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112119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7cm
- 页数:281页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71121198 ; 978-7-5711-2119-8
本书特色
郑州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自旧石器时代起,人猿相揖别,人类就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此绵延发展,承继流转数千年不绝;至三代时期,郑州地区出现许多对区域文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重要遗址;秦汉隋唐以来,郑州居天地之中,留下了浩若繁星的文化遗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历史积淀,吸引国内外的学者纷至沓来,郑州地区的考古工作,从*早的时间算起,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展览共分四个部分:郑州百年考古史、郑州地区不同时期考古、创新发展、光辉历程。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出版《典籍中的河南》,从小的方面说,有助于深入挖掘中原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河南故事、传播河南文化、弘扬河南精神、展示河南形象、凝聚河南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河南,让更多人支持河南的发展;从大的方面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联,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的应然逻辑,深刻体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规律,进而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让那些沉淀着历史痕迹的故事、凝结着先哲智慧的典籍“活起来”,在推进面向未来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中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
内容简介
郑州是我国开展考古工作*早的地区之一。郑州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自旧石器时代起,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李家沟文化、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绵延发展,承继流转数千年不绝;至三代时期,郑州地区出现许多对区域文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重要遗址;秦汉隋唐以来,郑州居天地之中,九州通衢,留下了浩若繁星的文化遗存。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展示郑州地区类型全面、内涵丰富、链条完整、传承有序的历史文化遗存面貌,更好地宣传郑州的优秀文化遗产,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将考古博物馆之“郑州百年考古展厅”所展示内容整理出版,以期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郑州考古的百年历史和辉煌成就。
前言
考古学和博物馆学是密切联系的学科,有互相关联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及语言表达、 叙事方式;而两者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特色、运行实践场景和理路。藏品和学术成果,是博 物馆事业的重要基础之一。多年来,博物馆事业获得长足发展,考古学为之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让博物馆界逐步认识到,一个与考古有关的陈览,若没有好的考古元素,很难做好。这也 即是讲,考古本身参与博物馆陈览越来越重要。从国际、国内文化遗产公众保护和传播实践观察,建立考古博物馆是陈览事业中体现考古作用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创新形式。
考古博物馆,多是以考古人为主参与内容供给,表现内容和讲解中有更为鲜活的现场感,陈览的标本更注重本身价值性和系统性,表现遗迹、遗物更注重环境、组合和聚落,解读更注重将*新的学术成果跟踪转化,也更易于和考古行业自己发掘管理的遗址或遗址公园结合开展研学。因此参照博物馆行业本身多年的成熟经验,考古博物馆在文化遗产公众传播等方面有更多的资源和更新的形式和创意。
目录
前 言 1
**部分 郑州百年考古史 3
第二部分 郑州地区不同时期考古 13
一、旧石器时代 16
织机洞遗址 19
洪沟遗址 22
老奶奶庙遗址 23
赵庄遗址 26
方家沟遗址 28
西施遗址 31
李家沟遗址 35
二、新石器时代 40
(一)裴李岗文化 42
裴李岗遗址 42
唐户遗址 46
瓦窑嘴遗址 51
目 录
目录 郑州百年考古
2 3
(二)仰韶文化 53
大河村遗址 55
汪沟遗址 61
双槐树遗址 63
青台遗址 72
点军台遗址 78
秦王寨遗址 80
西山遗址 82
(三)河南龙山文化 87
古城寨城址 89
王城岗遗址 93
三、新砦期文化 98
新砦遗址 99
花地嘴遗址 106
四、二里头文化 110
东赵遗址 112
大师姑城址 116
望京楼遗址 122
洛达庙遗址 128
西史村遗址 128
稍柴遗址 130
五、商王朝时期 131
郑州商城 132
河南省体育场商代祭祀遗址 142
小双桥遗址 145
梁湖遗址 150
关帝庙遗址 152
高庄遗址 155
黄河路 109 号院晚商时期墓地 158
六、西周时期 162
娘娘寨遗址 164
官庄遗址 169
蒋寨遗址 176
洼刘遗址 180
展厅展出其他西周时期文物 183
七、东周时期 184
东周故城 186
郑韩故城 188
常庙城址 197
京城古城址 200
展厅展出其他东周时期文物 202
八、秦汉时期 205
荥阳故城 206
苑陵故城 210
汉霸二王城 213
苌村壁画墓 215
打虎亭汉墓 218
展厅展出其他秦汉时期文物 221
九、魏晋南北朝时期 225
北魏尹平墓 227
巩义芝田晋墓群 228
展厅展出其他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物 229
十、隋唐两宋时期 232
巩义白河窑 236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 238
登封唐庄宋代壁画墓 245
展厅展出其他隋唐两宋时期文物 251
创新发展 255一、新时代的科技考古 258
二、文化遗产保护成绩斐然 260
三、美美与共 交流互鉴 264
四、公共考古的探索与实践 269
第四部分 光辉历程 271
一、组织机构 274
历史沿革 275
历届领导 275
二、硕果累累 277
结束语 280
后 记 281
相关资料
织机洞遗址
织机洞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南约 50 千米处的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北,地处嵩山北侧的低山丘陵区边缘。该地丘陵绵延、沟壑纵横、水源充沛、植被丰富。1985 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1990 年始获准进行试掘;1990 年 7 月由郑州市文物工作队进行 1 次发掘;2001 年至 2004 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该遗址又进行了3 次发掘,发现其地层堆积之厚、文化遗迹遗物之丰富程度仅次于北京猿人遗址。因此学界将其认定为继北京周口店之后,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至少在北方)的*重大的发现。
洞穴呈石厦状,口宽 13—16 米,进深 21 米以上,洞内面积达 300 余平方米。共发现文化堆积 23 层。发现用火遗迹 17 处,出土石制品 2 万余件、古脊椎动物化石 2000 余件。石制品中有大量的刮削器、尖状器、石锥、砍砸器、雕刻器、石锤等。发现有肿骨大角鹿、斑鹿、中国鬣狗、獾、鸵鸟、披毛犀、丁氏鼢鼠等动物的化石及数量较多的经过加工的兽骨。
织机洞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对于认识东亚晚更新世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与交流十分重要。织机洞遗址拥有已知北方洞穴遗址中*丰富的石制品组合,石制品的种类、形状、打制方法等均体现了中国北方小石制品传统文化的特点。研究这些出土石器的特点可以把握中国以及东亚地区晚更新世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主线。
织机洞遗址位于我国中部,处于旧石器时代南北交流的重要且有利位置,而遗址内的发现正显示出它具有旧石器时代南北交流及哺乳类动物南北迁徙的驿站的作用。从目前古人类研究热点问题——现代人起源来看,中国距今 10 万年—5 万年的材料还十分缺乏,织机洞遗址的考古材料填补了此处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顾万发,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考古学专业,历史学博士。现任郑州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二级研究员。兼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夏商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副会长、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考古及中国早期艺术史、思想史和公众考古学传播研究。出版专著《田野考古与艺术史研究论文集》《文明之光——古都郑州探索与研究》等。主编学术著作13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
-
人类酷刑简史
¥33.0¥59.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2.1¥49.0 -
安史之乱
¥24.1¥68.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22.8¥49.0 -
华戎交汇在敦煌
¥20.3¥58.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7.9¥49.8 -
敦煌学新论(增订本)
¥41.8¥68.0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1956:觉醒的世界
¥19.6¥58.0 -
中国历史常识
¥16.9¥4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生命之种:从亚里士多德到达.芬奇.从鲨鱼牙齿到青蛙短裤.宝宝到底从哪里来
¥16.6¥52.0 -
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7.8¥25.0 -
无泪而泣 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的特别工作队
¥24.1¥68.0 -
1688年的全球史
¥44.5¥78.0 -
法国大革命
¥20.0¥56.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19.9¥59.0 -
历史的沸点-两晋十六国的二十张面孔-第二卷
¥16.8¥48.0 -
清朝穿越指南
¥1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