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故里的中医药文化

包邮典故里的中医药文化

1星价 ¥65.8 (6.1折)
2星价¥65.8 定价¥10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321532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53页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23215326 ; 978-7-5232-1532-6

本书特色

“图说中医药文化”系列丛书将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中医药相关的历史和文化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是这套系列丛书的鲜明特点,也是本系列丛书与中医学史的区别所在。《典故里的中医药文化》收集了体现中医药人文精神的115条典故,并对这些典故中的中医药文化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和解读。


内容简介

《典故里的中医药文化》是“图说中医药文化”系列丛书中的一部。本书甄选著名历史典故115篇,选配原创插图115幅,组成体现中医药人文精神的115条典故,并对这些典故中的中医药文化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和解读。其中既有“明堂论道”“上医医国”“杏林春暖”“悬壶济世”“魏晋风骨”“大医精诚”等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也有“病入膏肓”“肝胆相照”等成语故事。一个典故就是一段动人的医学历史、一个成语就有一句中医警世名言。本书图文并茂、趣意盎然,是一部集知识性、故事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著作。



“图说中医药文化”系列丛书包括《图说中医药文化史》《诗说中医药文化》《典故里的中医药文化》三本书,从不同视角来阐述中医药文化,史料翔实、文笔流畅、脉络清晰。同时引经据典、纵论古今、图文并茂,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历史长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中医药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颇有助益。

前言

上善若水弘大道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开中华文明宝藏的钥匙。古往今来,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下,中医药文化的研究者们应当担负起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本清源,守正创新,厘清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脉络,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科学发展,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力量。
作为中医药文化研究专家,李良松教授曾多次参加国家中医药文化项目的论证工作,对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传播与推广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他承接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研究”特别委托项目,并在此基础上主持编写了“图说中医药文化”系列丛书,通过《图说中医药文化史》《诗说中医药文化》《典故里的中医药文化》三部著作,从不同视角来阐述中医药文化,史料翔实、文笔流畅、脉络清晰。同时该系列丛书引经据典、纵论古今、图文并茂,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历史长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中医药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颇有助益。

目录

序 上善若水弘大道1

序 文化润医正扬帆1

前言 格物致知仁者心1


一 上古三代时期 1


1.伏羲制针 3

2.神农尝草 5

3.明堂论道 7

4.桐君制药 9

5.俞跗解筋 11

6.伯高论灸 13

7.颛顼治巫 15

8.仪狄造酒 17

9.伊尹作汤 19

10.巫咸测病 21

11.茹毛饮血 23

12.穆王登仙 25


二 春秋战国时期 27


13.上医医国 29

14.文挚治郁 31

15.六者不治 33

16.起死回生 35

17.病入膏肓 37

18.仓公诊籍 39

19.釜底抽薪 41

20.阴平阳秘 43

21.道法自然 45

22.恬淡无为 47

23.见素抱朴 49

24.生长收藏 51

25.相生相克 53

26.七情六欲 55

27.心主神明 57

28.剖胸探心 59

29.五谷为养 61

30.茅塞顿开 63

31.楚王吞蛭 65

32.君子三戒 67

33.卫生之经 69

34.以毒攻毒 71

35.无病自灸 74

36.五劳七伤 76

37.讳疾忌医 78


三 秦汉三国时期 81


38.医者意也 83

39.悬壶济世 85

40.杏林春暖 87

41.橘井泉香 90

42.勤求古训 92

43.刮骨疗伤 94

44.奇经八脉 96

45.任督二脉 99

46.紫苏解毒 101

47.坐堂行医 103

48.君臣佐使 105

49.徐福求药 107

50.肝胆相照 110

51.针砭时弊 112

52.防微杜渐 114

53.天人相应 117

54.望梅止渴 119

55.椒浆屠苏 121

56.水土不服 123

57.薏苡明珠 125

58.齿若编贝 127

59.刮目相看 129

60.汗流浃背 131

61.养生五难 133


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 135


62.洛阳纸贵 137

63.医道兼修 139

64.寄奴疗伤 141

65.陶潜论方 143

66.甘门国老 145

67.魏晋风骨 147

68.杯弓蛇影 149

69.形散神灭 151

70.真神佛性 153

71.刘伶醉酒 155

72.嗜痂成癖 157

73.鉴貌辨色 159


五 隋唐五代时期 161


74.大医精诚 163

75.渡海传医 165

76.阿伽陀药 167

77.药食同源 169

78.武后谢医 171

79.有脚阳春 173

80.仙授理伤 175

81.胆大心细 177

82.智圆行方 179

83.呕心沥血 181

84.殚精竭虑 183


六 宋辽金元时期 185


85.名相良医 187

86.圣济经论 189

87.洗冤断狱 191

88.针灸铜人 193

89.钱乙孝亲 195

90.李杲收徒 197

91.太平惠民 199

92.金元四家 201

93.经史证类 203


七 明清时期 205


94.傅山论医 207

95.左归右归 209

96.勿轻言医 211

97.扫叶踏雪 213

98.叶桂拜师 215

99.刀圭活命 217

100.衷中参西 219

101.戾气可寻 221

102.南竹北少 223

103.永公梦方 225

104.医具三昧 227

105.医林改错 229

106.诊宗三昧 231

107.四库医籍 233

108.汇通流派 235


八 近现代时期 237


109.救亡图存 239

110.万金之油 241

111.伟大宝库 243

112.五老上书 245

113.采风访贤 248

114.赤脚医生 250

115.守正创新 252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图说中医药文化”系列图书从不同视角来阐述中医药文化,史料翔实、文笔流畅、脉络清晰。同时引经据典、纵论古今、图文并茂,将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历史长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对中医药文化事业的传承与发展颇有助益。——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 陈可冀 《典故与中医药文化》*大的特点是其故事的独立性。每个典故哲理深邃、寓意深远,成为认识和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石。其中不少典故为作者深入挖掘而成,这些鲜活精彩的故事,让我们领略了中医药文化智慧的光芒。 ——中国科学院编审、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会会长 卢祥之

作者简介

李良松,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中医药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同时兼任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分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医药界诗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历获第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先进事迹被中组部系统拍成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专题电教片《寸草报春晖——拓荒曲》。

多年来,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甲骨文化与中医学》《国学知要》《中医心质学》《佛医观止》等专著36部,联袂主编《中国佛教医药全书》《中国道医全书》《中国香文献集成》《中国佛藏医药文献全集》,总字数达2亿多字。发表《商周青铜器上的医学铭文探析》《殷商甲骨病案探释》等学术论文71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甲骨文、金文与陶文中的医学史料及语词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研究项目“中医药文化精神标识研究”等15项科研课题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