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论——分期分型与内外结合辨证诊治

包邮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新论——分期分型与内外结合辨证诊治

1星价 ¥67.8 (7.6折)
2星价¥67.8 定价¥8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7374286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117374286 ; 978-7-117-37428-6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涉及“脑血管病-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基础与临床;明确了中西医结合病名、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突出了“分期分型治疗”与“内外结合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新思路;形成了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系统知识。对从事“脑血管病-中风”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同道有所帮助。

内容简介

本书创新性提出了分期分型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构建了中西医结合内部辨证理论,提出内外结合辨证论治脑血管病。即中医的传统辨证、专科辨证及证素辨证均是从外部的症状进行辨证,可以称 “外部辨证”。 利用中医辨证理论认识西医疾病内部病变的性质进行辨证,可以称“中西医结合内部辨证”,此辨证可以从西医内部病理变化直接进行辨证,为中医辨证增加了新的方法。内部辨证与外部辨证相结合的辨证论治提高了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明显增强了疗效。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脑血管的解剖生理、病因病理、脑血管病的症状、中医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中西医结合内部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构建,重点突出常见脑血管病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静脉系统血栓诊治概况、西医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临床分期分型诊断、中医传统辨证、内外结合辨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目录

第 一 章绪论
第 二 章脑血管的解剖生理
**节 脑动脉系统 / 008
一、颈内动脉系统 / 010
二、椎- 基底动脉系统 / 012
第二节 脑静脉系统 / 015
一、大脑浅静脉 / 016
二、大脑深静脉 / 018
三、脑干与小脑的静脉 / 020
四、静脉窦 / 020
第三节 脑循环生理 / 023
一、脑血流量及其调节 / 023
二、脑的氧和糖的供应 / 025
三、脑的储备能力 / 026
第 三 章脑血管病的病因与病理
**节 脑血管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028
一、血管壁病变 / 028
二、血流动力学改变 / 029
三、血液成分改变 / 030
四、血管外的各种栓子 / 030
五、其他病因 / 030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病理 / 031
一、缺血性改变 / 031
二、出血性改变 / 032
三、脑水肿 / 033
第 四 章脑血管病的神经系统表现
**节 一般情况 / 036
一、生命体征 / 036
二、头颈部表现 / 038
三、四肢表现 / 039
第二节 高级神经活动表现 / 039
一、意识障碍 / 039
二、精神障碍 / 043
三、智能障碍 / 043
四、言语障碍 / 047
五、失用 / 051
六、失认 / 053
七、睡眠障碍 / 054
第三节 脑神经损害表现 / 057
一、嗅神经损害表现 / 057
二、视神经损害表现 / 058
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损害表现 / 061
四、三叉神经损害表现 / 068
五、面神经损害表现 / 071
六、前庭蜗神经损害表现 / 074
七、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损害表现 / 078
八、副神经损害表现 / 081
九、舌下神经损害表现 / 082
第四节 运动系统损害表现 / 083
一、锥体系统损害表现 / 084
二、锥体外系统损害表现 / 087
三、小脑系统损害表现 / 091
四、前庭系统损害表现 / 094
五、运动系统检查 / 094
第五节 感觉系统损害表现 / 098
一、解剖生理 / 099
二、损害类型 / 100
三、感觉系统检查 / 103
第六节 反射 / 104
一、解剖生理 / 104
二、损害类型 / 105
三、反射检查 / 106
第七节 脑膜刺激征 / 109
一、解剖生理 / 109
二、脑膜刺激征表现 /110
三、判断脑膜刺激征时注意事项 /113
第八节 自主神经损害表现 /114
一、解剖生理 /114
二、损害类型 /118
三、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 120
第 五 章脑血管病局部病变的表现
**节 大脑皮质病变的表现 / 126
一、额叶病变的表现 / 127
二、顶叶病变的表现 / 129
三、颞叶病变的表现 / 130
四、枕叶病变的表现 / 132
五、边缘叶病变的表现 / 132
六、岛叶病变的表现 / 133
第二节 内囊及皮质下白质病变的表现 / 133
一、内囊病变的表现 / 134
二、半卵圆中心病变的表现 / 135
第三节 间脑病变的表现 / 137
一、丘脑 / 137
二、下丘脑 / 139
三、上丘脑 / 141
四、底丘脑 / 142
第四节 脑干病变的表现 / 142
一、解剖生理 / 142
二、脑干病变功能障碍的特点 / 144
三、各水平部位损害的综合征 / 144
第 六 章脑血管病的辅助检查
**节 常规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检查 / 148
一、常规实验室检查 / 148
二、心电图检查 / 148
第二节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 148
一、腰椎穿刺 / 149
二、脑脊液检查 / 151
第三节 影像学检查 / 152
一、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 153
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154
三、磁共振成像 / 155
第四节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
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 157
一、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 157
二、经颅多普勒超声 / 158
第五节 放射性同位素检查 / 159
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 159
二、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 160
第 七 章脑血管病的诊治思路
**节 脑血管病的诊断思路 / 164
一、定位诊断 / 164
二、定性诊断 / 165
三、辅助检查 / 165
四、分期分型诊断 / 165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治疗思路 / 166
一、治疗措施 / 166
二、分期分型治疗 / 167
第 八 章脑血管病的预防
**节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 / 170
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 171
二、防治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疾病 / 171
三、防治形成栓子的心脏病 / 173
四、防治高凝状态 / 174
五、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 / 174
第二节 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 175
一、危险因素的控制 / 176
二、病因防治 / 176
三、针对脑梗死的发病机制进行干预 / 176
第 九 章中医对脑血管病的认识
**节 中风的病因病机 / 180
一、外风学说 / 180
二、内风学说 / 181
三、继承和发展 / 182
第二节 中风的诊断 / 184
一、临床表现 / 184
二、诊断依据 / 184
第三节 中风的辨证论治及预防 / 185
一、中经络 / 185
二、中腑脏 / 187
三、恢复期 / 188
四、中风的预防 / 188
第 十 章内部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构建
**节 中医辨证方法 / 192
一、常用辨证方法 / 192
二、证素辨证 / 194
三、专科辨证 / 195
第二节 内部辨证 / 196
一、内部辨证的可行性 / 196
二、内部辨证与其他辨证的关系 / 199
第十一章脑梗死- 中风
**节 病因病理 / 203
一、西医病因病理 / 203
二、中医病因病机 / 204
第二节 临床表现 / 204
一、一般表现 / 205
二、不同血管闭塞的定位 / 205
第三节 辅助检查 /211
一、实验室检查 / 212
二、心电图检查 / 212
三、影像学检查 / 212
第四节 诊断 / 214
一、诊断标准 / 214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5部(其中《实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获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1项,三等2项;主持制定了《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8年发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培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和中医继承人30余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现任第六届主任委员,曾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主任委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