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7961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4
  • 出版时间:2025-03-01
  • 条形码:9787108079619 ; 978-7-108-07961-9

内容简介

《*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是海内外**部研究梁漱溟的专著,作者深入考察了梁漱溟的成长背景、思想发展轨迹、重要社会活动,并将之置于世界性反现代化思潮的大背景下予以解读。作者提出,在20世纪的风浪中,梁漱溟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世,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可称“*后的儒家”。本书1979年获美国历史学会东亚史研究*佳著作奖。

前言

在人们的脑海里,梁漱溟有四种形象:哲学思想家、乡村建设运动领袖、政治上的中间派以及20世纪50年代知名的受难者。
不过还有一点应予补充,梁漱溟也曾就此提醒过我们。他自谦地说,“我不是学问家而是实干家”。这是他的独到之处。他不同于中国现代的知识分子,从不“坐而论道”;他总是思考着社会问题,一有所悟便去力行。此外,他自己还强调过,也无人可以否认,他是表里如一的人,其思想和道德是一致的。
当只有二十几岁的梁漱溟成名时,正值具有重大意义的五四时期。对于这个时期,各国史学界无一例外地给予重视。然而梁漱溟虽是该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却例外地没有像别人那样受到注意。不单在中国是这样,美国亦然。
美国史学界研究中国史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方面的著作尚付阙如。华裔学者周策纵60年代写了The May Fourth Movement(《五四运动史》),才提到梁漱溟,但也只有一页半,仅限于介绍梁漱溟早年作品《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目录

中文版序言 / 1

导 论 / 1

对梁漱溟性格和经历的几点评价 / 梁漱溟和中国的文化守成主义者 / 世界性的保守主义反应 / 农本主义和乡村建设 / 梁漱溟和他父亲的关系

**章 父与子 ............. 15

桂林梁氏 / 文化上反传统观念的梁济 / 作为道德贵族的梁济 / 梁漱溟的早年

第二章 精神异常、自杀、成圣 ............. 33

梁济的民族自救计划 / 共和革命 / 梁济的誓愿 / 梁漱溟的危机和退隐 / 佛教 / 复出 / 梁济的自杀

第三章 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 66

北大风气 / 五四事件 / 从菩萨到鸿儒 / 文化问题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 78

意欲和文化的形成 / 反对文化融合 / 科学和民主 / 西方化的结果 / 中国文化:《易经》和直觉 / 孔子的直觉主义和柏格森的生命主义 / 中国文化实现自身的失败 / 中国的早熟 / 人类即将中国化 / 中国的文化困境和梁漱溟的结论 / 一个矛盾的解答

第五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 124

胡适的看法 / 其他的批评 / 矛盾及其批评家

第六章 梁漱溟的上下求索,1922—1926 ............. 133

一个政治改革的计划—“我们的政治主张” / 讲学 / 社会主义 / 批评与教育改革 / 梁漱溟遇到两名同事 / 梁漱溟离京赴鲁(1924—1925) / 梁漱溟再度隐退(1925—1926)

第七章 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 152

共产党人和梁漱溟的“顿悟” / 广东,1927—1928 / 陶行知和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 梁 漱溟回到北方 / 对现有乡村工作的评价 / 村治派 / 乡村建设理论的**次系统阐述: 1929年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二) ............. 174

对西方社会的探讨 / 中国:宗教的灭亡 / 人类文化和“理性” / 中国和人类的未来

第九章 乡村重建:儒家的现代化 ............. 191

对乡村建设的历史的和实践的辩护 / 士和农民 / 团体组织形式和政治 / 乡约 / 儒家和毛泽东的思想

第十章 “南京十年”时期之乡村建设: 一个政治和社会的分析 ............. 225

1927年 / 农村的地方精英 / 国民党对乡村建设的矛盾心理

第十一章 山东的乡村建设 ............. 237

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 乡学村学是人民的衙门:邹平方案的精髓 / 合作社 / 自卫力量 / 旨在改进道德的地方团体 / 农业技术 / 公共卫生 / 菏泽及“菏泽方式” / 乡村建设在山东 的推广 / 当时对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批评 / 对乡村建设的批评:理论和实践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和战后:政治和论战 ............. 276

民主的第三力量的前奏:1937—1939 / 访问延安,与毛泽东会谈 / 为社会改造和民族解放而工作 / 敌后1939:致山东沉痛的告别辞 / 第三力量的崛起 / 桂林,1942—1944 / 重返政坛:和平谈判和内战

第十三章 回到北京 ............. 316

回到政治生活,1950—1955 / 与毛泽东的冲突和1955—1956年的批判运动 / 晚年,1975—1977

第十四章 1986年跋 ............. 330

采访 / 梁漱溟的暮年

参考书目 / 345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专家推荐语: 为什么称梁漱溟为“*后的儒家”?在近代中国,只有他一个人保持了儒者的传统和骨气。他一生的为人处世,大有孔孟之风;他四处寻求理解和支持,以实现他心目中的为人之道和改进社会之道。 梁漱溟是一个文化守成主义者,他的思想在当下不易为人们所接受。不过,一百年后回顾20世纪中国的思想家,或许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才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为历史所记住。——艾恺(Guy S. Alitto) 《*后的儒家》是我读过的思想史传记中首屈一指的著作。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以及梁漱溟本人的深入见解在书中比比皆是,构思和文笔彰显出大师功力,仅仅是**页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了。本书虽说是严谨的史学著作,各种资料来源不啻几百种,却如小说般让人读得津津有味。

作者简介

艾恺(Guy S.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语言大学梧桐汉学学者讲席教授。著有《持续焦虑: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合著)等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