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68315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0
  • 出版时间:2025-05-01
  • 条形码:9787302683155 ; 978-7-302-68315-5

本书特色

全书分成5个大模块——基础与概念、制作与播发、存储与检索、传输与覆盖、融合与创新模块

内容简介

"本书以融媒体中心广电传媒类节目的采集、制作、播发、传输、覆盖、监测、接收与重现为主 线,将全书分成5篇—基础与概念篇、制作与播发篇、存储与检索篇、传输与覆盖篇、融合与创新 篇,共12章。 本书汲取相关图书的优点,并结合近几年的实践和教学经验,在原有传统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 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增添了不少广电媒体融合方面的新技术与新方案,以开阔读者视野,如融 媒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ChatGPT 、大模型、元宇宙、虚拟现实、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 NGB-W、物联网技术、超高清电视技术、裸眼3D电视技术以及无人机航拍技术等。 本书内容涉及面较广,但主要侧重一些知识和概念的导入,摆脱大量公式推导,简化内容,适用 于传媒类院校的普通类和艺术类学生作为导引课来学习、参考,也可作为广电传媒类刚入职的新员工 的入门读物。 "

前言


融媒体是全媒体功能、传播手段乃至组织结构等核心要素的结合、汇聚和融合,是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下的新型运作模式。在媒体融合势态下,传统媒体将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有效地结合,实现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能衍生出多种形式的信息产品,多渠道广泛地传播给受众。
本书作者多年来在浙江传媒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从事“广播电视技术概论”、“声视频技术概论”和“媒介技术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根据教学反馈和学生们的迫切需要,在对融媒体技术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结合这几年的科研积累和实际教学经验编写了本书。内容主要侧重一些知识和概念的导入,注重逻辑性、系统性和概念内涵的准确性、权威性。因此,本书经过任课老师对内容的取舍后可用于传媒相关专业的普通类和艺术类学生的学习。本书的特点是以广播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存储、播发、管理、传输、覆盖、监测、接收与重现为主线,在介绍传统广播电视传媒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媒体融合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方案,用于开拓读者视野。如因特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在线包装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TVOS、NGB云平台、NGB-W、DCAS、OTT、云技术、移动多媒体覆盖、同步数字广播、裸眼3D电视技术、大屏显示技术以及无人机航拍等。

目录

基础与概念篇
第1章 融媒体及相关技术基础 2
1.1 融媒体 2
1.1.1 相关概念 3
1.1.2 融媒体的特征 4
1.1.3 融媒体的融合模式 6
1.1.4 媒体融合的发展 7
1.1.5 媒体融合的意义 8
1.1.6 融媒体及其技术的发展趋势 8
1.2 因特网 11
1.2.1 计算机的组成 11
1.2.2 计算机网络的几个概念 13
1.2.3 互联网、因特网和万维网 14
1.2.4 因特网的主要特性 14
1.2.5 因特网的构成 15
1.2.6 因特网的接入 16
1.2.7 IPv4协议 19
1.2.8 IPv6协议 22
1.2.9 IPv4向IPv6过渡 24
1.3 云计算 24
1.3.1 云计算的技术特点 25
1.3.2 云计算的基本构架 25
1.3.3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26
1.4 大数据 26
1.4.1 大数据的定义 26
1.4.2 数据的换算 28
1.4.3 大数据产业市场主体 28
1.4.4 大数据的特点 28
1.4.5 大数据技术 29
1.4.6 大数据在媒体中的应用 30
1.5 虚拟现实 31
1.5.1 虚拟现实的定义 31
1.5.2 基本特征 32
1.5.3 系统构成和实现过程 32
1.5.4 支撑技术 33
1.5.5 关键技术 33
1.5.6 VR技术的演进 36
1.5.7 应用领域 38
1.6 新兴融媒体技术 41
1.6.1 人工智能和大模型 41
1.6.2 AIGC与ChatGPT 43
1.6.3 5G技术 47
1.6.4 区块链技术 50
1.6.5 元宇宙 53
1.6.6 WiFi 6和WiFi 7 55
1.7 思考与练习 56
第2章 电声基础 58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58
2.1.1 声音和声波 58
2.1.2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59
2.2 重要声学物理量 59
2.2.1 频率、周期、波长和声速 60
2.2.2 倍频程 61
2.2.3 声功率 61
2.2.4 声压级 61
2.3 声音的三要素 62
2.3.1 响度 62
2.3.2 音调 63
2.3.3 音色 64
2.4 人耳的听觉特性 64
2.4.1 听觉系统 64
2.4.2 听阈特性和听域 65
2.4.3 掩蔽效应 66
2.4.4 哈斯效应 67
2.5 声音的混响 68
2.5.1 混响和回声的概念 68
2.5.2 电子混响 68
2.6 分贝的概念 69
2.6.1 分贝定义 69
2.6.2 电压电平级(dBm,dBu,dBV) 69
2.7 VU表、PPM表与dBFS 70
2.7.1 VU表 70
2.7.2 PPM表 70
2.7.3 数字满度电平 71
2.8 立体声原理 71
2.8.1 双耳效应听觉特性 71
2.8.2 立体声概念 73
2.8.3 双声道立体声拾音技术 74
2.9 声频的数字化与编码 79
2.9.1 数字声频 79
2.9.2 声频编码压缩 83
2.10 思考题 85
第3章 电视相关的基础知识 86
3.1 视觉和光学基础知识 86
3.1.1 光的基础 86
3.1.2 视觉特性 88
3.1.3 色度学基础 90
3.2 图像特性 93
3.2.1 图像的重要参数 93
3.2.2 矢量图和位图 95
3.3 电视的基础知识 96
3.3.1 黑白电视图像采集原理 96
3.3.2 光电转换 98
3.3.3 电光转换 102
3.3.4 黑白全电视信号 105
3.3.5 光电转换中的非线性灰度系数γ 107
3.3.6 彩色电视图像摄取 107
3.3.7 电视制式 108
3.4 数字电视的基础知识 109
3.4.1 数字电视的概念 109
3.4.2 数字电视的主要优势 109
3.4.3 数字电视系统的基本构成 110
3.4.4 数字电视传输信道和方式 111
3.4.5 数字电视广播的标准制式 111
3.4.6 数字电视的清晰度 112
3.4.7 数字电视关键技术 112
3.5 视频压缩技术 113
3.5.1 视频编码技术种类 113
3.5.2 视频数据冗余 115
3.5.3 视频文件格式简介 116
3.6 思考题 118
制作与播发篇
第4章 电视中心系统 122
4.1 演播室系统 122
4.1.1 演播室的分类 122
4.1.2 演播室的声学要求 123
4.1.3 演播室的照明与布光 124
4.2 声频系统 126
4.2.1 传声器 126
4.2.2 扬声器和扬声器系统 129
4.2.3 调音台 133
4.2.4 录音设备 135
4.2.5 监听耳机 135
4.2.6 周边设备 136
4.3 视频系统 138
4.3.1 摄像机 138
4.3.2 录像机 143
4.3.3 切换台 144
4.4 控制室和周边系统 146
4.4.1 控制室 146
4.4.2 周边系统 147
4.5 主要声视频接头与插口 149
4.5.1 3.5mm和6.35mm插头 149
4.5.2 卡侬头 149
4.5.3 RCA接头 149
4.5.4 BNC接头 150
4.5.5 HDMI 150
4.6 思考题 151
第5章 电视节目制作 152
5.1 编辑制作技术 152
5.1.1 线性编辑 152
5.1.2 非线性编辑 153
5.1.3 视频切换 158
5.1.4 数字视频特技 160
5.1.5 字幕 163
5.1.6 索贝公司4K后期制作整体解决方案 163
5.2 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164
5.2.1 ENG系统 164
5.2.2 现场节目制作系统(EFP) 165
5.2.3 ESP系统 165
5.3 虚拟演播室 167
5.3.1 虚拟演播室的发展 169
5.3.2 虚拟演播室的分类 169
5.3.3 虚拟演播室的构成 171
5.3.4 工作原理 172
5.3.5 虚拟演播室的关键技术 173
5.3.6 技术展望 177
5.4 在线图文包装技术 177
5.4.1 在线图文包装技术的概念 177
5.4.2 在线图文包装技术的特点 178
5.4.3 渲染技术 179
5.4.4 在线图文包装系统 180
5.4.5 在线图文包装系统的应用 182
5.5 全媒体演播室 185
5.5.1 全媒体的含义 185
5.5.2 全媒体演播室系统的组成 186
5.5.3 全媒体演播室系统的发展趋势 188
5.6 思考题 189
第6章 电视中心节目播控系统 190
6.1 节目播控系统概述 190
6.1.1 播控中心的组成与结构 190
6.1.2 播出相关的概念 190
6.2 播控系统 191
6.2.1 总控系统 191
6.2.2 播出系统 191
6.2.3 软件系统 193
6.3 高清、标清同播 194
6.3.1 高清、标清同播质量要求 194
6.3.2 高清节目制播码率策略 194
6.4 4K超高清播出系统技术规范 195
6.4.1 节目信息交互技术要求 195
6.4.2 视声频文件交互技术要求 196
6.4.3 视声频信号技术要求 196
6.5 全台网技术 196
6.5.1 全台网概念 197
6.5.2 系统组成 197
6.5.3 系统总线架构 198
6.5.4 系统总体流程 199
6.6 3G/4G/5G直播系统 199
6.6.1 3G/4G直播系统组成 199
6.6.2 3G/4G播发模式 201
6.6.3 3G/4G直播系统服务器的部署方式 202
6.6.4 4G直播技术 203
6.6.5 5G直播背包 204
6.7 思考题 206
存储与检索篇
第7章 媒体存储技术 208
7.1 媒体的存储介质 208
7.1.1 磁存储介质 208
7.1.2 光存储介质 211
7.1.3 移动存储设备 217
7.2 网络存储技术 221
7.2.1 网络存储的意义 221
7.2.2 网络存储架构 222
7.2.3 网络存储技术趋势 225
7.2.4 数据的存储方式 227
7.2.5 数据容灾 228
7.3 思考题 229
第8章 媒体资产管理与检索 230
8.1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230
8.1.1 媒体资产管理产生的背景 230
8.1.2 媒体资产的含义 230
8.1.3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概述 231
8.1.4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32
8.1.5 媒体资产管理的关键技术 234
8.2 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 235
8.2.1 图像检索 236
8.2.2 视频检索 239
8.2.3 声频检索 242
8.3 思考题 243
传输与覆盖篇
第9章 无线广播电视 246
9.1 无线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 246
9.1.1 无线广播的历史 246
9.1.2 广播电视频段的划分 247
9.1.3 广播电视载波信息的类型 247
9.1.4 电波传播 248
9.1.5 无线多径波 249
9.2 调制技术概述 250
9.2.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50
9.2.2 调制的概念和意义 250
9.2.3 模拟调制 250
9.2.4 数字调制 251
9.3 调幅广播 252
9.3.1 技术要求 252
9.3.2 调幅广播发射台的组成 253
9.3.3 调幅发射机 254
9.3.4 调幅广播的接收 255
9.4 调频广播 256
9.4.1 技术要求 256
9.4.2 调频广播的优点 257
9.4.3 立体声广播 257
9.4.4 调频发射机组成 258
9.4.5 调频广播的接收 259
9.5 地面广播电视系统 259
9.5.1 地面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260
9.5.2 电视信号的调制 261
9.5.3 电视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263
9.5.4 电视频道及频段的划分 265
9.6 广播电视发射台 266
9.6.1 调幅广播发射台(转播台) 266
9.6.2 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台(转播台) 267
9.7 广播电视的监测 267
9.7.1 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台(转播台) 269
9.7.2 总体系统架构 269
9.7.3 自台监测系统 269
9.8 数字广播 270
9.8.1 数字声频广播的制式 270
9.8.2 数字声频广播的优势 271
9.8.3 数字声频广播关键技术 272
9.8.4 DAB 274
9.8.5 DRM 276
9.8.6 CDR 278
9.9 思考题 279
第10章 广播电视传输与覆盖 280
10.1 有线广播电视系统 280
10.1.1 有线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280
10.1.2 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 281
10.1.3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 283
10.1.4 数字多路微波分配系统 284
10.2 卫星电视广播传输系统 285
10.2.1 卫星广播常用术语 287
10.2.2 卫星广播电视信号的处理 287
10.2.3 卫星信号传输标准 288
10.2.4 卫星电视广播系统的组成 288
10.2.5 卫星直播车 291
10.3 网络传输与覆盖 293
10.3.1 固定网络视声频传输与覆盖 293
10.3.2 移动网络覆盖和Media-Web 296
10.4 同步广播 297
10.4.1 同步声频广播 297
10.4.2 电视广播单频网 300
10.5 思考题 303
融合与创新篇
第11章 融媒体平台建设 306
11.1 省级融媒体平台 306
11.2 融媒体中心 307
11.2.1 融媒体中心的概念 307
11.2.2 融媒体中心的构成 307
11.2.3 建设思路 308
11.2.4 平台的云架构 309
11.2.5 三微一端 311
11.3 应急广播 312
11.3.1 国外的应急广播 312
11.3.2 我国的应急广播体系 313
11.3.3 应急广播平台 315
11.3.4 调度控制平台功能 316
11.3.5 传输覆盖网 318
11.3.6 快速传送通道 318
11.3.7 应急广播终端 318
11.3.8 效果监测评估系统 318
11.4 思考题 318
第12章 融合创新 319
12.1 NGB-W技术 319
12.1.1 系统架构 319
12.1.2 系统特点 320
12.1.3 应用领域 322
12.2 超高清和3D电视 323
12.2.1 HDR和UHD 323
12.2.2 4K电视 323
12.2.3 8K电视 324
12.2.4 3D电视 324
12.3 大屏显示技术 329
12.3.1 大屏电视 329
12.3.2 高分辨LED 331
12.3.3 大屏拼接技术 332
12.4 无人机航拍 334
12.4.1 无人机的概念 334
12.4.2 无人机航拍飞控技术 334
12.4.3 航拍无人机的核心部件 335
12.4.4 航拍无人机的基本功能 335
12.5 思考题 335
参考文献 336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温怀疆,曾在广电行业工作13年,教授/高工;2006年6月调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科员,主要研究视频传输监控技术;2012年1月调入浙江传媒学院任电子信息学院任教师,主要负责广电技术教学。研究生学历、学位,毕业于浙江大学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