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修订版)

包邮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修订版)

1星价 ¥65.8 (8.2折)
2星价¥65.8 定价¥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05361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14-12-01
  • 条形码:9787100105361 ; 978-7-100-10536-1

本书特色

关于《庄子》一书,迄今为止,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研究路径。其一为分段注释,其二为系统的解释。前一种方式往往失于支离,后一种方式则常常失于空疏。本书则力图找到一种居中的路径;其主旨是按照作者自己先行确立的解释框架给予《庄子》一书以一系统的哲学解释,但是同时又力图将这种解释建立在对文本的全面、系统、严谨的注释和分析基础之上。为此,作者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方式,即:打破《庄子》原书的形式,将其中的所有相关的段落重新排列于作者的解释系统中的相关的部分,并在这样的系统中解释《庄子》一书中的人生意义的问题和治世问题。
本书2005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修订版修正了作者在初版中所发现的各种错误,对一些表述做了实际性改动,改变了一些段落的解释的顺序,补充了大量必要的注释和说明,还核对了所有引文。此外,附录也有所调整,去掉了原附录二,而代之以两个新的附录。该修订版较初版增加了约5万字。

内容简介

本书对《庄子》一书进行了系统的哲学解释,作者的写作动机源于1997年阅读《庄子》时的惊异:早期维特根斯坦和庄子哲学竟然有许多深刻的相似之处。作者的所有基于对《庄子》的相关文本所进行的全面、系统、严谨的注解和分析。作者认为《庄子》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人生如何具有意义和社会如何达至大治。

前言

本书所关心的是《庄子》这本书,进一步说来,是表达于其中的哲学思想。
显然,对于《庄子》这本书所表达的哲学思想,人们可以给出不同的系统的解释。在此我所要做的是给出一种这样的解释。
为了行文方便,在下面的解释中我将用“庄子"”一名来指称我所解释出来的那个哲学体系的坚持者。
庄子所要解决的主要哲学问题是:人生意义问题和如何治世的问题。在两者之中,人生问题更为根本。因为:一方面,如果解决了人生问题,并且人们都按照庄子所开的人生处方行事,那么社会问题便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另一方面,即便在一个民主、自由、公正、和平的社会中,人仍然会面临着人生问题。因此,本书将着重分析庄子关于人生问题的看法。

目录

引言
**章 人生问题之提出
第二章 人生问题之解决(上):体道过程
二·一 道之特质
二·二 道即世界整体(本身)
二·三 道之丧失
二·四 回归于道的途径:安命
二·五 回归于道的途径:齐物
二·六 回归于道的途径:心斋
二·七 体道者的名号
二·八 道、德、理、性
第三章 人生问题之解决(下):体道境界
三·一 绝对的自由之获得
三·二 绝对的安全之获得
三·三 绝对的幸福之获得
三·四 生活于永恒之中
三·五 绝对的价值之获得
第四章 体道境界之进一步描述
四·一 神话描述
四·二 游方之外
四·三 不可思、不可知
四·四 不可言
四·五 不可教、不可学
四·六 明与显示
第五章 社会问题之解决
五·一 至德之世
五·二 至人不愿治天下
五·三 帝王依道而行
结语 理想与现实之间
附录一 老子与庄子
附录二 浅论哲学经典的解释问题
附录三 关于庄子的对话
参考书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世界是由不计其数、千差万别的事物组成的整体。不妨称这个整体为"经验世界”。我们每一个人均作为这样的世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而生活于其中。关于人在这样的世界中的位置,庄子做出了如下生动的描述:
北海若日:".…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秋水》:三/五六三至五六四)
不妨将这样的人称做“经验主体”。每一个经验主体都会面临着许多根本的人生问题。
首先,在这样的世界中不存在任何绝对的价值,比如绝对的真--至真、绝对的善--至善、绝对的美--至美。对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给出如下论证,通常说来,当我们说世界中的一个对象或事实是有价值的--是真的、善的、美的等等时,我们的价值判断总是与某个预先规定好了的标准或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如果我们说这把椅子是好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它很好地满足了我们预先期望椅子所完成的功用--坐着舒适、牢固等等;如果我们说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那么这就意味着它是一条通向某个目的地的正确的道路。同样,如果我们说一个人的某种行为是善的,那么这就意味着相对于一个特定的标准、相对于一个特定的共同体而言它是善的;如果我们说一件艺术品是美的,那么这就意味着相对于某个特定的标准而言它是美的。但是,当我们说一个事项具有绝对的价值即至真、至善、至美等等时,我们的意思则是:它本身就是具有价值的,本身就是真的、善的、美的等等,或者说它时时、处处都是有价值的--任何人(甚或任何动物),无论他具有什么样的兴趣和爱好,无论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无论他生活在什么地方,无论他属于什么样的种族和社会,他都会认为它是有价值的。显然,在世界中我们是不可能找到这样的事项的。因此,在世界中不存在任何绝对的价值。 请看如下段落:
啮缺问乎王倪日:“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
"然则物无知邪?"日:“吾恶乎知之!"

世界是由不计其数、千差万别的事物组成的整体。不妨称这个整体为"经验世界”。我们每一个人均作为这样的世界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而生活于其中。关于人在这样的世界中的位置,庄子做出了如下生动的描述:
北海若日:".…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罍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秋水》:三/五六三至五六四)
不妨将这样的人称做“经验主体”。每一个经验主体都会面临着许多根本的人生问题。
首先,在这样的世界中不存在任何绝对的价值,比如绝对的真--至真、绝对的善--至善、绝对的美--至美。对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给出如下论证,通常说来,当我们说世界中的一个对象或事实是有价值的--是真的、善的、美的等等时,我们的价值判断总是与某个预先规定好了的标准或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如果我们说这把椅子是好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它很好地满足了我们预先期望椅子所完成的功用--坐着舒适、牢固等等;如果我们说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那么这就意味着它是一条通向某个目的地的正确的道路。同样,如果我们说一个人的某种行为是善的,那么这就意味着相对于一个特定的标准、相对于一个特定的共同体而言它是善的;如果我们说一件艺术品是美的,那么这就意味着相对于某个特定的标准而言它是美的。但是,当我们说一个事项具有绝对的价值即至真、至善、至美等等时,我们的意思则是:它本身就是具有价值的,本身就是真的、善的、美的等等,或者说它时时、处处都是有价值的--任何人(甚或任何动物),无论他具有什么样的兴趣和爱好,无论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无论他生活在什么地方,无论他属于什么样的种族和社会,他都会认为它是有价值的。显然,在世界中我们是不可能找到这样的事项的。因此,在世界中不存在任何绝对的价值。 请看如下段落:
啮缺问乎王倪日:“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
"然则物无知邪?"日:“吾恶乎知之!"

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麇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一/九一至九三)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著作:
1.《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23万字),台北:仰哲出版社,1994年。
2.《石里克》(25万字),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
3.《乔姆斯基》(38万字),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
4.《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修订版),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5.《〈逻辑哲学论〉研究》(50万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6. 《分析的形而上学》(30万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7.《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30万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著作:
1.《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23万字),台北:仰哲出版社,1994年。
2.《石里克》(25万字),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
3.《乔姆斯基》(38万字),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
4.《维特根斯坦哲学之路》(修订版),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5.《〈逻辑哲学论〉研究》(50万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
6. 《分析的形而上学》(30万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7.《虚己以游世——〈庄子〉哲学研究》(30万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8.《〈逻辑哲学论〉研究》(70万字),修订-完整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9.《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解读》,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

译著:
1.《语言哲学》(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A. P. Martinich著,合译,承担字数12万),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2.《新实证主义──维也纳学圈哲学历史导论》(Neopositivismus. Eine historische Einführung in die Philosophie des Wiener Kreises, Rudolf Haller著)(27万字),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3. 《战时笔记:1914-1917年》,维特根斯坦著,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