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

包邮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理论与实践研究

1星价 ¥72.0 (7.5折)
2星价¥72.0 定价¥9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09164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1-01
  • 条形码:9787513091640 ; 978-7-5130-9164-0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三十年知识产权审判经验的体会与分享,亦是作者对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疑难问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升。

内容简介

本书从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视角,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在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内外司法实践,对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不同法律保护方式进行分析,并着重讨论伴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找到相关权利的具体救济方式,*后结合我国国情、着眼于国家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适宜我国国情并体现权利人与社会公众利益平衡的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方式以及对现行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的相关立法建议。本书不仅对国内外计算机软件司法判例进行了分析讲解,同时也结合我国计算机软件产业以及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状况,对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方式提出了建设性方案,对今后营造良好的软件保护的法律环境、修改现有法律体系中与计算机软件的特性或是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相符合的法律规定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书是作者三十年知识产权审判经验的体会与分享,亦是作者对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疑难问题研究成果的总结与提升。本书对于指引行业发展,严格依法保护、实现立法宗旨,统一裁判标准、增强社会预期,填补法律空白均具有积极作用。本书对于知识产权审判及诉讼代理的专业人员、计算机软件及互联网行业专业人员、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都具有直接的参考意义。

目录

目 录
**章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状况
**节 计算机软件的国际法律保护状况
一、计算机软件保护的国际发展历程
二、数字经济对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计算机软件的法律保护状况
一、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法律保护体系
二、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法保护的发展进程
三、数字经济对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的新挑战
四、利益平衡理论在我国的适用
第二章 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法律保护
**节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相关基本问题
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要件和保护范围
二、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权利人的著作权及权利限制
一、经济权利
二、精神权利
三、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
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权利限制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判定研究
一、计算机软件侵权判断方法解析
二、计算机软件网络侵权行为研究
三、计算机软件*终用户法律责任研究
第四节 开源软件与著作权法律保护
一、开源软件与自由软件的关系
二、开源软件中的著作权问题
三、开源软件涉及的著作权纠纷
第三章 计算机软件的专利法律保护
**节 计算机软件专利法律保护的发展历程
一、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国际状况
二、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状况
三、对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思考
第二节 关于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的争论
一、商业方法软件专利问题的提出
二、商业方法软件的可专利性分析
三、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侵权判断原则
四、我国的对策和选择
第三节 开源软件和专利权保护
一、专利保护制度对开源软件的影响
二、开源软件应对专利制度的相关对策
第四章 计算机软件的商标、竞争及合同法律保护
**节 计算机软件的商标法律保护
一、计算机软件商标保护的发展历程
二、关于开源软件的商标法律保护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的竞争法律保护
一、计算机软件的商业秘密保护
二、与计算机软件保护相关的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问题研究
三、互联网领域的反垄断法律规制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的合同法律保护
一、计算机软件销售合同的性质
二、计算机软件许可合同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三、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中的相关法律问题
四、开源软件的合同法律保护
第五章 计算机软件的法律救济方式研究
**节 计算机软件权利人的自力救济
一、对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充分利用
二、计算机软件行业组织和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
三、开拓协商维权的新途径
第二节 计算机软件侵权的行政救济
一、计算机软件侵权行政救济的相关发展
二、计算机软件侵权行政救济实践的发展
三、关于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认定
四、关于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关系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侵权的民事救济
一、关于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证据认证问题
二、计算机软件侵权民事责任承担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计算机软件侵权的刑事救济
一、刑事救济措施的国际发展状况
二、我国有关侵犯著作权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
三、计算机软件侵权刑事救济司法实践的发展
四、关于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的关系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 录 本书部分相关案例
后 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晓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硕士,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日本知识产权研究所国际特邀研究员。现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二级高级法官,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曾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五庭庭长、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从事知识产权审判三十余年,承办保时捷建筑作品案、涉音集协垄断案等疑难复杂案件,在《法律适用》《数字法治》等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主持编著出版《经验与逻辑·网络知识产权卷》《知识产权典型案例解析》等多部著作,获评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先进个人,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专家,**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百场优秀庭审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