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普曼儿童哲学三部曲:课堂中的哲学·让孩子重回思考

包邮李普曼儿童哲学三部曲:课堂中的哲学·让孩子重回思考

1星价 ¥41.6 (7.2折)
2星价¥41.6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6056693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576056693 ; 978-7-5760-5669-3

本书特色

李普曼儿童哲学三部曲。
哲学和儿童是天生的盟友。

在儿童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会遇到令他们感到困惑或神秘的事件。孩子们看着自己的指甲,想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像指甲这样的东西是如何从一个人的身体里长出来的?一个小女孩发现她的母亲正在生她的气,而她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不仅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感到好奇,而且对世界感到好奇:世界从哪里来?它是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我们能对世界产生多大影响?如果不是我们对世界产生影响,那么是谁?同样,蜗牛、地上的泥坑或者月亮表面的黑点,对儿童来说都是非常有趣的。
如果说儿童在教育中的主要动力是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且如果哲学始终是一门提出问题的学科,那么哲学和儿童就是天生的盟友。哲学始终关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对于如何理解人类经验进行了更深入的追问。儿童哲学不仅试图提供一种更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教育模式,而且旗帜鲜明地主张“教育要重塑自身”——不寻求在现存体系内修修补补,而是通过思维革命推动教育范式的根本转型,让教育回归发展思维、启迪智慧、孕育主体的本真使命。

内容简介

儿童哲学强调对教育的彻底重塑,关注和顺应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需求和趋势,运用哲学的智慧来改变学与教的方式,在集体共同的探究过程中实现儿童思维、道德、品格等全面发展,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发展学生思维、推进学科教学、增强道德教育、提升教师水平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这本书是“儿童哲学之父”李普曼的代表性著作,对于儿童哲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实践案例等进行了系统表述,为我国理解和实践儿童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引。
全书对于儿童哲学的教育理念和开展方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强调了以下四个主张: **,逻辑思维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以结构化和条理清晰的方式把握并考察自己的思想。第二,儿童哲学不仅能够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够作为一种方法应用于学科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关键技能。第三,道德教育不应局限于灌输道德规则,而应在引导儿童参与伦理道德的探究过程中,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敏感性,使之能应对具体情况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第四,教师是儿童哲学能否成功开展的决定性因素,首先教师自身要投入哲学探究之中以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表现出对卓越思考、卓越创造的热爱,在情感、价值观和哲学思考方面为儿童树立榜样。

前言

前言
哲学如今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值得期待的内容,这是一个令人相当惊讶的发展。因为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哲学一直都是大学或研究院的专属,中小学里是没有哲学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发生了转变。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今天中小学的学习内容已经相当多了,为什么还要增加哲学呢?
公元前6世纪,哲学出现在古希腊,它并不是无端出现的。理性动物社会的发展(也即文明)时间并非只有几千年,而是已经持续了百万余年。理性是人类文明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人类开始推理并学习如何提高理性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因此,“思考”出现在古希腊之前,已经持续了好几个世代——人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不断通过预判来避免陷阱,不断努力权衡各种后果的利弊。到了公元前6世纪,人们才开始关注“思维”本身,开始围绕“思维”进行思考,而这也意味着人类发展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哲学的诞生。
早期希腊人对于哲学的认识与今天许多教育工作者的洞见大致相同:思维过程的完美状态实现于哲学之中,哲学即卓越的思维,哲学是使思维过程不断臻于完美的*佳工具。回顾一下古希腊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为什么哲学在未来基础教育中会发挥重要作用。

目录

**部分 鼓励儿童思考

**章 重塑教育的必要性 / 3
失当的教育 / 3
无济于事的补救措施 / 4
认识儿童的期望 / 6
发现 / 7
挫折 / 8
有意义的经验 / 9
对探索的渴望 / 10
意义与理性 / 12

第二章 思维与学校课程 / 14
儿童对意义的渴望 / 14
善于思考 / 15
思维技能和基本技能 / 18
思维技能和其他学科 / 23
对话与思维的关系 / 25
善于思考重要的问题 / 28

第三章 哲学: 教育中丢失的维度 / 34
哲学始于好奇 / 34
好奇与意义 / 35

第四章 儿童哲学的教育预设 / 45
保持哲学的学科独立性 / 48
将课堂转变为探究共同体 / 49
师资与课程 / 51

第二部分 儿童哲学的目标与方法

第五章 儿童哲学课程 / 57
课程概述 / 57
儿童哲学的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 / 60

第六章 教学方法论: 价值考量和实践标准 / 91
让儿童独立思考 / 91
哲学思维教学的条件 / 93
教师支持学生哲学思考的行为 / 99

第七章 指导哲学讨论 / 114
哲学与对话策略 / 114
引导课堂讨论 / 116
观点在哲学对话中的作用 / 118
促成哲学对话 / 123
引出看法或观点 / 126
帮助学生表达他们自己: 澄清和重述 / 127
阐明学生的观点 / 128
解释意义 / 129
寻求一致性 / 132
明确定义 / 133
寻找假设 / 134
指出谬误 / 135
询问理由 / 136
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如何知道的 / 138
引出和评估其他选项 / 139
精心组织讨论 / 141

第三部分 将思维技能应用到学校生活

第八章 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 / 149
形式逻辑有助于哲学思维 / 149
给出理由: 获得充分理由的方法 / 158
理性地行动 / 166
结论 / 172

第九章 道德教育可以脱离哲学探究吗? / 174
对儿童推理能力的假设 / 174
为道德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 / 175
道德教育中的社会性与自主性 / 178
道德教育中的危险——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 / 181
帮助儿童明白该做什么 / 187
想象力与道德教育 / 188
道德教育从哪里开始 / 193
为什么道德教育不能脱离哲学教学 / 195
逻辑与道德的关系 / 201
提高道德判断力 / 206

第十章 儿童伦理探究中的哲学主题 / 211
逻辑与伦理的关系 / 214
一致性 / 215
正确与公平 / 217
正确与完美 / 218
自由意志和决定论 / 219
自然本性 / 220
变化与成长 / 221
真理 / 222
关怀 / 223
标准和规则 / 224
问题与答案 / 226
伦理探究中的思考和自我反思 / 228

附录A 教师教育改革 / 230
附录B 实验研究儿童哲学 / 239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是哲学家、教育家,“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的创始人。李普曼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1972年到新泽西州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任教,专门从事儿童哲学的理论研究、文本创造、课程开发、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工作,建构了系统的儿童哲学教育体系,因此也被誉为"儿童哲学之父"。

安·夏普(Ann Sharp)是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教授,与李普曼密切合作开创了儿童哲学,致力于儿童哲学与教育哲学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共同撰写了多部重要著作和教材,特别是对“探究共同体”教育模式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弗雷德里克·奥斯坎扬(Frederick Oscanyan)就职于伯里亚学院哲学系,曾在耶鲁大学哲学系担任哲学讲师,与李普曼、夏普等共同出版了多部儿童哲学的研究著作和实践教材,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儿童哲学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是儿童哲学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