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350664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96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23506646 ; 978-7-5235-0664-6
本书特色
1.《神农本草经临床常用中药三期汇录》,其药物先后按照《本经》上、中、下三品,以及草、木、谷、石、虫的次序排列。
2.作为中药学史**期代表的《本经》以楷体标识,作为中药学史第二
期代表的《本经逢原》以微软雅黑字体标识,作为中药学史第三期代表的《临
床中药学》以宋体标识。
3.每一味中药,首列《神农本草经》原文,以明中药发生之源;次取清代张璐《本经逢原》所录《本经》原文阐释,名之曰【本经释难】,以见《本经》继承发展之流;*后,参考现行《临床中药学》,按照【功能特性】【配伍应用】体例,将《本经逢原》中除【本经释难】部分之外的内容和《临床中药学》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内容,依类归入各体例之中,以明现代中药学之成。
4.【本经释难】是张璐在继承李时珍《本草纲目》、缪希雍《本经疏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的内容,从藏象、气血、经络的角度来阐释中药的功能和配伍,切合临床的实践。诚如《本经逢原》序:“医之有《本经》也,犹匠氏之有绳墨也……濒湖《纲目》,成则中之集大成……惟仲淳缪子开凿经义,迥出诸方,而于委婉难明处,则旁引《名医别录》等说,疏作经言……聊陈鄙见,略疏《本经》之大义,并系诸家治法,庶使学人左右逢原。”
5.【配伍应用】是中药进入方剂的阶梯,能够由简单到复杂地梳理并选择药物配伍的示例,不论对中药的深入理解,还是对方剂的进一步把握,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配伍应用中,编者适当增加了二三味药物组成的方剂,以增进对药物配伍的理解。各方剂出处的医籍用下标注明,同时,以数字下标的形式,标注各味药物剂量的相对比例,因此药物剂量没有加单位。
6.【汇要学按】总结《本经》原文中【本经释难】【功能特性】【配伍应用】等部分的内容,扼要阐释每味药的功能和古今临床应用范围,以便概括性地把握相应中药。
7.【范式开合】依据中药发展三期模式,隐约于其中可见一种中药范式。既然贯穿整个中药发展史,则其他诸家中药论述,自然也要具备这种范式。也就是说,这种范式要经得起历代文献实践的检验。故而将清代汪昂《本草备要》作为一个检验标识来阐释,故名【范式开合】。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目前这种范式仅能隐约体会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炼。
8.【专题发挥】多为清代张璐的用药心得和临床类似中药鉴别,可帮助中医师拓宽用药的深度和广度。
本书中《本经》《本经逢原》《临床中药学》采取不同的字体来区分,使临床中药发展的三个阶段明显可别,突出中药学前后一脉相承的特征,也提示读者注重三期论述的差异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现代中药学学术
1.《神农本草经临床常用中药三期汇录》,其药物先后按照《本经》上、中、下三品,以及草、木、谷、石、虫的次序排列。
2.作为中药学史**期代表的《本经》以楷体标识,作为中药学史第二
期代表的《本经逢原》以微软雅黑字体标识,作为中药学史第三期代表的《临
床中药学》以宋体标识。
3.每一味中药,首列《神农本草经》原文,以明中药发生之源;次取清代张璐《本经逢原》所录《本经》原文阐释,名之曰【本经释难】,以见《本经》继承发展之流;*后,参考现行《临床中药学》,按照【功能特性】【配伍应用】体例,将《本经逢原》中除【本经释难】部分之外的内容和《临床中药学》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内容,依类归入各体例之中,以明现代中药学之成。
4.【本经释难】是张璐在继承李时珍《本草纲目》、缪希雍《本经疏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的内容,从藏象、气血、经络的角度来阐释中药的功能和配伍,切合临床的实践。诚如《本经逢原》序:“医之有《本经》也,犹匠氏之有绳墨也……濒湖《纲目》,成则中之集大成……惟仲淳缪子开凿经义,迥出诸方,而于委婉难明处,则旁引《名医别录》等说,疏作经言……聊陈鄙见,略疏《本经》之大义,并系诸家治法,庶使学人左右逢原。”
5.【配伍应用】是中药进入方剂的阶梯,能够由简单到复杂地梳理并选择药物配伍的示例,不论对中药的深入理解,还是对方剂的进一步把握,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配伍应用中,编者适当增加了二三味药物组成的方剂,以增进对药物配伍的理解。各方剂出处的医籍用下标注明,同时,以数字下标的形式,标注各味药物剂量的相对比例,因此药物剂量没有加单位。
6.【汇要学按】总结《本经》原文中【本经释难】【功能特性】【配伍应用】等部分的内容,扼要阐释每味药的功能和古今临床应用范围,以便概括性地把握相应中药。
7.【范式开合】依据中药发展三期模式,隐约于其中可见一种中药范式。既然贯穿整个中药发展史,则其他诸家中药论述,自然也要具备这种范式。也就是说,这种范式要经得起历代文献实践的检验。故而将清代汪昂《本草备要》作为一个检验标识来阐释,故名【范式开合】。需要强调说明的是,目前这种范式仅能隐约体会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炼。
8.【专题发挥】多为清代张璐的用药心得和临床类似中药鉴别,可帮助中医师拓宽用药的深度和广度。
本书中《本经》《本经逢原》《临床中药学》采取不同的字体来区分,使临床中药发展的三个阶段明显可别,突出中药学前后一脉相承的特征,也提示读者注重三期论述的差异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现代中药学学术
体系的建立过程。但从一般临床中药应用来看,颇有突兀之感,若能于差异
处见其一贯之理,则于临床用药更有帮助。在整个编撰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承着尊敬之心,向《神农本草经》诸位先辈、《本经逢原》的张璐先生、确立现代中药框架的颜正华先生等学习。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由于我们学识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诸家不吝指正。
内容简介
《神农本草经习用药三期汇录》选取临床常见中药200味,首列《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原文,以明中药发生之源;次取张璐《本经逢原》所录《本经》原文阐释,名之曰“【本经释难】”,以见《本经》继承发展之流;*后,依据通行中药学教材,按照“【功能特性】、【配伍应用】、【专题发挥】”体例,将《本经逢原》除“【本经释难】”部分之外的内容和《临床中药学》药物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等内容,依类归入各体例之中,以明现代中药学之成。书中《本经》、《本经逢原》、《临床中药学》采取不同的字体来区分,使中药发生的三个时期明显可别,突出中药学前后一脉相承的特征,也提示读者注重三期论述的差异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现代中药学学术体系的建立过程。【专题发挥】多为张璐的用药心得和《中药学》的类似药物鉴别,可帮助中医师增进用药的深度和广度。*后,附录以药物别名检索,以便于读者学习利用。
目录
菖蒲[石菖蒲] 1菊花 3人参 5天门冬[天冬] 10甘草 12干地黄[熟地黄 生地黄] 14熟地黄 15
干地黄[生地黄] 17术[白术 苍术] 19
白术 19
苍术 22菟丝子 24牛膝[川牛膝] 26茺蔚子[益母草] 28女萎[玉竹] 30防葵[前胡] 32柴胡 33麦门冬[麦冬] 35独活 38羌活 39 车前子 41木香 42薯蓣[山药] 44薏苡仁 46泽泻 48远志 50龙胆 51细辛 53石斛 55巴戟天 57赤箭[天麻] 58丹参 60蒺藜子[蒺藜] 62肉苁蓉 64防风 65蒲黄 67续断 69漏芦 71天名精[鹤虱] 72决明子 73
兰草[佩兰] 74胡麻[黑芝麻] 116
蛇床子 76地肤子 78茵陈蒿[茵陈] 79王不留行 81升麻 82牡桂[桂枝] 84桂[肉桂] 87槐实[槐角] 90槐花 91枸杞[枸杞子] 92柏实[柏子仁] 94茯苓 95酸枣[酸枣仁] 98蔓荆实[蔓荆子] 99辛夷 101五加皮 102杜仲 104女贞实[女贞子] 105橘柚[陈皮] 106大枣 108蓬蘽[覆盆子] 110藕实茎[藕节] 111鸡头实[芡实] 113冬葵子[冬葵果] 114白瓜子[冬瓜子] 115 丹砂[朱砂] 118石钟乳[钟乳石] 120矾石[白矾] 122朴硝[芒硝] 123滑石 125太乙余粮[禹余粮] 127白石英 129紫石英 130赤石脂 131龙骨 133白胶[鹿角胶] 135阿胶 137石蜜[蜂蜜] 139牡蛎 141干姜 143生姜 145苍耳子 147葛根 148栝蒌根[天花粉] 150苦参 151芎[川芎] 153当归 155麻黄 158通草[木通] 160芍药[白芍 赤芍] 162
白芍 162款冬花 206
赤芍 165瞿麦 166玄参 167秦艽 169百合 171知母 172贝母[川贝母 浙贝母] 174白芷 176淫羊藿 178黄芩 179茅根[白茅根] 182紫菀 184紫草 185茜根 187白鲜皮 188藁本 190狗脊 191萆薢[粉萆薢] 192薇衔[鹿衔草] 194水萍[浮萍] 195地榆 197海藻 198泽兰 200防己 202牡丹[牡丹皮] 204 石韦 207黄芪 208黄连 212五味子 215沙参[南沙参 北沙参] 217桔梗 219栀子 221竹叶 223柏木[黄柏] 224吴茱萸 226桑根白皮[桑白皮] 229枳实 231厚朴 233秦皮 235秦椒 236山茱萸 237紫葳[凌霄花] 239猪苓 240龙眼[龙眼肉] 241桑上寄生[桑寄生] 242合欢[合欢皮] 244干漆 245石南 247梅实[乌梅] 248瓜蒂 250 麻蕡[火麻仁] 252石硫黄[硫黄] 253石膏 255磁石 258阳起石 259鹿茸 261羚羊角 263牛黄 265麝香 267乌贼鱼骨[海螵蛸] 269海蛤 271白僵蚕[僵蚕] 272桑螵蛸 274附子 275半夏 280虎掌[天南星] 283大黄 286葶苈[葶苈子] 289草蒿[青蒿] 291旋覆花 292藜芦 294射干 295蜀漆[常山] 297甘遂 298白蔹 300青葙子 302 雚菌[芦根] 303白及 304大戟 306贯众 308牙子[仙鹤草] 309芫花 311商陆 312羊蹄 314萹蓄 315白头翁 316连翘 317蚤休[重楼] 319夏枯草 320败酱 321白薇 322巴豆 324蜀椒 326皂荚[猪牙皂] 328楝实[苦楝皮] 330郁李仁 332雷丸 333桃核仁[桃仁] 334杏核仁[杏仁] 336假苏[荆芥] 338石胆 340水银 342 铁落 343铅丹 344代赭[赭石] 345犀角 347鼺鼠[五灵脂] 349龟板 351鳖甲 353蚱蝉[蝉蜕] 355 蚯蚓[地龙] 357斑蝥 358蜈蚣 359水蛭 361蜚虻[虻虫] 362.虫[土鳖虫] 363贝子 364
-
中医手诊图释
¥9.4¥28.0 -
温疫论
¥2.8¥5.0 -
黄帝内经.灵枢
¥17.6¥52.0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4.5¥10.0 -
问中医几度秋凉
¥38.2¥59.0 -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19.6¥58.0 -
中医诊断全书
¥18.7¥59.0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23.1¥68.0 -
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93.6¥260.0 -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
¥16.5¥36.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1.9¥5.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丹溪心法
¥5.2¥12.0 -
黄帝内经素问
¥8.5¥25.0 -
中医入门
¥7.6¥10.0 -
漫画黄帝内经(上)
¥39.3¥89.0 -
漫画黄帝内经.下册
¥35.0¥79.0 -
海上丝绸之路基本文献丛书: 南方草木状·桂海虞衡志·浙東紀游草
¥28.0¥90.0 -
中医学:做自己的中医2
¥23.4¥59.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4.4¥38.0 -
生理学
¥24.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