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十二时辰(彩图修订版)精/吴十洲著

包邮乾隆十二时辰(彩图修订版)精/吴十洲著

1星价 ¥69.6 (7.1折)
2星价¥69.6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70047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68
  • 出版时间:2025-02-01
  • 条形码:9787101170047 ; 978-7-101-17004-7

本书特色

以微观视角透视盛世,一日窥见乾隆帝的多重面向。本书独辟蹊径,选取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1765年1月28日)这一看似平凡的日子,通过详实的史料还原乾隆帝从凌晨四时到深夜的十二时辰生活轨迹。从朝祭、政务到赏玩文物,从孝道伦理到文化信仰,层层叠加的时间维度展现了乾隆帝作为帝王、丈夫、儿子、收藏家的复杂形象,以及盛世之下的隐忧。历史学者严谨还原乾隆帝生活细节。作者吴十洲深耕清史研究,依托《清实录》《起居注》等原始档案,结合奏折、御制诗、文物记录,以通俗笔法将专业史料转化为生动叙述,严谨还原乾隆帝的政务决策、艺术鉴赏与生活细节:谁是乾隆帝一生念念不忘的心头爱?乾隆帝喜欢谁的书法?喜欢谁的画儿?他喜欢雪吗?他重视农业吗?他会接见基层官员吗?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乾隆皇帝。一百二十余幅彩插,再现历史场景。彩图修订版收录紫禁城平面图,郎世宁、董邦达等清宫画作,乾隆帝御笔书画及三希堂珍宝,紫禁城历史照片和现代摄影作品等珍贵插图,图文并茂,让历史场景跃然纸上。 四色精装,沉浸式体验盛世帝王的一天。本书纸面精装,封面局部烫金,书名及封底日晷采用磨砂UV,还原正月初八日紫禁城残雪质感。四色印刷,色调温润古朴,书前特别附有“乾隆一日体验卡”,内页辑封设计巧妙结合中国传统颜色,对应一日之时间变化。通过视觉化呈现,进一步降低阅读门槛,让档案中的冰冷文字变为可感知的历史温度。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吴十洲教授撰写的非虚构历史通俗读物,选取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初八这一天来反映乾隆朝乃至清朝的统治特色。作者通过上谕、清宫档案、御制诗文、奏折以及其他清代文献,从清史及社会史角度,将乾隆帝一天的生活拆解为朝祭、大内起居、恭读圣训、联赓对诗、批阅奏折、接见臣工、品鉴古玩、宫闱生活、祭星等维度,以情文并茂的笔法,描绘出一个五十五岁、正处于人生巅峰、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的有血有肉的乾隆帝,并展示清代政治文化的多个面向。这一天朝廷发生的大事小事,经吴十洲教授的巧思佳构,生动地再现出来。“以日为史”,别具一格,读来有趣。在不少读者的建议及作者的全力支持下,现拟以2021年版为基础,出彩图修订版,计划增配近200张反映清代文化面貌的历史文物彩图,随文排版,使乾隆皇帝的一日更真实、具象,以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满足市场需求。

前言

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02—1985)于1958年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题为《历史与社会科学:长时段》,阐述了他的“长时段”历史观。他认为,历史学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科学,主要体现在时间概念上。历史时间就像电波一样,有短波、中波和长波之分,布罗代尔分别称为短时段、中时段和长时段。所谓短时段,也叫事件或政治时间,主要是历史上突发的现象,如革命、战争、地震等;所谓中时段,也叫局势或社会时间,是在一定时期内发生变化形成一定周期和结构的现象,如人口的消长、物价的升降、生产的增减;所谓长时段,也叫结构或自然时间,主要指历史上在几个世纪中长期不变和变化极慢的现象,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他认为短时段现象只构成了历史的表面层次,它转瞬即逝,对整个历史进程只起微小的作用。显然《乾隆十二时辰》不包括在他的历史研究的框架中。
70年代,我曾读到过一则笑话,说苏联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用毕生精力翻译了一天的《纽约时报》,因而获得了国家*高荣誉勋章——列宁勋章。
一天的《纽约时报》具有如此巨大的信息量,它似乎包含了一个世界、一个时代。而今天,我则确信18世纪的清代档案中记载的某一天,其信息容量并不亚于70年代某一天的《纽约时报》。

目录

前言

引子 三冬瑞雪 上慰圣怀

子时至寅正以前,入眠。

去岁的腊月雪和新年的正月雪,几乎洒遍了帝国的大江南北。各地大吏奏报瑞雪情形的折子纷纷送达御前,其中不少奏折博得龙心大悦。乾隆帝心中有着一条绝对通达的逻辑:降雪即丰登之兆。有了雪,二麦便可发荣滋长,来岁便可望丰获。这样才能粮价平减,社会平稳,天下大治。

一 后宫朝祭 弗坠遗风

东方微微露出些许白色,约摸在寅正时刻,一曲悠扬的祭神曲响起。这是清皇室在坤宁宫进行每日例行的朝祭。整个仪典几乎用去了一个时辰,太阳已经照亮了整个紫禁城。这一天,乾隆帝未亲诣朝祭,他在用心灵与祖先的灵魂对话。乾隆帝的视线由仰视苍穹,转而正视那被阳光映白的地平线,这是用理念、用儒家的理性精神来统治着的庞大帝国。

隆重的祭礼 佛多妈妈

受胙神肉

二 大内起居 皇家用度

寅正一刻请驾,卯正一刻出西华门入西苑同豫轩进早膳。宫廷里的规矩是吃菜不许过三匙。乾隆帝喜以滋阴的燕窝、鸭子等食品为主,几乎是餐餐都要有燕窝做的菜或汤。其主副食之丰盛,与精粗相宜、荤素搭配的中原饮食养生之道相合。不消一刻,他已经推开餐具起驾了。几天后圣驾即将南巡,内务府《来文簿》为今人了解此次南巡提供了丰富的资讯。

“请驾” 御膳与御穿戴

皇家后勤:内务府 档案中的第四次南巡

三 恭读圣训 鉴往知今

每日卯时进早膳之后,如在宫中,乾隆帝必于乾清宫西暖阁或弘德殿及养心殿暖阁,览阅先皇实录、圣训。他感叹皇祖对汉文化的精熟深通与优待秀民的高明政策。先朝皇祖金戈铁马开创基业的事迹令乾隆帝热血沸腾。遵循儒道、选拔秀民的祖训又使他冷静从事。作为少数民族出身的清朝皇帝,掌握汉族文化,无疑是维护其统治的有效手段。

粲然备陈的乾清宫 “体皇祖之心为心”

“正大光明”匾额之后

四 重华联句 君臣之道

辰初至巳初,此时的紫禁城就像是一个诗的王国,乾隆帝戴着桂冠,高高在上。君臣二十多人在重华宫茶宴联赓对诗,他们用华丽的辞藻来赞美一尊雪象。乾隆帝理精辞熟,出口成诗,连作七首。他的诗不主张立异猎奇,不使用绮辞丽句。以诗纪事是高宗御制诗之长,以诗言情则是其御制诗之短。

四任“丞相” 建福宫小憩

重华宫茶宴 君臣联句

五 奏本理合 总揽巨细

巳正至午正,乾隆帝从重华宫回到了养心殿。一叠厚厚的奏折已放在案头。乾隆帝的统治术实在是精微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天朝上上下下,事无巨细,他都要过问处置。乾隆帝这一天仅御览云南总督刘藻的奏折就有六本。其具奏的时间是乾隆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七日,云南府至京师要用去三十余天的时间。

奏折制度 驭臣之术

军机处之录副奏折 满文机密奏折

永宁经济案

六 召见臣工 君为臣纲

未初至未正,下午一时许,乾隆帝于养心殿前殿面见各部引见的臣工。在被引见者中有文职的知县、武职的游击。如此下层官员在选任赴职时都将得到引见,这无疑是其他朝代难以期冀的。引见的原因多种多样。这一天,他召见了约五十人。

养心殿正殿 召见官员

七 三希御览 皇室秘藏

酉初至酉正,忙碌了一天的乾隆帝盘坐在养心殿三希堂的炕榻上,醉心于赏玩古董与书画。这时的他就像京师中一般老百姓玩鸟笼子、踢毽子、斗蟋蟀、嗑瓜子、下棋、打麻将、聊大天儿一样,随性恬逸。据御制诗,正月初一至初八,乾隆帝御览过的有古董六件(玉器五件、瓷器一件)、书画九件(绘画八件、法书一件)。

三希堂 《石渠宝笈》与“西清四鉴”

御制诗与文物

八 宫闱遗恨 孝道家殇

戌正晚八时,乾隆帝于养心殿后殿东稍间就寝。“内言不出”是儒家的伦理禁忌,因而在所有的宫廷记录中找不到乾隆帝私生活的只言片语,民间所说的“承幸簿”压根就无存于清宫档案中。乾隆帝在以生母皇太后为至孝对象的同时,提出以孝治天下的国策。他以特别挑剔的目光来苛求一切人,以至家人也成为其孝道的牺牲品。

香妃得宠 缅怀孝贤皇后

天性至孝的皇帝 古稀天子的家庭悲剧

乌拉纳喇皇后 一代权臣和珅

九 民间祭星 宫禁孤影

正月初八日,在京师内有祭星的礼俗。戌正以后,各家要举行顺星的祭祀仪式,以燃灯为祭。帝国边城乌里雅苏台驻扎着的一支锡伯族远征军又挨过了一个风雪交加、饥寒交迫的夜晚。这五千余名锡伯族远征军及其后裔,后来成为满语唯一的继承者。这也许是乾隆帝为满洲文化流传而书写的*为精妙的一笔。

民俗祭星 太监出逃

三十年后的“十全老人” 锡伯部落的远征

附录

附录一 

《乾隆十二时辰》原版序 常建华

新体裁史书的尝试之作————吴十洲著《乾隆一日》序 冯尔康

附录二

乾隆帝后妃一览表

乾隆帝皇子皇女一览表

清代皇帝二十五印玺一览表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十洲

本名吴卫国,1953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故宫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著有《乾隆十二时辰》《两周礼器制度研究》《紫禁城的黎明》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