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都城制度研究

包邮先秦都城制度研究

1星价 ¥112.3 (7.2折)
2星价¥112.3 定价¥15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4413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0-01
  • 条形码:9787522744131 ; 978-7-5227-4413-1

内容简介

本书着力研究先秦都城制度的实证案例,剖析了都城选址制度中的择中立都观念,包括畿服制与择中立都、天下之中概念的演变与混同;讨论了营建制度中的重要问题,如都城的规模等级、先秦都城的城郭制及城郭形态、先秦都城功能分区尤其是宫庙分离的阶段以及都城轴线等问题;指出学界关注不多的都城名实关系包括政权名称与都城名称一致、同地异名、同名异地问题等。通过上述研究,肯定先秦时期存在都城制度,进而讨论都城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形成原因。

目录

**章 绪论

**节 问题的缘起

一 先秦都城研究的重要性

二 先秦都城制度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节 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一 古代都城的研究成果

二 先秦都城的研究成果

三 都城制度的研究成果

四 先秦都城形态的研究成果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 城与都城

二 先秦文献中的相关概念

三 先秦都城制度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

三 主要内容

四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都城选址制度

**节 畿服制与择中立都

一 先秦秦汉文献记载的畿服制

二 不同记载的畿服制比较

三 畿服制体现的择中立都观念

第二节 地中、土中、天下之中的混同与西周洛邑选址实践

一 寻找地中

二 追寻土中

三 天下之中及其与地中、土中的混同

四 “中”包含的疆域空间概念与政治中心概念的分离

五 洛邑选址与周人规定地中

第三节 “因天材,就地利”的选址观念与实践

一 《管子》都城选址的地理要求

二 “因天材,就地利”的都城选址实践

三 先秦都城对山水形势的要求

第四节 先秦都城选址制度的发展阶段

一 商周时期

二 春秋战国时期

第五节 先秦都城选址的影响因素

一 灾害因素对都城选址的影响

二 政治形势对都城选址的影响

三 传承因素对都城选址的影响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都城形态与建设制度

**节 文献记载的先秦都城规划与建设

一 《周礼·考工记》的都城规划与建设

二 《管子》记载的都城规划与建设

三 具体城市的营建记录

四 相关记载的比较

第二节 商代都城形态

一 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都城形态

二 殷墟的城市形态

三 三座商都的比较

第三节 西周都城的建设与都城形态

一 西周都城营建前的勘察与占卜

二 西周都城的营建及都城形态

三 岐周、宗周、成周布局形态的思考

第四节 东周时期的都城形态

一 鲁国曲阜的都城形态

二 齐国临淄的都城形态

三 新郑郑韩故城的形态

四 东周王城的都城形态

五 楚都纪南城的都城形态

六 秦都雍城的都城形态

七 晋都新田的都城形态

八 赵都邯郸的都城形态

九 秦都成阳的都城形态

十 燕下都的都城形态

十一 楚都寿春的都城形态

第五节 先秦都城形态特点

一 规模差异明显

二 城圈形态差异较大

三 功能分区

四 都城轴线

五 先秦都城的持续营造

第六节 先秦都城建设制度的阶段性及区域性

一 都城形态发展的阶段性

二 都城形态的区域性

第七节 先秦都城建设的影响因素

一 制度对都城形态的影响

二 哲学思想对都城规划建设的影响

三 河流对都城建设的影响

第八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都并存制度

**节 相关概念

一 多都并存制度

二 圣都与俗都

三 主都与陪都

第二节 圣都俗都制度

一 西周的圣都俗都制度

二 晋国的圣都俗都制度

三 秦国的圣都俗都制度

四 上述三种圣都俗都体系的比较

第三节 军事性陪都制度

一 商代前期的军事性陪都——偃师商城

二 西周时期的军事性陪都——成周洛邑

三 齐国的军事性陪都

四 楚国的军事性陪都

五 燕国的军事性陪都

六 军事性陪都的功能

第四节 多都并存制度的阶段性

一 滥觞时期——夏商

二 确定时期——西周

三 发展时期——春秋战国

第五节 多都并存的影响因素

一 都城功能裂变导致多都并存

二 空间权衡导致多都并存

三 文化、制度的传承导致多都并存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都城的名实关系

**节 政权名称与都城名称

一 商政权与都城商

二 周政权与都城周

三 秦国与都城秦

第二节 先秦都城的同地异名

一 商代末年的纣都名称

二 周代初年的都城名称

三 秦国初期的都城名称

四 晋国都城的同地异名

第三节 先秦都城的同名异地

一 商的“亳”都

二 西周的“周”都

三 楚国都城的同名异地

四 晋的“绛”都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潘明娟,女,1971年生,河北石家庄人,历史学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地理、灾害史。已出版《先秦多都并存制度研究》《周秦时期关中城市体系研究》《汉唐关中自然灾害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等著述。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