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7215556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577215556 ; 978-7-5772-1555-6
本书特色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丛书》聚焦国家节能减排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瞄准国际前沿科技,服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经济建设。丛书由清华大学欧阳明高院士担任主编;作者由包含国家杰青、*在内的国内外一流学者亲自领衔执笔,他们是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研究领域*高水平的代表,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著作内容为作者承担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成果的结晶,原创性强、学术水平高、体现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和产业应用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设计、集成与控制技术。首先介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压性能相关的设计及运行参数,建立了电堆的稳态及动态电压模型,解析了面向动力系统应用的运行控制及管理需求。其次,分别介绍了空气管理、氢气管理、热管理的设计需求、典型回路及控制目标,通过具体应用的实例化,阐述了相应管理子系统的运行控制方法。此外,探索了燃料电池的闭环水管理技术,基于交流阻抗的在线测量技术实现了电堆内部水状态的快速辨识,设计了基于阻抗信息的水故障诊断及闭环管理策略。*后,从整车应用的角度介绍了氢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功率管理技术。本书从运行的视角,阐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设计、集成与控制技术的基本方法,本书的基础性很强,同时参考当前的燃料电池科学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前沿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燃料电池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致力于燃料电池系统设计的工程师、以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为研究方向的在校研究生和教师的入门及进阶读物,还可以作为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感兴趣的设计人员的参考书籍。
前言
在当今全球能源危机不断深化、环境保护需求日益迫切的时代背景下,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转换技术,正逐渐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燃料电池不仅具有能量密度高、排放物清洁、运行噪声低等诸多优点,而且在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燃料电池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集成技术以及控制策略,通过对燃料电池系统的深入剖析,帮助读者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及性能特点,掌握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与集成方法,熟悉燃料电池系统的控制技术与优化策略。本书是作者团队多年来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测试装备方面的科研与实践工作的总结,内容涵盖了燃料电池系统的各个关键方面,依托当前广受关注的车用动力系统应用场景,从系统运行的角度探讨了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集成与控制技术。第1章从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现状入手,阐述了氢能与燃料电池在未来低碳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的基本组成及结构,简述了与燃料电池堆设计相关的重点问题,并重点阐述了燃料电池系统的组成及各子系统的运行需求。第2章探讨了燃料电池的运行原理,全面梳理了与燃料电池堆的输出电压特性相关的设计及运行参数,建立了燃料电池堆的稳态及动态电压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及管理的要点,介绍了一种基于阻抗信息反馈的闭环运行管理思路。第3章介绍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空气管理技术,从工作点规划和控制实施两个层面介绍了燃料电池空气管理子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在工作点规划层面,研究了一种基于过氧比和压比二维优化的系统效率优化方法;在控制实施层面,分步骤详细介绍了空气流量和阴极压力的解耦控制方法。第4章介绍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氢气管理技术,以目前*常用的氢循环方案为例,在建立部件及回路特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燃料电池阳极入堆压力控制和氢气循环的调控策略。第5章介绍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热管理技术,分析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热管理的设计需求、典型回路及部件特性,针对启动和运行过程中温度控制上的难点及不足,考虑温度的滞后特性,主要研究了基于预测的温度控制策略。第6章介绍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水管理技术,包括水状态辨识及其闭环管理技术,重点介绍了基于单频点阻抗相位角反馈的燃料电池含水量辨识方法,讨论了该方法在水淹、膜干故障的提前诊断和闭环水管理方面的应用效果。第7章介绍了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功率管理技术,以城市公交车为例,讨论了氢电混合动力系统容量配置和功率分配策略。本书既可作为燃料电池领域的专业教材,供高等院校能源、电力、化工等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作为燃料电池研发、生产、应用等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全面了解燃料电池系统的相关知识,提升燃料电池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能力,从而为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内容准确、数据翔实、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同时,我们也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汲取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然而,由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新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不断涌现,也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不断完善和更新本书内容。在本书撰写过程中,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系统工程与智能装备团队的同事们对相关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田维、吴智才、刘汝杰、廖真颉、邓乐、周炳杰、吴林鸿、赵安、徐新杰、葛兴毅、李靖、李瑞、韩成杰、高翔等研究生参与了本书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撰写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2021YFB2500500、2020YFB1506000、2018YFB 1502700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大力支持。在这些项目资金的有力保障下,氢燃料电池的研究工作得以稳步推进、顺利开展。*后,感谢所有为本书编写及出版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同仁们,也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与支持。愿本书能够为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贡献一份力量。作者2024年5月
目录
第1章燃料电池技术概述11.1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背景11.1.1我国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11.1.2以氢能为载体的未来低碳能源体系71.2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简介151.2.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堆171.2.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201.3燃料电池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251.3.1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设计271.3.2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运行需求301.4本书的编写框架34本章小结35本章参考文献36第2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分析382.1燃料电池堆的基本特性382.1.1燃料电池堆的工作过程382.1.2燃料电池堆的基本特性402.2燃料电池堆稳态电压模型422.2.1燃料电池开路电压432.2.2活化损失442.2.3欧姆损失462.2.4浓度损失472.2.5电堆稳态电压模型492.3燃料电池堆动态电压模型502.3.1燃料电池的动态电效应502.3.2燃料电池的等效电路模型522.4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运行控制及管理582.4.1电堆操作条件探索方法592.4.2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环运行管理方法632.4.3燃料电池系统闭环运行管理方法65本章小结73本章参考文献73第3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空气管理753.1燃料电池堆的空气管理概述753.1.1空气管理子系统的设计需求753.1.2空气管理子系统的典型回路及部件763.1.3空气管理子系统的调控技术843.2燃料电池空气管理子系统部件建模863.2.1空压机模型873.2.2供给管道模型933.2.3中冷器模型943.2.4加湿器模型943.2.5回流管道和节气门模型963.3面向系统效率优化的工作点规划973.3.1空压机的功耗模型973.3.2燃料电池堆的发电模型993.3.3面向效率优化的工作点匹配1033.4空气管理子系统的耦合特性分析1093.4.1开环响应特性测试1103.4.2激励信号的选取与设计1113.4.3传递函数的辨识1133.4.4系统辨识结果及耦合特性分析1143.5空气管理子系统调控策略设计1173.5.1前馈补偿解耦控制策略1183.5.2空气管理策略仿真分析119本章小结126本章参考文献127第4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氢气管理1324.1燃料电池堆的氢气管理概述1324.1.1氢气管理子系统的设计需求1324.1.2氢气管理子系统的典型回路及部件1344.1.3氢气管理子系统的调控技术1404.2燃料电池氢气管理子系统部件建模1454.2.1比例阀模型1454.2.2氢泵模型1484.2.3排气阀模型1554.2.4电堆氢耗模型1574.3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氢气管理策略1584.3.1入堆压力控制策略1594.3.2氢泵调控策略166本章小结174本章参考文献175第5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热管理1785.1燃料电池堆的热管理概述1785.1.1热管理子系统的设计需求1785.1.2热管理子系统的典型回路及部件1805.1.3热管理子系统的调控技术1885.2燃料电池热管理子系统部件及回路建模1935.2.1产热模型1945.2.2散热器模型1965.2.3冷却液管路模型1995.2.4电加热器模型2005.2.5水泵与电子节温器模型2005.2.6系统散热回路总体模型验证2025.3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热管理策略2045.3.1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基本原理2065.3.2启动循环转换阶段的热管理策略2085.3.3散热阶段的热管理策略220本章小结228本章参考文献229第6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水管理2346.1燃料电池堆的水管理概述2346.1.1水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2346.1.2水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2386.1.3燃料电池水管理的总体思路2436.2燃料电池在线交流阻抗测量技术2446.2.1在线交流阻抗测量总体方案2446.2.2信号调理模块的设计2486.2.3交流阻抗计算模块的设计2546.2.4在线交流阻抗测量技术验证2626.3基于交流阻抗的燃料电池水状态辨识技术2646.3.1基于交流阻抗的燃料电池测试方案2656.3.2交流阻抗谱与运行状态的相关性分析2686.3.3基于单频点阻抗相位角的电堆含水量辨识2756.4燃料电池闭环水管理策略设计及应用验证2806.4.1燃料电池闭环水管理策略2816.4.2燃料电池含水量调控策略验证288本章小结301本章参考文献301第7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功率管理3067.1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功率管理概述3067.1.1功率管理子系统的设计需求3067.1.2功率管理子系统的典型回路及部件3137.1.3功率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3157.2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功率管理思路3187.2.1氢电混合动力系统的负载特性分析3187.2.2氢电混合动力系统的综合运行评价3217.2.3功率管理的总体思路3257.3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功率协调控制3267.3.1基于荷电状态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研究3267.3.2基于实时小波分频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研究3287.3.3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功率协调控制策略研究3357.3.4功率协调控制策略对比分析3427.4氢电混合动力系统的容量配置优化3527.4.1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容量配置优化方法3527.4.2不同配置容量的对比分析358本章小结365本章参考文献366
作者简介
李凯从事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集成与控制相关的产品开发与基础研究13年,取得如下成果:1)新能源发电系统集成控制:2019年研发了65kW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的功率等级和系统综合效率达到国内领先,目前已通过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的认证,搭载该型发动机的燃料电池客车已经在苏州市实现商业化运营。2009年研发的2MW风力发电控制系统,通过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已装备数十个风电场,创造经济价值数亿元,所研发的《风力发电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获201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多功能智能化测试系统:2017年至今研发了多款燃料电池测试平台,功率等级覆盖0.1kW~150kW,测试对象覆盖电堆、附属部件和发动机系统。研发的3kW及30kW燃料电池电堆测试平台成为华昌能源的主打产品,并实现市场销售。2010研发的某系列型号空压机测控系统已稳定运行10年,为国家新型飞行器动力系统的研发与测试持续服务。3)多能源集成功率控制与能量管理:2015年研发的10kW燃料电池多能互补备用电源系统,在四川德阳已稳定运行五年。2009-2014年研发的200kW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户用风光储一体化供电系统、100kW储能逆变器等产品在大型中央企业实现了产品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作为负责人/科研骨干先后承担了2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MW 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水制氢技术》和《高环境适应性的公路客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整车集成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阻抗无源性重塑的变流器与电网交互谐振抑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863计划《长寿命交流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电堆及系统研发》、省科技支撑计划《车用高性能燃料电池技术开发》等项目,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超过20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3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李凯从事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集成与控制相关的产品开发与基础研究13年,取得如下成果:1)新能源发电系统集成控制:2019年研发了65kW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的功率等级和系统综合效率达到国内领先,目前已通过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的认证,搭载该型发动机的燃料电池客车已经在苏州市实现商业化运营。2009年研发的2MW风力发电控制系统,通过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已装备数十个风电场,创造经济价值数亿元,所研发的《风力发电有功功率控制系统》获2012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多功能智能化测试系统:2017年至今研发了多款燃料电池测试平台,功率等级覆盖0.1kW~150kW,测试对象覆盖电堆、附属部件和发动机系统。研发的3kW及30kW燃料电池电堆测试平台成为华昌能源的主打产品,并实现市场销售。2010研发的某系列型号空压机测控系统已稳定运行10年,为国家新型飞行器动力系统的研发与测试持续服务。3)多能源集成功率控制与能量管理:2015年研发的10kW燃料电池多能互补备用电源系统,在四川德阳已稳定运行五年。2009-2014年研发的200kW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户用风光储一体化供电系统、100kW储能逆变器等产品在大型中央企业实现了产品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4)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作为负责人/科研骨干先后承担了20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MW 级固体聚合物电解质电解水制氢技术》和《高环境适应性的公路客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和整车集成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阻抗无源性重塑的变流器与电网交互谐振抑制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863计划《长寿命交流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电堆及系统研发》、省科技支撑计划《车用高性能燃料电池技术开发》等项目,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超过20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3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
-
小家电使用与维修
¥4.3¥11.5 -
金属切削液配方与制备手册
¥142.6¥198.0 -
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高等职业教育食品智能加工技术专业教材)
¥26.3¥46.0 -
发电厂电气部分
¥38.1¥58.0 -
植物进化的故事
¥19.9¥59.0 -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54.9¥98.0 -
袖珍实用色谱
¥15.3¥45.0 -
再话土力学
¥54.9¥98.0 -
低空无人机集群反制技术
¥82.6¥118.0 -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广州公交服务再提升探索与实践
¥57.0¥80.0 -
中国近现代超级工程地理分布图
¥16.8¥20.0 -
手术机器人导航与控制
¥118.9¥169.8 -
汽车车身构造与修复
¥30.7¥45.0 -
群目标分辨雷达初速测量技术
¥42.4¥69.0 -
矿产勘查项目设计实习指导书
¥24.0¥32.0 -
秸秆挤压膨化技术及膨化腔流道仿真研究
¥45.0¥55.0 -
NVH前沿科技与工程应用
¥109.7¥159.0 -
继电保护原理
¥30.4¥49.0 -
孟山都的转基因之战
¥39.0¥69.0 -
船舶分段装配
¥58.6¥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