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录鬼簿校订--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元]钟嗣成撰 [明]佚名续 王钢校订

包邮录鬼簿校订--中国文学研究典籍丛刊/[元]钟嗣成撰 [明]佚名续 王钢校订

1星价 ¥48.6 (7.1折)
2星价¥48.6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5248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503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101152487 ; 978-7-101-15248-7

本书特色

《录鬼簿校订》,元代钟嗣成撰,明代佚名续,王钢校订。为金末至元代中晚期曲家小传集,是元曲研究的参考文献。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堪称有元一代代表性文体的元曲,虽然在当时非常兴盛,在民间影响很大,但传统士大夫以“小道”视之,其地位不惟卑于诗,亦不如词。直至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学者始以治经史之方法,并参照西方文艺学、民俗学等方法治戏曲,其佼佼者为王国维。王国维非常推重元曲,撰有《宋元戏曲史》,廓清了元曲研究史上的许多重要问题,有道夫先路之功。然而,元曲虽有流传,元曲之作者大多湮没无闻。不但正史中难觅相关传记,即使方志、野史中也鲜有线索。钟嗣成《录鬼簿》保留了许多曲家的传记生平,虽然失之简略,近乎簿录,有的仅有只言片语,但因为作者钟嗣成取材于自己的所闻所见,并与很多曲家有交往,因而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此书长期只有抄本形式在很小的藏书家群体中流传,且又有简、繁、增补三种独立的版本,各有其重要的价值,版本系统非常复杂。王钢长期研究《录鬼簿》,广泛收集不同版本,将目前所见诸多重要版本基本上都汇集了,详为校勘。有此校订本,则可坐拥十数种版本。由于《录鬼簿》的版本系统复杂,且早期以抄本形态流传,所以不同版本之间的异文非常多。王钢此次校订,尊重三种不同系统的独立性,彼此之间的异文不出校,如简本系统的文本不据繁本系统的文本出校。经过王钢的细致比勘,可以为元曲研究者提供权威的《录鬼簿》文献。书末还附录了相关的序跋资料和重要的研究资料。

内容简介

《录鬼簿校订》,元钟嗣成撰,明佚名续,王钢校订。《录鬼簿》全书收录金代末年到元代中晚期的曲家150余人,略按时代分为七类,录其姓名、作品,部分曲家附简要生平及作品评述。本书保留了元代曲家、曲目、创作及搬演活动、词体及曲体嬗变等方面的重要资料,是研究元代戏曲史的主要依据。《录鬼簿》初稿作于元至顺元年(1330),成书后至少经过三次修订。后初稿散佚,三次修订本各有流传。此后九十余年,明初曲家贾仲明为《录鬼簿》补撰吊词八十余首。此后约十年,有无名氏仿原书体例,增补元代后期至明初的曲家曲目若干,是为《录鬼簿续编》。基于以上修订、增补、续编的情况,《录鬼簿》传本较多,各本差异较大。本书取版本系统中有代表性的简本、繁本、增补本三种,分别校订。书后附题跋、书目著录、资料汇编、版本叙录、钟嗣成年谱、引用书目。

前言

前 言(节录)
王 钢

《录鬼簿》的作者钟嗣成,字继先,因为貌丑,自号丑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出生于元至元中期,南宋灭亡那一年前后。据今可考的资料,他幼年都是在杭州度过的,足迹不出江浙一带,汴梁应该是他的祖籍。杭州是南宋的“行在”故都,入元后又是江浙行中书省的治所所在。而江浙行中书省是江浙的行政机构,东南政治、经济的中枢,管辖范围包括了今浙江、江苏、上海、福建,以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

目录

前言

凡例

简本录鬼簿

录鬼簿

简本录鬼簿校勘记

繁本录鬼簿

新编录鬼簿卷上

新编录鬼簿卷下

繁本录鬼簿校勘记

增补本录鬼簿

录鬼簿卷上

录鬼簿卷下

录鬼簿续编


增补本录鬼簿校勘记

附录

题跋辑录

书目著录

资料汇编

版本叙录

钟嗣成年谱

引用书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钟嗣成(约1279—约1360),字继先,号丑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元代曲家。屡试不中,元顺帝时编《录鬼簿》,此后数次修订。所作杂剧今知有《章台柳》《钱神论》《蟠桃会》等七种,皆不传。所作散曲今存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

佚名,撰有《录鬼簿续编》,生平不详。据所撰《罗贯中传》,可推知生于元至正初年,卒于明宣德间。他的父亲与曲家刘廷信相交甚厚,他本人也与许多曲家有广泛交往,也是一位“善音律,能隐语”的曲家。也有人认为即戏曲家贾仲明。

王钢,河南新乡人,学者。历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海燕出版社总编辑、文心出版社社长。撰有《中国戏曲史编年》《徐渭传》《图说云咸街桑沧》《两宋萧山渔浦考》《中原文献整理史稿》等专著。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