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北非战场:智取沙漠之狐

包邮二战北非战场:智取沙漠之狐

1星价 ¥46.5 (6.6折)
2星价¥46.5 定价¥7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62468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14624687 ; 978-7-5146-2468-7

本书特色

丘吉尔曾评价隆美尔为“勇敢且富有策略的对手”。然而*终在北非战场,“这是溃败,是彻底的、全面的溃败。一支超过20 万人的军队分崩离析。”

全景呈现二战北非战场

相对于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二战北非战场的历史记录相对较少,但是其在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影响。本书涉全景呈现二战北非战场,揭秘盟军如何智取“沙漠之狐”隆美尔,扭转战局。

二战经典战役重现

深入西部沙漠、火炬行动、突尼斯战役等关键战役,以及罗盘行动、简明行动、战斧行动、十字军行动、天蝎行动、光脚行动、伯特伦行动、火炬行动、拳击家行动、火神行动、赫斯基行动等。

隆美尔、蒙哥马利等名将传奇再现,亲历北非战场的策略与决心

内容简介

1940年6月10日至1943年5月13日,在干旱的北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军与轴心国部队进行了多轮激烈的战斗,轴心国惨败,盟军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然而,事实证明,西部沙漠战役、火炬行动和突尼斯战役的胜利,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至关重要,通过智取以狡猾著称的“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盟军才得以长驱直入地中海地区,导致意大利的溃败。这是一个如何在沙漠中取得*终胜利的故事。

目录

007 入侵非洲

012 战役拉开帷幕

025 罗盘行动

034 非洲军团

042 “沙漠之狐”隆美尔

046 战斗愈演愈烈

049 托布鲁克围城

057 盟军反攻之始

065 解除围困

074 盟军撤退

086 **次阿拉曼战役

094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096 轻装上阵

110 两将角力

121 盟军取得胜利

128 美军抵达

130 策划火炬行动

137 在卡萨布兰卡、

阿尔及尔和奥兰登陆

144 火炬行动之后:

战果和余波

149 冲向突尼斯

154 艰难的战役

158 西迪布济德战役和

卡塞林山口战役

164 盟军占上风

172 胜利之后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战役拉开帷幕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事件。丘吉尔有个著名的论断:“在阿拉曼之前,我们从未取得过胜利。在阿拉曼之后,我们从未失败过。” 这句话前面经常有一个被忽视的限定词:“几乎可以说”,因为这场战役或许并非像他所评价的那样“关键”。
但它无疑是一个转折点。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终使隆美尔的非洲军团遁逃,又过了六个月,整个沙漠战役完全结束。北非的战事总共持续了近三年,是英国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历的*长的陆地战役,其代价是惨重的:近3.55万名英国和英联邦军队士兵阵亡,2 万名自由法国士兵牺牲、受伤或失踪,美方有2700多人殒命、约1.55万人受伤或失踪。
后来,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北非战役不过是“二战”中的插曲,牵扯了不必要的注意力,只助力了宣传,其实对推进同盟国的整体战争目标几乎没有什么帮助,浪费了资源,而这些资源本可以在欧洲战场得到更好的利用。但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同纳粹德国在北非造成了威胁。如果隆美尔取得胜利,侵占了英国控制的领土,进而挺进埃及以及其他地区,苏伊士运河就会落入他们之手,从而导致盟军无法从中东获得重要的石油供给。
更危险的是,德国可能会从北方突破,要么穿过保加利亚、希腊和土耳其,要么穿过苏联到达黑海东部,向西横扫埃及。如果德国部队与从利比亚向东移动的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成功会合,那么地中海将由德国主导,中东石油对盟军西部战场的供应将被切断。如果当时希特勒更具战略眼光,而不是执迷于击败苏联,这很可能就会发生。
石油供应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汽油是现代机械化军队的生命线,中东石油对盟军的战事至关重要。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也同样重要:因其可以连接英国的亚洲领地,为盟国开辟另一条补给通道。因此,若盟军在北非战败,可能导致欧洲战场的灾难性后果。

非洲战场烽火之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役的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935 年,当时墨索里尼从意大利的海外殖民地——意大利索马里兰,入侵埃塞俄比亚。埃及感受到意大利帝国主义侵略性的威胁,因此允许英国在本国驻扎一支庞大的军队。英国和法国同意共同保护地中海地区,前者在埃及亚历山大港设有海军基地。意大利的海军基地主要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空军基地设在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但一旦发生战争,意大利将何去何从?

战役拉开帷幕


蒙哥马利在阿拉曼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事件。丘吉尔有个著名的论断:“在阿拉曼之前,我们从未取得过胜利。在阿拉曼之后,我们从未失败过。” 这句话前面经常有一个被忽视的限定词:“几乎可以说”,因为这场战役或许并非像他所评价的那样“关键”。

但它无疑是一个转折点。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终使隆美尔的非洲军团遁逃,又过了六个月,整个沙漠战役完全结束。北非的战事总共持续了近三年,是英国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历的*长的陆地战役,其代价是惨重的:近3.55万名英国和英联邦军队士兵阵亡,2 万名自由法国士兵牺牲、受伤或失踪,美方有2700多人殒命、约1.55万人受伤或失踪。

后来,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北非战役不过是“二战”中的插曲,牵扯了不必要的注意力,只助力了宣传,其实对推进同盟国的整体战争目标几乎没有什么帮助,浪费了资源,而这些资源本可以在欧洲战场得到更好的利用。但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同纳粹德国在北非造成了威胁。如果隆美尔取得胜利,侵占了英国控制的领土,进而挺进埃及以及其他地区,苏伊士运河就会落入他们之手,从而导致盟军无法从中东获得重要的石油供给。

更危险的是,德国可能会从北方突破,要么穿过保加利亚、希腊和土耳其,要么穿过苏联到达黑海东部,向西横扫埃及。如果德国部队与从利比亚向东移动的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成功会合,那么地中海将由德国主导,中东石油对盟军西部战场的供应将被切断。如果当时希特勒更具战略眼光,而不是执迷于击败苏联,这很可能就会发生。

石油供应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汽油是现代机械化军队的生命线,中东石油对盟军的战事至关重要。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也同样重要:因其可以连接英国的亚洲领地,为盟国开辟另一条补给通道。因此,若盟军在北非战败,可能导致欧洲战场的灾难性后果。


非洲战场烽火之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役的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935 年,当时墨索里尼从意大利的海外殖民地——意大利索马里兰,入侵埃塞俄比亚。埃及感受到意大利帝国主义侵略性的威胁,因此允许英国在本国驻扎一支庞大的军队。英国和法国同意共同保护地中海地区,前者在埃及亚历山大港设有海军基地。意大利的海军基地主要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塔兰托,空军基地设在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但一旦发生战争,意大利将何去何从?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大利的态度也仍不明朗。如果它保持中立,盟军在地中海的航运将不会受到干扰,但如果它与德国为伍,航道将面临关闭的风险。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意大利仍按兵不动。但当德国于1940年5月入侵法国时,一直渴望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墨索里尼,宣布向法国和英国开战。

纳粹德国的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讽刺了意大利对战争走势的影响。玩笑说,陆军元帅威廉·凯特尔向希特勒报告:“元首,意大利已经加入了战争。”希特勒回答:“派两个师去,对付他们足够了。”“不,我的元首,” 凯特尔说,“(意大利) 不是反对我们,而是支持我们。” 希特勒回答:“那可不一样了,(有他们拖累我们) 我们得派十个师。”

早在1936年,一位女士问陆军元帅维尔纳·冯·布隆伯格谁将赢得下一场战争,据说他的回答是:“我无法告诉你结果。我只能确认一件事:意大利支持谁,谁就注定失败。”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1940年6月10日,墨索里尼率领意大利加入了德国阵营,向英国和法国宣战,并任命自己为武装部队*高司令。这位意大利独裁者有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征服冲动,并痴迷于将意大利变成他所希望的世界强国,但他的热情并没有得到意大利人民的共鸣。令墨索里尼沮丧的是,意大利驻北非军队不愿离开其所在的利比亚基地,而国内人民对这场战争也没表现出什么兴趣。

墨索里尼在宣战的那天晚上,在罗马向民众发表讲话。“参与革命的黑衫军成员们,”他喊道,“意大利帝国的人民啊,命运的钟声正在我们国家的天空中敲响。这是无法逆转的决定性时刻。我们正在与那些西方财阀和反动的民主国家战斗,他们总是阻碍进步,经常密谋反对意大利人民。我们将征服他们。意大利人民,拿起武器,展示你们的勇气、毅力和价值。”

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是英国未来出版社(Future)的爱丽丝·巴尔内斯·布朗。英国未来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英国知名出版公司,旗下拥有102个品牌,包含上百种图书、音像、手机应用(APP)等产品,内容涉及游戏、电影、摄影、音乐、艺术设计、科普、前沿科技、户外运动等,并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设有分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