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979977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A5
- 页数:377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519799779 ; 978-7-5197-9977-9
内容简介
银行业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相互交织,单纯从某一部门法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已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银行业发展和风险防控需求。本书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从刑事一体化角度谋篇布局,更关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本书从银行及其工作人员犯罪与被侵害风险、刑民交叉问题、刑事风险防控与应对等多维度对银行业涉及的刑事风险进行归纳、梳理和分析,结合银行业庞杂的法律规范和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分别从理念、制度、实操层面提出了颇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建议。二是以行业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问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导向。对刑法问题的研究,可以从规范角度研究立法问题,也可以从罪、责、刑等角度研究法律适用问题,还可以从犯罪构成等角度研究刑法理论问题。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以刑法内容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给“刑法人”看的,难以引起“行业人”的关注,不利于刑事风险的警示和预防,也会导致理论与实务脱节等问题的出现。本书从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等“行业人”的视角去研究和分析问题,体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相信本书既会得到“银行人”的青睐,也会给刑法研究者带来惊喜。三是通过跨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尝试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心脏泵”,在支付结算、资金融通、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涉及这些领域的刑法罪名如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信用卡诈骗罪,洗钱罪等。研究不但横跨金融、法律、信息技术等学科,即便同在法律学科体系内,也会涉及刑民、刑行、民行甚至刑民行等交叉法律问题。本书对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骗取贷款罪中‘重大损失’的认定”“不良资产转让中的刑民交叉问题”“追赃挽损与资金混同、善意取得的关系”等提出一系列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充分体现了领域法学研究的整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开放性。
目录
**章 银行业刑事风险概述
**节 金融强监管下的银行业刑事风险
一、强监管背景下的金融改革
二、银行业刑事风险界定
三、银行业防控与应对刑事风险必要性
第二节 银行特殊主体犯罪大数据分析
一、案件总体分布
二、案件审判情况
三、涉案主体特征
四、案涉业务领域
五、共同犯罪情况
六、单位犯罪情况
七、关联犯罪风险
八、涉案金额与追赃挽损
九、犯罪方式和技术手段
十、案件调查和发现途径
第三节 银行业刑事风险特点与趋势研判
一、罪名集中,数量不稳
二、基层多发,主体多样
三、内外勾结,关联罪名
四、金额巨大,损失严重
五、处罚严厉,代价巨大
六、环节众多,面临国际化考验
第二章 银行及其从业人员犯罪风险
**节 银行负债业务常见犯罪风险
一、负债业务及规范要求
二、负债业务犯罪风险
三、处理负债业务风险误区
四、河南村镇银行案——银行存款业务犯罪风险分析
第二节 银行资产业务常见犯罪风险
一、资产业务及规范要求
二、资产业务犯罪风险
三、处理资产业务风险误区
四、“明天系”包商银行案——银行信贷业务犯罪风险分析
第三节 银行中间业务常见犯罪风险
一、中间业务及规范要求
二、中间业务犯罪风险
三、处理中间业务风险误区
四、某银行原行长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等罪案——银行担保承诺业务犯罪风险分析
第四节 银行创新业务常见犯罪风险
一、创新业务及规范要求
二、创新业务犯罪风险
三、处理创新业务风险误区
四、案例分析及风险提示
第三章 银行遭受犯罪侵害风险
**节 银行遭受犯罪侵害现状与原因
一、银行遭受犯罪侵害案件大数据分析
二、银行遭受犯罪侵害案件特点
三、银行遭受犯罪侵害原因分析
第二节 处理银行受害案件风险误区
一、认为足额担保即不存在风险
二、盲目同意借新还旧或展期
三、非标债权通道业务回表处理
四、急于签订刑事和解协议
五、对涉案资产的查冻扣范围认知不清
第三节 银行被害人追赃挽损
一、全面调查收集证据
二、刑民手段配合推进
三、刑事执行追缴
四、选聘专业律师团队
第四节 某银行被电信诈骗案——银行作为被害人追赃挽损路径分析
一、基本事实
二、法律分析
三、风险提示
第四章 银行业刑民交叉法律问题
**节 理论争鸣、现实规范与处理原则
一、理论争鸣
二、现实规范
三、处理原则
第二节 银行刑民交叉问题主要特点和基本类型
一、主要特点
二、法律分类
三、业务分类
第三节 银行业刑民交叉常见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骗取贷款罪中“重大损失”的认定
二、首贷与展期、借新还旧等责任区分
三、借款人涉嫌犯罪保证合同效力的认定
四、不良资产转让中的刑民交叉问题
五、民事诉讼中发现涉刑问题的处理
六、追赃挽损与资金混同、善意取得的关系
第四节 某公司合同诈骗案——银行“厂商银”业务模式中刑民交叉问题分析
一、基本事实
二、法律分析
三、风险提示
第五章 银行及从业人员刑事风险应对
**节 调查取证
一、分析案件
二、调查访谈
三、收集证据
第二节 案件立案
一、监察机关立案
二、公安机关立案
三、疑难问题应对
第三节 对接司法行政机关
一、对接侦查机关
二、对接检察机关
三、对接审判机关
第六章 银行业刑事风险防控建议
**节 传统风控手段的问题与不足
一、缺乏刑事风险意识
二、缺少刑事风控机制
三、缺失专项合规制度
四、缺位“关键少数”监管
五、缺漏专业与行业对接
第二节 新形势下的银行业合规体系建设
一、由“形式合规”走向“实质合规”
二、着力系统性地避免“窝案”
三、积极应对虚拟货币带来的挑战
四、全链条应对跨境电信诈骗风险
第三节 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银行业刑事风险防控
一、金融科技赋能刑事风险防控升级
二、金融科技应用新增风险及防控
三、案例分析——某银行技术漏洞叠加第三方风险引发犯罪
相关资料
序 言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金融活动和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加强对银行风险防控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研究,是构建金融安全“防火墙”、筑牢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相互交织,单纯从某一部门法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已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银行业发展和风险防控需求。如何依靠法治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时代赋予“法律共同体”的一项重要课题。刘立杰律师、印波教授等撰写的《银行业刑事风险防控与应对》一书,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经历,使本书呈现鲜明的原创特征:
一是从刑事一体化角度谋篇布局,更关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本书从银行及其工作人员犯罪与被侵害风险、刑民交叉问题、刑事风险防控与应对等多维度对银行业涉及的刑事风险进行归纳、梳理和分析,结合银行业庞杂的法律规范和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分别从理念、制度、实操层面提出了颇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建议。
二是以行业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问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导向。对刑法问题的研究,可以从规范角度研究立法问题,也可以从罪、责、刑等角度研究法律适用问题,还可以从犯罪构成等角度研究刑法理论问题。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以刑法内容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给“刑法人”看的,难以引起“行业人”的关注,不利于刑事风险的警示和预防,也会导致理论与实务脱节等问题的出现。本书从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等“行业人”的视角去研究和分析问题,体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相信本书既会得到“银行人”的青睐,也会给刑法研究者带来惊喜。
三是通过跨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尝试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心脏泵”,在支付结算、资金融通、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涉及这些领域的刑法罪名如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信用卡诈骗罪,洗钱罪等。研究不但横跨金融、法律、信息技术等学科,即便同在法律学科体系内,也会涉及刑民、刑行、民行甚至刑民行等交叉法律问题。例如,本书第四章“银行业刑民交叉法律问题”,对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骗取贷款罪中‘重大损失’的认定”“不良资产转让中的刑民交叉问题”“追赃挽损与资金混同、善意取得的关系”等提出一系列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充分体现了领域法学研究的整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开放性。
序 言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金融活动和现代经济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加强对银行风险防控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研究,是构建金融安全“防火墙”、筑牢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各种法律风险相互交织,单纯从某一部门法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已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银行业发展和风险防控需求。如何依靠法治化手段,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时代赋予“法律共同体”的一项重要课题。刘立杰律师、印波教授等撰写的《银行业刑事风险防控与应对》一书,在这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经历,使本书呈现鲜明的原创特征:
一是从刑事一体化角度谋篇布局,更关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本书从银行及其工作人员犯罪与被侵害风险、刑民交叉问题、刑事风险防控与应对等多维度对银行业涉及的刑事风险进行归纳、梳理和分析,结合银行业庞杂的法律规范和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分别从理念、制度、实操层面提出了颇有建设性和前瞻性的建议。
二是以行业的视角研究和分析问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导向。对刑法问题的研究,可以从规范角度研究立法问题,也可以从罪、责、刑等角度研究法律适用问题,还可以从犯罪构成等角度研究刑法理论问题。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以刑法内容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给“刑法人”看的,难以引起“行业人”的关注,不利于刑事风险的警示和预防,也会导致理论与实务脱节等问题的出现。本书从银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等“行业人”的视角去研究和分析问题,体现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相信本书既会得到“银行人”的青睐,也会给刑法研究者带来惊喜。
三是通过跨学科、跨领域交叉研究,尝试用“新方法”解决“老问题”。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心脏泵”,在支付结算、资金融通、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等方面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涉及这些领域的刑法罪名如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信用卡诈骗罪,洗钱罪等。研究不但横跨金融、法律、信息技术等学科,即便同在法律学科体系内,也会涉及刑民、刑行、民行甚至刑民行等交叉法律问题。例如,本书第四章“银行业刑民交叉法律问题”,对实践中争议较大的“骗取贷款罪中‘重大损失’的认定”“不良资产转让中的刑民交叉问题”“追赃挽损与资金混同、善意取得的关系”等提出一系列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充分体现了领域法学研究的整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开放性。
刘立杰律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优秀校友,多年来积极支持母校的发展建设,被聘为中国政法大学实践导师,并在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属于具有优秀研究素养的律师。印波教授是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具有深厚的法律理论素养,也是刑事司法学院的骨干力量之一,属于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学者。此次强强联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耗时一年有余完成本书,非常值得肯定和鼓励。期待他们再接再厉,在各自的领域不断深耕,为中国的法学研究和司法实务提供更多研究成果。
是为序。
作者简介
刘立杰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刑事业务二部主任、高级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及刑事司法学院实践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实务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债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刑法学博士。曾任教 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专家库成员、《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在《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中国法律评论》《刑事审判参考》《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文汇报》《大公报》等发表专业文章60余万字,出版专业著作多部。2007年进入北京市某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具有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高人民法院(四级两审及死刑复核)工作经历,先后参与办理各类案件超1000件。部分案例被写入《*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部分案件被列为*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
刘立杰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刑事业务二部主任、高级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及刑事司法学院实践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实务导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辩护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债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刑法学博士。曾任教 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专家库成员、《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在《人民法院报》《人民司法》《中国法律评论》《刑事审判参考》《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文汇报》《大公报》等发表专业文章60余万字,出版专业著作多部。2007年进入北京市某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具有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高人民法院(四级两审及死刑复核)工作经历,先后参与办理各类案件超1000件。部分案例被写入《*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部分案件被列为*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典型案例。
印 波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犯罪学研究所副所长、刑事辩护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刑事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刑辩学院名誉院长、高级专家顾问律师,英国阿伯丁大学法学博士。兼任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犯罪学学会理事、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等。在《中国法学》《国际法与比较法季刊(英国)》《中国季刊(英国)》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著作近10部。在刑事、金融、数据、涉外、企业风险防控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而且积累大量的实务工作经验,承办一系列重大疑难案件。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12.9¥38.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12.5¥3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7.8¥1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0.1¥28.0 -
中国文化与中国法系:陈顾远法律史论集
¥31.8¥44.0 -
民法典
¥20.7¥42.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5.0¥32.0 -
圆圈正义
¥26.3¥46.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注释本(第四版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全新修订)
¥34.3¥68.0 -
法治的细节
¥30.9¥49.8 -
从司法为民到大众司法:陕甘宁边区大众化司法制度研究(1937-1949)(增订本)
¥34.4¥8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7¥4.0 -
活的法律:那些永恒的法史瞬间
¥15.0¥39.0 -
梁启超论宪法
¥13.2¥36.0 -
论法治与德治:对中国法律现代化运动的内在观察(八品)
¥25.5¥58.0 -
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
¥16.0¥20.0 -
现代宪法新论
¥27.3¥35.0 -
20世纪日本法学
¥12.6¥30.0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业实务版):含新司法解释及典型案例
¥27.4¥48.0 -
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 社会与女性
¥51.6¥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