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任在肩 汉斯·莫德罗与1989-1990年德国剧变

包邮重任在肩 汉斯·莫德罗与1989-1990年德国剧变

1星价 ¥107.4 (6.8折)
2星价¥107.4 定价¥1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541346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20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15413464 ; 978-7-5154-1346-4

内容简介

汉斯·莫德罗是民主德国1989-1990年转折点的核心人物之一。1989年11月,莫德罗进入民主德国*高决策层,成为*后一任总理,为民主德国的存续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但终究无力回天。
在他90岁生日之际,他与奥利佛·迪科普和米歇尔·盖勒进行了多日对话,全面回顾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莫德罗诚实公开地回答了有关他的经历、东西德分别建国、1961年修建柏林墙以及1989-1990年这个重要转折点的500多个问题。这些全面的对话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冷战格局下民主德国的建立以及逐渐走向衰败混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大背景下被迫以加入联邦德国的形式实现两德统一这段历史。

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1

发行人的序言和感谢语.............................................................. 1

汉斯·莫德罗——1989—1990年德国变革时期一位正直的、经受过战斗考验的

社会主义者........................................................................ 10

谈话伙伴的人物素描........................................................... 10 从“希特勒青年团”和“人民冲锋队”到反法西斯主义者和统一社会

党政治家.......................................................................14

从统一社会党德累斯顿专区**书记到民主德国总理、德国联邦议院

议员和欧洲议员.................................................................18

莫斯科领导人和权力更迭——从1989年“转折”到苏联解体......................... 24 即使在莫斯科眼中也是一位“希望承载者”,但是联邦德国之行在党内

引发争议——德累斯顿的戏剧与高压.............................................. 27

6.“戈尔比”效应与民主德国骚乱的恶化............................................ 34

全面掌握绝对权力的短暂演员埃贡·克伦茨....................................... 36 政治过渡期的主持人:汉斯·莫德罗成为持续示威活动期间的危机

管理者.........................................................................39

奥地利可以作为保持东德行动自由并维持民主德国的示范与希望

之国吗?...................................................................... 48

经互会的解体,统一德国的“三步计划”和与戈尔巴乔夫打交道的

清醒经验...................................................................... 51

与格雷戈尔·居西一起呼吁保留政党............................................ 58

12.“中央圆桌会议”:在1990年1月15日于诺曼能大街举办的关于民主

改革民主德国的会议上,莫德罗与民权运动者及其几位前任进行

对话......................................................................... 60

既没有得到莫斯科的支持,也没有获得波恩的“团结援助”;

对昂纳克夫妇的保护措施和在布鲁塞尔徒劳的起步.................................. 67

在审判同时代当事人时作为观察者的莫德罗...................................... 70 民主德国社会主义失败的改革者——德国和欧洲新老左翼阵营的

社会主义世界公民及主要角色.....................................................100

结论.............................................................................101

与汉斯·莫德罗的谈话...............................................................109

战争年代......................................................................109 战后,战俘营,莫斯科反法西斯学校,**次与瓦尔特·乌布利希和

埃里希·昂纳克结识.............................................................118

民主德国作为统一社会党国家的成立及其德意志特征................................133 德国政治的转折点?1952年的斯大林照会和1953年6月17日...........................143 1961年建立柏林墙,1968年镇压“布拉格之春”和1971年接替

乌布利希.......................................................................169

1973—1989年担任统一社会党德累斯顿专区**书记:两德关系的

预演和演习.....................................................................177

1975—1989年赫尔辛基*后文件和欧安组织续会为标志、不断变化的缓和政策..........184 对昂纳克1987年访问联邦德国的批评性看法........................................191 1989年夏季匈牙利—奥地利边界的开放与民主德国亡国...............................200 与昂纳克的意见分歧............................................................207 1989年10月的德累斯顿骚乱和“民主德国建国40 周年”共和国

庆典的失败......................................................................217

昂纳克辞职及其后任克伦茨......................................................236 1989年11月9日: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性的一天...................................258 11月9日与苏联.................................................................268 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主席,“条约共同体”和科尔的“十点建议”......................276 奥地利—民主德国的特殊关系:弗拉尼茨基总理1989年11月24日的

来访以及弗朗索瓦·密特朗1989年12月20日—22日的访问..............................285

转型进展,困境中的责任问题和民主德国的未来....................................300 1989年12月8/9日和16/17日的特别党代会以及挽救统一社会党........................311 1989年12月19日在德累斯顿与科尔会面和12月22日打开柏林

勃兰登堡门......................................................................318

危机管理,国家安全部档案问题和1990年1月15日在诺曼能大街

冲击国家安全部总部事件..........................................................326

有秩序的轨道:“中央圆桌会议”................................................338 对波兰关系的困局..............................................................340 1990年1月26日对奥地利总理弗拉尼茨基进行回访...................................349 莫德罗改革设想和1990年1月30日访问戈尔巴乔夫...................................359 1990年2月13/14日率领一个政府代表团访问波恩以及建立经济、

货币和社会联盟的规划............................................................385

民主德国成为欧洲共同体的第13个成员?1990年3月16日提交的

全面加入申请....................................................................394

27.1990 年3 月18 日的全民选举,“为了德国联盟”获胜和有序过渡至

德梅齐埃政府....................................................................401

28.“转折”给失败者带来的个人结局和经历...........................................412

民主德国的媒体和体育问题......................................................417 外交生涯以及外交官被解职问题..................................................429 民主德国的革命与生存能力问题——历史回顾......................................435 实施德国统一成为两德内部优先大事..............................................445 对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其夫人玛尔戈特和1990—1991年昂纳克案件

的回忆..........................................................................446

戈尔巴乔夫,民主德国和苏联1990—1991年的终结..................................461 作为德国联邦议院民主社会主义党议员(1990—1994)和欧洲议会

欧洲左翼党议员(1999—2004)....................................................480

关于政治往事、统一社会党财产和法律纷争的争议..................................488 被联邦情报局监视和提起申诉....................................................503 民主德国的遗产及其在德国历史中的地位..........................................513 展望:德国、俄罗斯、乌克兰与“阿拉伯之春”的后果..............................524

专业文献索引........................................................................530

汉斯·莫德罗出版物索引..............................................................540

汉斯·莫德罗——在历史大环境中的生活大事记...............................549

文献资料............................................................................623

文献资料第1号附件:汉斯·莫德罗1989年11月17日在东柏林

发表的政府声明..................................................................623


文献资料第2号附件:汉斯·莫德罗1989年12月8/9日在东柏林

召开的统一社会党特别代表大会上的专题报告《主权民主德国

必须成为欧洲大厦的一块坚实基石》..................................................650

文献资料第3号附件:政府首脑赫尔穆特·科尔与汉斯·莫德罗

1989年12月19日在德累斯顿发表的联合通报............................................656

文献资料第4号附件:拟于1990年春季缔结的协议——1989年

12月19日在德累斯顿签署的意向声明..................................................662

文献资料第5号附件: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主席汉斯·莫德罗博士

1990年1月9日在索菲亚经互会第四十五次会议上的讲话..................................662

文献资料第6号附件: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主席汉斯·莫德罗在1990 年

1月15日圆桌会议上发表的声明.......................................................669

文献资料第7号附件:汉斯·莫德罗1990年1月28日在东柏林

第十五次人民议院大会上的讲话......................................................673

文献资料第8号附件:戈尔巴乔夫1990年1月30日在与柏林

广播电台谈话时发表的声明..........................................................676

文献资料第9号附件:莫德罗与戈尔巴乔夫1990年1月30日在

莫斯科的谈话......................................................................677

文献资料第10号附件:莫德罗1990年1月30日在莫斯科记者

招待会上发表讲话..................................................................679

文献资料第11A号附件:汉斯·莫德罗总理在1990年2月1日记者

招待会上《关于〈德国统一〉 方案的声明》...........................................681

文献资料第11B号附件:汉斯·莫德罗1990年2月1日发表的关于

德国走向统一道路的构想............................................................683

文献资料第12号附件:联邦德国总理科尔1990年2月10日在

莫斯科发表的正式通报..............................................................685

文献资料第13号附件:联邦德国总理科尔1990年2月10日在

莫斯科发表的新闻声明..............................................................688

文献资料第14号附件:民主德国总理汉斯·莫德罗1990年2月13日

在波恩国际新闻招待会上发表的声明..................................................689

文献资料第15号附件:联邦德国总理科尔1990年2月14日在

波恩发表的声明....................................................................692

文献资料第16号附件:民主德国新闻发言人迈尔1990年2月15日

在东柏林就莫德罗访问发表的消息....................................................697

译者的话..............................................................................701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译者序

莫德罗是一位世纪老人。他出生于1928年1月27日,如今已经93岁半。他于1959年**次访问中国,*后一次访华是2019年,时隔整整60年。他亲身经历了民主德国的建立与衰亡,目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巨变。
我与莫德罗总理相识相知超过了20年。1987—1990年,我在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馆担任武官助理,亲历了柏林墙被推倒的历史性时刻,有着特殊的东德情结。在两德统一、中国驻东德大使馆即将关闭之前一个月,我奉命转任驻奥地利大使馆武官助理,在维也纳继续关注统一后德国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莫德罗的**部政治回忆录《起点与终点》于1991年发表时,我在瑞士大使馆担任副武官。我在工作之余突击完成了此书的中文翻译工作。1998—2003年,我再度到中国驻柏林大使馆工作,开始了与莫德罗总理的直接交往。2009年,我第三次在柏林任职,与莫德罗总理的关系更加密切,也多次为他访华牵线搭桥。
2013年我回到北京之后,担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2016年9月,战略学会邀请莫德罗总理和前东德国家人民军总参谋长施特雷利茨上将访华,我受学会委托突击翻译了他们合著的新书《古巴:起步还是止步?》,配合两位老人的访华之行。
2018年10月,奥地利学习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新书《重任在肩——汉斯·莫德罗与1989—1990年德国剧变》。这是该出版社为莫德罗2018年九十大寿策划出版的巨著,篇幅长达70多万字,史料性和内幕性史无前例。我历时22个月完成了翻译工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莫德罗总理无法按计划来京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世界社会主义论坛。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当代中国出版社联袂出版“世界马克思主义与左翼研究论丛”,我们将收录了莫德罗《起点与终点》主文的《汉斯·莫德罗回忆录》和本书《重任在肩》纳入论丛与广大读者见面,作为我们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一份厚礼。
王建政
2021年7月1日于北京

译者序


莫德罗是一位世纪老人。他出生于1928年1月27日,如今已经93岁半。他于1959年**次访问中国,*后一次访华是2019年,时隔整整60年。他亲身经历了民主德国的建立与衰亡,目睹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巨变。

我与莫德罗总理相识相知超过了20年。1987—1990年,我在中国驻民主德国大使馆担任武官助理,亲历了柏林墙被推倒的历史性时刻,有着特殊的东德情结。在两德统一、中国驻东德大使馆即将关闭之前一个月,我奉命转任驻奥地利大使馆武官助理,在维也纳继续关注统一后德国局势的进一步发展。

莫德罗的**部政治回忆录《起点与终点》于1991年发表时,我在瑞士大使馆担任副武官。我在工作之余突击完成了此书的中文翻译工作。1998—2003年,我再度到中国驻柏林大使馆工作,开始了与莫德罗总理的直接交往。2009年,我第三次在柏林任职,与莫德罗总理的关系更加密切,也多次为他访华牵线搭桥。

2013年我回到北京之后,担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2016年9月,战略学会邀请莫德罗总理和前东德国家人民军总参谋长施特雷利茨上将访华,我受学会委托突击翻译了他们合著的新书《古巴:起步还是止步?》,配合两位老人的访华之行。

2018年10月,奥地利学习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新书《重任在肩——汉斯·莫德罗与1989—1990年德国剧变》。这是该出版社为莫德罗2018年九十大寿策划出版的巨著,篇幅长达70多万字,史料性和内幕性史无前例。我历时22个月完成了翻译工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莫德罗总理无法按计划来京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世界社会主义论坛。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当代中国出版社联袂出版“世界马克思主义与左翼研究论丛”,我们将收录了莫德罗《起点与终点》主文的《汉斯·莫德罗回忆录》和本书《重任在肩》纳入论丛与广大读者见面,作为我们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一份厚礼。

王建政

2021年7月1日于北京




汉斯·莫德罗——1989—1990年德国变革时期一位正直的、经受过战斗考验的社会主义者


谈话伙伴的人物素描

90岁高龄仍然能够保持精神和体力的良好状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幸事。汉斯·莫德罗已经达到这一年龄,从而能够客观地回首自己的政治生涯,经历全新的事物。他以批评的目光回顾不同寻常、命运多舛的时局发展。他在一生中几乎从不听天由命。他再一次卷起衣袖,为达成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而投身事业。驱使他前进的是一种夙愿,即生活在一个反法西斯的、社会公正的德国和欧洲。然而,在他当年活跃在政坛上的那个时代,德国和欧洲在社会、意识形态、政治和军事上都处于分裂状态。

2018年1月27日,星期六,莫德罗寿辰庆典在柏林卡尔·马克思大街72号古色古香的西比拉咖啡馆里举行。应邀出席的客人有他那75岁的女友加布里尔·林德纳、他的家人、朋友、熟人以及现役的和退役的政治同路人,他们共同分享着回忆,共同庆贺他的高寿。莫德罗谢绝礼物,恳请客人改用捐助方式向2018年成立的“莫德罗基金会”捐资。在“永不忘记项目”这一用途名目下,其收入可以在社会主义者墓地那些当年的“老同志”坟墓间种植一些郁金香球茎。在西比拉咖啡馆近旁,莫德罗住在与卡尔·马克思大街交界的紫檀木大街上,在一栋建于20世纪70年代的典型的东德预制板大楼内租住着一套三居室。这个街区属于柏林弗里德里希斯海因区。从1620欧元养老金加上500欧元的鳏居补助金当中,他要为这套住房支付740欧元租金。套内的那间工作室里,堆放着小山一样的书籍、杂志和剪报。他在德累斯顿工作时期的回忆,如今无处不在:一座名为“化剑为犁”的雕像,墙上挂着的几幅汉内斯·海西希、保罗·米夏埃利斯等艺术家的作品,带来了分寸得体的气氛。莫德罗1989年秋天佩戴过的“不要武力”的绶带,成为可以忆起那场“无暴力革命”的纪念碑。在8楼的家中,来访者感觉不到恬静休闲,因为每一件文物都蕴藏着一段与他个人生涯相联结的历史,莫德罗随时都可以娓娓道来。

转移地点:在柏林市中心区卡尔·李卜克内西大楼5层的一间小办公室,10年来实际上已经成为这位“左翼党”元老委员会主席每天的行动室和办公室。简朴而实用的内部设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看见几本书、一本百科全书和两幅画,但是没有个人物品,既没有计算机也没有打印机。只有一部手机,但它几乎不打断谈话。写字台上放着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没有人想建一个机场”的字样,画面是民主德国国家和党的领导人瓦尔特·乌布利希1961年6月15日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说的话,其含义是幽默地暗喻他说过的那句话:“没有人想建一道柏林墙。”莫德罗的女秘书埃费林·诺维茨基帮助他协调他的日程安排和因特网检索,处理他的信件往来以及不断出现的出版项目。二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始自青年联盟时代。这位“好心人”埃微(昵称)预计2018年底将光荣退休。从会议室内,可以直接望到前东德国家安全部档案调查机构的背面——与罗兰·雅恩(原东德国家安全部档案事务专员——译者)面对面。当时,莫德罗每天上班乘坐柏林地铁。出席外事活动时,则可以舒适地乘坐司机驾驶的车辆,他可以在车中休息,并做好准备以*佳状态亮相。他很少亲自驾驶自己那辆法国标致307私家车。莫德罗之所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协调性,从他的健康饮食和体育活动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几十年来,他始终保持75公斤的理想体重,而且在不久前还热衷于长跑,如今则在家里面对着柏林街景进行锻炼。

定期接受医生检查是规定项目:心房颤动,服用稀释血液黏稠度的药物,针对肾结石和前列腺的治疗,都不是危及生命的症状。禁欲主义和恪守纪律并不足以保持生命活力。莫德罗定期出席读书会和电视台专题论坛,经常在国内外接受媒体采访和作报告。他的观点和判断深受重视,因为他在历史上和政治上具有吸引力。为数众多的出版物证明了这一点。

莫德罗常常以他的经验卷入现实政治的论争之中,并且呼唤公众回忆历史。他以持续的坚韧、惊人的毅力和巨大的能量对错误观点和说法进行驳斥。1997年10月他经历了一次声带手术后,听众们很快就发现他讲话十分困难。他不得不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清晰地发音和组合句型。他的嗓音因为负担过重而听上去嘶哑粗糙,常常不得不通过清嗓子才能恢复音量。每当他令人惊讶地连续6—8小时毫不休息地回答听众问题时,大家尤其感动。

人们可以感受到,他有多么大的体力负担、超常的力量凝聚和鲜明的意志。为此,他需要强大的耐压能力和钢铁般的意志。在莫德罗漫长曲折的政治生涯中,始终有一条意志驱动的主线:包括毅力、耐力、抵抗力,也包含对谈话伙伴的认可和尊重。重新面对他个人的回忆和经历,意味着再一次全神贯注地重温他的生平经历,重修他经历过的政治历史。

在谈话中,莫德罗的政治功能无处不在——与事件相隔的时间越久就越明显。正是因为研究者本人就是时代见证人,因而能够以学术方式加以处理,以其政治生涯,成功地帮助研究者们还原了历史的坐标点。在此期间,他努力消除其回忆和阐述可能产生的偏差,从而使谈话伙伴能够将他们的主观判断与客观陈述加以联系。

作者简介

[德]奥利佛·迪科普,出生于1971年,曾任政府部门顾问,2014年在柏林自由记者学校进行学位学术研究,也曾毕业于马格德堡施滕达尔高等学校跨媒介硕士研究班,期间所学专业为新闻纪律、相互影响设计、对东德活跃人物和时代见证人口述历史学术项目的管理与参与制作。
[奥]米歇尔·盖勒,出生于1962年,1999一2006年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当代史学院担任教授,自2000年起,在波恩大学欧洲一体化研究中心(ZEI)担任资深研究员,自2006年起,在希尔德斯海姆大学基金会担任历史所和欧洲当代史比较专业让·莫奈讲座的教授和负责人。

王建政,1954年出生于上海,1972年入伍,198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81年起在国防部任职,曾在中国驻民主德国、奥地利、瑞士、联邦德国大使馆武官处工作23年,少将军衔。2013年回国,2014年起担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著/合著有《从总书记到阶下囚》《科技“鼹鼠”——新生代间谍》《德国新总理施罗德》《德国政坛CEO——施托伊伯》等作品;译有《起点与终点——前东德总理莫德罗回忆录》《我看中国新时代》《坦言:与格奥尔格·梅克谈勇气、权力和未来》等作品。

[德]奥利佛·迪科普,出生于1971年,曾任政府部门顾问,2014年在柏林自由记者学校进行学位学术研究,也曾毕业于马格德堡施滕达尔高等学校跨媒介硕士研究班,期间所学专业为新闻纪律、相互影响设计、对东德活跃人物和时代见证人口述历史学术项目的管理与参与制作。

[奥]米歇尔·盖勒,出生于1962年,1999一2006年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当代史学院担任教授,自2000年起,在波恩大学欧洲一体化研究中心(ZEI)担任资深研究员,自2006年起,在希尔德斯海姆大学基金会担任历史所和欧洲当代史比较专业让·莫奈讲座的教授和负责人。


王建政,1954年出生于上海,1972年入伍,198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81年起在国防部任职,曾在中国驻民主德国、奥地利、瑞士、联邦德国大使馆武官处工作23年,少将军衔。2013年回国,2014年起担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著/合著有《从总书记到阶下囚》《科技“鼹鼠”——新生代间谍》《德国新总理施罗德》《德国政坛CEO——施托伊伯》等作品;译有《起点与终点——前东德总理莫德罗回忆录》《我看中国新时代》《坦言:与格奥尔格·梅克谈勇气、权力和未来》等作品。

王梓,1983年12月出生于天津市,曾于德国留学数年,200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2009年起在中国青年报社青年参考编辑部任编辑/记者。译有《我眼中的中国崛起道路》等书。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