她愈想要隐藏这个动作,愈让妈妈感到她的不对劲。“你在干吗?叫你不要咬手,现在却给我改成抠手? 你到底有完没完啊!真的是没事给我找事做。”这回小苹妈终于生气了,她气急败坏地一手叉腰,一手指向小苹, 对她再度做出警告。说真的,连妈妈自己都没有把握,是否真的会干脆拿起纱布把她的指甲全包起来。
“为什么这个孩子老是不听话呢?这个坏习惯怎么那么难改呢?”小苹妈心里愈想愈不对,始终想不透,小苹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孩子从小班就开始这样,动不动就咬手、抠手,不是没有跟她讲过,但为什么这个习惯老改不了呢?难道是对她不够凶,就没有作 用吗?”
小苹妈自认在这件事情上已经尽了*大的努力,但也逐渐感到力不从心。只是说归说,这么多年来,妈妈却从来没有想过小苹可能一直存在着莫名的焦虑。小苹妈总认为孩子有事就会开口说。
“但小苹这孩子从小就乖得很,也没听她抱怨过什么,功课表现也都一直维持在水平之上。”愈是这么想,小苹妈就愈感到不解与纳闷。“这孩子咬手、抠手到底是要告诉我什么呢?”
焦虑调适秘诀指南
秘诀154 复制成功的经验
秘诀155 限制只会徒增压力
秘诀156 帮孩子说出感受
秘诀157 沐浴与泡澡
秘诀158 转移注意力
秘诀159 回溯问题源头
秘诀154 复制成功的经验
有时你会发现,当自己想要去找出孩子咬手、抠手的原因时,很容易陷入茫茫大海,在肠枯思竭后,仍然一无所获,只感到挫折与无力。或许你该换个方式,试着找出孩子*自在的时刻,例如孩子什么时候不咬、不抠,从这个情境中回过头来思考孩子调适焦虑的成功经验。这么说好了:想想孩子拥有*自由自在的情绪是在什么情况下? 同时,我们与孩子是否能够重新复制这样的情境,让孩子再次感受到自在的成功经验?
例如你可能会发现,当孩子可以任意选择想要看的绘本,并专心地阅读时,孩子可能就会展露出难得的微笑;或者当孩子聆听美妙的音乐,绕着公园随兴漫步时,整个人的身体是*为放松的。
这时,从你找到的成功情境中发现,孩子在自由、不受拘束、专心享受自己所选择的事物时,心情*为自在,焦虑指数*低,那么就先从这些元素开始,让孩子在类似的情境中,先感受可以顺利调适焦虑的正向经验。
秘诀155 限制只会徒增压力
当面对孩子咬手、抠手的行为时,父母仅是不断地耳提面命,要求孩子不准这、不准那,说真的,只会让孩子的焦虑更加恶化。因为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让孩子感到焦虑的压力源仍然存在。
当我们以更强烈的方式要求,例如:“听好,你不准再咬手、不准再抠手,听到没?”其实,孩子所面对的压力很容易变成双重分量。或许孩子在你的眼前不咬、不抠了,但是在你转身看不见时,咬手、抠手的行为再次出现的频率将相当高。
也有一些时候,孩子虽然不咬、不抠了,却改以其他行为来表现焦虑,例如卷头发、拔头发、抓脸、挖鼻孔、咬嘴唇、咬衣领、卷衣服、咬袖子、转扣子等。其实问题一直都在,甚至更加恶化。
秘诀156 帮孩子说出感受
帮孩子说出他的感受,让孩子至少能够感受到“有人懂得我,有人了解我”。或许你可能会说:“我都有说啊!”但是仔细想想,你所谓的“说”,会不会都是提醒孩子不要再咬、再抠这些话?
“孩子,妈妈发现你不断咬手指头、抠手指头,我想,或许有些事情让你感到焦虑不自在,这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多少让你感到浑身不舒服。”当你反映了他的感受,孩子情绪稳定了,孩子接着继续向你倾诉、说出自己内在的感觉与经历的可能性,会比较高一些。
秘诀157 沐浴与泡澡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水总是熟悉与亲切的。除了部分孩子对于触觉过于敏感外,沐浴与泡澡总是能够带给孩子纾解与放松的感受。咬手、抠手毕竟是焦虑的表现之一,因此如何找到让孩子纾解压力的方式,是值得我们绞尽脑汁去思考的。沐浴与泡澡是孩子每日的生活中比较能够纾压的方式之一,你可以留意,孩子在洗完澡后,整个人是否呈现放松的状态?
秘诀158 转移注意力
有时,孩子转换情绪、舒缓焦虑的方式真的很单纯。重要的是, 我们是否能让孩子发现,舒缓焦虑的游戏,其实就是生活当中很自然的存在,就像打水漂。一个小小的动作,往往就能带给孩子大大的能量。生活中,转换情绪的方式无所不在,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来记录这些生活中微小而实在的幸福。让孩子在脑海里随时都能够提取这些单纯的童趣—一种让压力与焦虑暂时远离的方法。
如果孩子的心情真的焦虑透了、糟透了,转移注意力是让当下的焦虑情绪转换的关键方式之一。日常生活中其实存在着许多能够让人转移注意力的元素,只看我们有没有发现它、运用它。
举例来说,有些孩子为了缓解焦虑,会将注意力放在数电线杆上的麻雀,或是计算马路上同款的车子,或留意路上行人所撑雨伞的花样上,等等。你和孩子一起念出路上的广告招牌等,也有转移注意力的作用。
转换注意力的方式无所不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元素,有时像小小的锤子,轻轻地敲下焦虑这道墙上的砖块。你能想象出愈多注意力转移的方式,通过行动一次一次执行,自然也就愈能一次又一次地把焦虑高墙慢慢敲出一个洞来—一个让孩子能够透气、自由自在纾解的大洞。
作者简介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临床心理师、教育讲师、《亲子天下》专栏作家。台湾高雄医学院行为科学研究所**届硕士毕业生。成立宜兰县**家心理治疗所,演讲超过3000场,是许多家长与老师心中极具理想与热情的心理咨询师。
著有《学习障碍:逃不出的学习噩梦》《觉察孩子的焦虑危机》《化解孩子的对立反抗》《行为真相:探查孩子的说谎动机》《陪伴是*好的爱:儿童情绪与行为管理指南》《戒掉孩子的拖延症》《如何让孩子人际力超群:孩子想知道的180个交友秘诀》等。
-
会讲故事的大脑
¥31.0¥79.0 -
教育十讲:给孩子一个幸福的世界
¥13.7¥36.0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28.4¥48.0 -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
¥10.2¥35.0 -
正面管教-修订版
¥19.6¥38.0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7.3¥39.8 -
蒙台梭利教育
¥12.6¥36.0 -
发现儿童
¥19.9¥49.8 -
儿童心理学
¥36.8¥149.0 -
限屏教育
¥18.7¥48.0 -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
¥12.8¥36.8 -
捕捉儿童敏感期-(珍藏版)
¥15.4¥38.0 -
DeepSeek高效学习法:中小学生AI学习手册
¥42.3¥59.8 -
艺术家看到的比你多在哪
¥54.5¥79.9 -
别用情绪管孩子
¥30.1¥56.0 -
别害怕吵架:教孩子在冲突中学会正向沟通
¥31.4¥49.0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11.0¥38.0 -
和孩子聊聊生命里最重要的事(精装)
¥31.2¥48.0 -
儿童财商课
¥11.7¥39.8 -
父母的觉醒2:如何培养自觉的孩子
¥26.7¥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