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8193123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0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208193123 ; 978-7-208-19312-3

本书特色

过去50年来,伦理学理论出现了理由转向。理由话语不仅成了伦理学领域的“通用货币”,在认识论、行动理论等诸多相关领域也是如此。不少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规范性概念,理由居于首位,具有分析优先性和解释优先性。《理由至上》一书立足于伦理学和认识论必须并列起来研究的主张,系统探讨了规范性理论中理由居于首位的观点,对其优势和困难做了细致和深入的分析。作者马克·施罗德在伦理学和认识论领域从事理由研究长达二十余年,他论证,理由居于首位的观点面临诸多重要挑战,而这些重要挑战本身恰恰是某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认识论难题的根源所在。施罗德强有力地表明,跟道德价值一样,知识也是理由在规范性理论中具有根本解释效力的*佳例证。因此,本译稿是一本关于规范性理论(尤其是认识论)的解释结构的专著。它试图展现这种做法的优越之处:通过诉诸某种从不同方向牵引我们的竞争性因素之间的权衡关系,对理性、知识和其他规范属性进行解释。在英语中,这种竞争性因素有个非常自然的称呼,那就是“reason”。《理由至上》一书对理由和信念做了全方位的探讨,也将成为认识论者的重要思想资源。

内容简介

过去50年以来,伦理学理论出现了理由转向。理由话语不仅成了伦理学领域的“通用货币”,在认识论、行动理论等诸多相关领域也是如此。不少哲学家认为,这是因为,相对于其他规范性概念,理由居于首位,具有分析优先性和解释优先性。《理由至上》一书立足于伦理学和认识论必须并列起来研究的主张,系统探讨了规范性理论中理由居于首位的观点,对其优势和困难做了细致和深入的分析。作者马克·施罗德在伦理学和认识论领域从事理由研究长达二十余年,他论证,理由居于首位的观点面临诸多重要挑战,而这些重要挑战本身恰恰是某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认识论难题的根源所在。施罗德强有力地表明,跟道德价值一样,知识也是理由在规范性理论中具有根本解释效力的*佳例证。

前言

序言
《理由至上》是一本关于规范性理论(尤其是认识论)的解释结构的专著。它试图展现这种做法的优越之处:通过诉诸某种从不同方向牵引我们的竞争性因素之间的权衡关系,对理性、知识以及其他规范属性进行解释。在英语中,这种竞争性因素有个非常自然的称呼,那就是“reason”。
如今,我围绕理由这一主题从事思考和撰述差不多已有25年之久。*初开始投身理由问题的研究时,我观察到一个让我极为感兴趣的现象:讨论理由的不同哲学家对于理由所持的假设固然因人而异,但这些假设都可视为是关于“reason”一词的语法的某种假设。这样的进路对我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而且在我看来,其中一些假设比另外的假设更站得住脚;因此,我曾一度期望,更仔细地审视“reason”在英语中的语法,可以让我们不断取得进展,从而*终解决那些关于规范性理论的解释结构的重要哲学问题。我在理由问题上发表的许多早期论文,包括《激情的奴隶》(Slaves of Passions)一书的部分内容,都是这种“语言乐观主义”的反映。
不过,我对规范性理论的解释结构的思虑愈深入,这种乐观主义立场就愈动摇,直至彻底放弃——尤其当我见识到更多的不同思路和不同语言之后。在各种各样的语言中,用于谈论理由的话语差异极大;企图通过考察英语语法来增进对理由的理解,不啻是一种妄想。

目录

目 录
**部分.问题
第1章.绪.论_ 3
1.1.何谓理由至上_ 3
1.2.认识论作为一门规范性学科_ 8
1.3.理由与证据_ 14
1.4.两个困难_ 21
1.5.思路预览_ 26
第2章.理由是竞争项_ 29
2.1.为什么是理由?_ 29
2.2.理由与价值_ 35
2.3.出于理由而行动_ 44
2.4.对理由的进一步澄清_ 53
2.5.扩展理由至上论题_ 60
第二部分.理性与真理
第3章.基本的知觉理由_ 67
3.1.回顾与前瞻_ 67
3.2.知觉经验如何能够提供证据?_ 71
3.3.知觉理由的世界牵涉性_ 79
3.4.一些进一步的分析_ 85
3.5.虚假的强制选择:事实性与主观理由_ 94
第4章.主观理由与真理_ 101
4.1.为什么认为主观理由必须具有事实性?_ 101
4.2.基于报告的论证_ 107
4.3.未经证成的信念问题_ 114
4.4.霍尔蒂式模型_ 122
4.5.重审未经证成的信念问题_ 131
第5章.显表事实性态度观点_ 133
5.1.兑现一种理论可能性_ 133
5.2.可废止性_ 135
5.3.显表事实性态度观点_ 141
5.4.为显现条件辩护_ 146
5.5.显表事实性态度观点、析取主义与独断论_ 153
5.6.视显观点_ 159
第三部分.证据如何将信念理性化
第6章.认识论中的权衡现象_ 165
6.1.回顾与前瞻_ 165
6.2.关于证据充足性的若干难题_ 167
6.3.理由的两个阶段_ 174
6.4.双阶段策略的限度_ 178
6.5.一种解决方案_ 183
第7章.认知理由作为正确种类的理由_ 189
7.1.确立认知/非认知的区分_ 189
7.2.对象供给/状态供给理论_ 195
7.3.态度的本质_ 200
7.4.一种非正式的信念理论_ 207
7.5.为信念一辩_ 211
第8章.实用理智主义_ 219
8.1.默认依赖解释_ 219
8.2.认知理由_ 224
8.3.实用理智主义的优点_ 229
8.4.小结_ 237
第9章.信念诬指_ 239
9.1.信念伦理_ 239
9.2.出错的信念_ 241
9.3.应对两个挑战_ 246
9.4.整体图景_ 250
9.5.*佳例证_ 254
第四部分.知识与道德价值
第10章.行动与信念的恰当性_ 263
10.1.回顾与前瞻_ 263
10.2.理由的慎思角色_ 266
10.3.人为规范与恰当性优先_ 273
10.4.恰当性原则与正确性优先_ 280
10.5.基础论证与理由优先_ 286
第11章.知识的康德式解释_ 293
11.1.正确理由_ 293
11.2.知识作为适配关系_ 298
11.3.经受事实检验_ 303
11.4.克服三个难题_ 308
11.5.康德式解释_ 314
11.6.小结_ 318
第12章.理由至上?_ 321
12.1.回到核心假设_ 321
12.2.对竞争性理论的分析_ 323
12.3.三种观点之间的结合_ 326
12.4.理由至上论题的基础论证_ 331
参考文献 _ 337
索.引 _ 357

图 表
图3.1.20世纪的认识论_ 78
图3.2.析取主义进路_ 83
图3.3.强制的选择_ 98
图6.1.双阶段模型_ 177
图9.1.道德—认知协调_ 253
图10.1.恰当性优先_ 275
图10.2.正确性优先_ 283
图10.3.理由优先_ 287
图11.1.清除论_ 294
图11.2.理由优先论_ 29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克·施罗德(Mark Schroeder),南加州大学哲学教授,研究领域广泛,主要包括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语言哲学、认识论、形而上学等。著有《激情的奴隶》(Slaves of the Passions,牛津大学出版社2007年)、《支持:评判表达主义的语义学方案》(Being For: Evaluating the Semantic Program of Expressivism,牛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伦理学中的非认知主义》(Noncognitivism in Ethics,劳特利奇出版社2010年)、《解释我们共有的理由》(Explaining the Reasons We Share,牛津大学出版社2014年)和《表达我们的态度》(Expressing Our Attitudes,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