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特色课程设计与实施

包邮美术特色课程设计与实施

1星价 ¥38.8 (7.2折)
2星价¥38.8 定价¥5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54019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76054019 ; 978-7-5760-5401-9

内容简介

《美术特色课程设计与实施》聚焦如何基于学校文化理念,开发资源,设计与实施有特色的美术课程。围绕美术特色课程的多元性、生成性、独特性、专业性与研究性等特征,书中提供了18个各具特色的美术课程设计方案,涵盖课程的背景与理念、目标与价值、框架与内容、路径与方法、评价与成效,能够为一线美术教师提供有益借鉴。

前言

丛书总序

为了高水平推进区域课程治理现代化,深圳市坪山区立足“创新坪山、未来之城”的建设,唱响“深圳坪山,无限可能”的口号,相信每一所学校的力量,相信每一位教师的力量,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力量,深化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治理机制创新,深化育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升课程智治水平,转变育人方式,高水平推进深圳东部中心课程治理现代化。
坪山区确定了课程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完善课程治理机制,优化课程治理方式,创新课程治理载体,提升课程治理效能,形成国家主导、区域统筹、学校实施、社会参与和学生选择的课程治理新局面,开辟高水平推进区域课程治理现代化新赛道,争当深圳市课程治理现代化先行者,努力成为全面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优越性的示范窗口和典型样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区域课程治理现代化的具体目标。

目录

前 言 美术特色课程修炼之道

**章 文化的介入性与价值的传承性
美术是人类文化*早的载体之一,其课程与文化的介入性和价值的传承性密切相关,符合文化需求者与承担者的双重角色定位。一方面人们通过创造、传播和实践等方式创作美术作品来反映文化形态,影响社会的价值观、信仰和审美观;另一方面人们通过传承美术文化的价值观、技巧和创作精神,保持文化的活力和多样性。因此,美术特色课程建设应该根据当地文化资源形成相应的价值取向,传承文化的美学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节 皮影艺术:多学科融合的非遗皮影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节 水墨皮影:跨界艺术课程的创意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三节 剪纸艺术:小小剪纸走世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二章 资源的特异性与育人的独特性
美术课程设计需以遵循和彰显地域文化特异性与美育塑人独特性为原则,将地方的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到美术教学中。通过掌握民间美术技艺、了解地方文化礼仪及历史发展等方式,促进地方文化的活态传承,展现美术文化多元性、生成性、独特性、专业性和研究性的特征,通过大众化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审美、思维、行为等起到良好的指引作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独特感知力和理解能力。
**节 剪纸艺术:传统文化传承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二节 衍纸艺术:叹为观“纸”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三节 衍纸艺术:纸上开花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三章 项目的多样性与内容的生成性
在生成性理论的视角下,学校开设承载学生艺术发展和社交互动作用的美术特色项目,构建以生成性理论视角为导向的核心课程,体现课程本身的多样性与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在具体的课程实践中,特色项目融合各学科资源,以学生需求为主,引导学生“融共性、扬个性”、保护学生追求“价值的自我认可”,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艺术体验和学习机会,提高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节 版画艺术:传统节气版画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二节 版画艺术:“版上其迹”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三节 泥塑艺术:指间塑经典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四章 学习的选择性与参与的境脉性
美术特色课程关注学生学习的选择性与参与的境脉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元的美术特色课程,营造艺术情境,潜移默化地实现以美育人的目标。在美术特色课程领域中,教师需注重个性化教学,设计具有挑战性、启发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节 超轻黏土:乐在有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二节 缠绕艺术:玩线致经典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三节 线艺编织:“织”“形”合一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五章 专业的优势性与研究的扎根性
教师在美术特色课程构建中应成为研究的引领者。在从灌输者到引导者、从执行者到探索者、从管理者到发现者的转变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教师需具备课程意识,包括但不限于动态发展、多元融合等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打造有意义的课程;教师应持续反思、挑战自我,结合学术研究提升课程育人质量,实现课程的整体优化。
**节 好客坊:本土文化线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二节 创意线描画: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法的巧妙融合
第三节 印象油画:提升艺术素养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六章 评价的真实性与效果的潜隐性
美术特色课程在开发过程中,课程设计者以杜威提出的功能主义教育评价理论为指导,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兼顾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坚持多主体评价,将真实性评价有机融合于美术课程的各个环节,旨在评估学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发展情况,并为教育决策者提供优化学生发展环境的信息。通过素养导向、多主体、多维度教学评价等方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节 拼贴画:多元化联美育人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二节 综合材料:“执笔丹青绘坪山”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
第三节 综合材料:热缩片玩转音乐图形谱融合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冯焕明,深圳市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小学高级教师,广东省小学美术教研基地建设项目成员,深圳市美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坪山区美术协会副会长。主持、参加多项市、区级课题研究,获得深圳市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坪山区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龙岗区区域网络教研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乐美善育、打好学生人生的艺术底色,是他执着追求的目标。在35年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中,他始终坚守这份初心,默默地做着这份他钟爱的美育事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