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的这一系列译书价廉物美
企鹅的这一系列译书价廉物美,值得一收。
陀思妥耶夫斯基
企鹅这套书都很好,封面极其漂亮!
非常好的一本书,完整的新书,很好
或许,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白痴”
陀氏的小说我之前读过《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及中篇小说集《穷人、白夜、赌徒》。这其中前三部小说是按作家创作的先后顺序阅读的,作家的第一篇小说《穷人》则是在读完三部长篇之后才读到的。而一直未买到的这本《白痴》创作于陀氏最后一部大部头也是思想性高度集中、人物性格成熟度最高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之前十年的1867年。在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诸多人物性格特征的成长过程,事件的进展及戏剧性冲突,人物心理描写的手法等等都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继而更让我意识到这是因了作家本人的思想是在经历了逐步发展、反复斗争之后才渐渐走向基督教救世、爱与美拯救一切的“终点”。 《白痴》中的人物与《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人物在性格上、思想上的发展的相通性可以一一对应如下:“白痴”公爵梅诗金与阿廖沙,娜斯塔霞与格鲁申卡,罗果仁与德米特里、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阿格拉娅与卡捷琳娜,郭立亚与科里亚。虽然作家在交代人物的性格特点时使用的事件的细节以及人物的内心独等不尽相同,但作家借其笔下的人物阐述的思想的一致性是很容易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来的。 悲剧性人物一出场就注定了要以毁灭结束,自以为猜到这结局的我对过程不能自已。第一部第一章男主角们在开往彼得堡的火车上的谈话中只简单提到了一个女性的名字,我就已经判断出这就是即将卷入命运风暴漩涡的女主角。紧接着,“白痴”公爵在看到娜斯塔霞的照片后的心理独白更加让我确定了女主角将要面临的悲惨命运正如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格鲁申卡。但是,即便是自认为猜到了故事的结局甚至事先料到了情节的发展过程的我,终究还是错了。纳斯塔霞的命运比格鲁申卡还要悲惨,更重要的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淳朴善良的“白痴”公爵最后的结局,我以为他会与阿格拉娅结合,我以为他会像阿廖沙那样按照自己的信仰继续他的救赎之路。(这里要插一句,《卡拉马佐夫兄弟》原本在陀氏的庞大写作计划中仅仅只是个序曲,阿廖沙的救赎之路才刚刚开始。这部未完成的巨作实在叫人唏嘘扼腕!)看来我还是太过善良啦!(我的脸皮可真厚呀O(∩_∩)O哈哈~)陀氏是冷静的,他没有满足如我这般普通读者的怜悯之心,他给我们的是“始自于绝望的希望”。静下心来细细回想:的确,陀氏安排的结局是最为合理的,毕竟“白痴”公爵与阿廖沙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虽然他们本质相同,但他们的经历,他们面对的人和事有时甚至几乎完全不同,起码,“白痴”公爵没有佐西马长老这样的精神导师。 我以前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至少是值得我们这些没有信仰的人欣赏和羡慕的;但现在我觉得,真有信仰的人或许该是可悲可叹的,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某些情况下,有信仰的人被认为是傻瓜、白痴。但是,把别人看作傻瓜白痴的人未尝自己不是傻瓜白痴,其实他们自己也是有所谓信仰的,虽然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或者意识不到:那就是“自由”主义或利己主义,或者说,只为自己而活的人不就是只信仰自己的人。我不想在这里对这些人予以置评,因为这些人注定不容身为傻瓜白痴的我置喙。因此,我这就来总结如下一条也仅此一条的读罢此书的经验之谈:读一位作家尤其是已故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最好按照他(她)发表作品的时间先后顺序阅读。不然,就很可能会遇到如我这般对作者作品里人物性格的形成以及主题思想发展的脉络产生似曾相识乃至对其成熟度、集中度、概括度的不完善产生不好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投入度并使你丧失了不少乐趣,因为你总是能由彼及此判断出小说情节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总想着另一部小说会大大让你分心的。原本我可以心无旁骛的,想得太多反倒麻烦。那么,读到此的你是否愿意接受我这个小小的建议呢?
外观略旧,纸张一般
深厚的俄罗斯
企鹅的这一系列译书价廉物美
企鹅的这一系列译书价廉物美,值得一收。
陀思妥耶夫斯基
企鹅这套书都很好,封面极其漂亮!
非常好的一本书,完整的新书,很好
非常好的一本书,完整的新书,很好
或许,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白痴”
陀氏的小说我之前读过《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及中篇小说集《穷人、白夜、赌徒》。这其中前三部小说是按作家创作的先后顺序阅读的,作家的第一篇小说《穷人》则是在读完三部长篇之后才读到的。而一直未买到的这本《白痴》创作于陀氏最后一部大部头也是思想性高度集中、人物性格成熟度最高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之前十年的1867年。在读这本小说的过程中,诸多人物性格特征的成长过程,事件的进展及戏剧性冲突,人物心理描写的手法等等都让我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继而更让我意识到这是因了作家本人的思想是在经历了逐步发展、反复斗争之后才渐渐走向基督教救世、爱与美拯救一切的“终点”。 《白痴》中的人物与《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人物在性格上、思想上的发展的相通性可以一一对应如下:“白痴”公爵梅诗金与阿廖沙,娜斯塔霞与格鲁申卡,罗果仁与德米特里、私生子斯麦尔佳科夫,阿格拉娅与卡捷琳娜,郭立亚与科里亚。虽然作家在交代人物的性格特点时使用的事件的细节以及人物的内心独等不尽相同,但作家借其笔下的人物阐述的思想的一致性是很容易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来的。 悲剧性人物一出场就注定了要以毁灭结束,自以为猜到这结局的我对过程不能自已。第一部第一章男主角们在开往彼得堡的火车上的谈话中只简单提到了一个女性的名字,我就已经判断出这就是即将卷入命运风暴漩涡的女主角。紧接着,“白痴”公爵在看到娜斯塔霞的照片后的心理独白更加让我确定了女主角将要面临的悲惨命运正如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格鲁申卡。但是,即便是自认为猜到了故事的结局甚至事先料到了情节的发展过程的我,终究还是错了。纳斯塔霞的命运比格鲁申卡还要悲惨,更重要的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淳朴善良的“白痴”公爵最后的结局,我以为他会与阿格拉娅结合,我以为他会像阿廖沙那样按照自己的信仰继续他的救赎之路。(这里要插一句,《卡拉马佐夫兄弟》原本在陀氏的庞大写作计划中仅仅只是个序曲,阿廖沙的救赎之路才刚刚开始。这部未完成的巨作实在叫人唏嘘扼腕!)看来我还是太过善良啦!(我的脸皮可真厚呀O(∩_∩)O哈哈~)陀氏是冷静的,他没有满足如我这般普通读者的怜悯之心,他给我们的是“始自于绝望的希望”。静下心来细细回想:的确,陀氏安排的结局是最为合理的,毕竟“白痴”公爵与阿廖沙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虽然他们本质相同,但他们的经历,他们面对的人和事有时甚至几乎完全不同,起码,“白痴”公爵没有佐西马长老这样的精神导师。 我以前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至少是值得我们这些没有信仰的人欣赏和羡慕的;但现在我觉得,真有信仰的人或许该是可悲可叹的,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某些情况下,有信仰的人被认为是傻瓜、白痴。但是,把别人看作傻瓜白痴的人未尝自己不是傻瓜白痴,其实他们自己也是有所谓信仰的,虽然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或者意识不到:那就是“自由”主义或利己主义,或者说,只为自己而活的人不就是只信仰自己的人。我不想在这里对这些人予以置评,因为这些人注定不容身为傻瓜白痴的我置喙。因此,我这就来总结如下一条也仅此一条的读罢此书的经验之谈:读一位作家尤其是已故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最好按照他(她)发表作品的时间先后顺序阅读。不然,就很可能会遇到如我这般对作者作品里人物性格的形成以及主题思想发展的脉络产生似曾相识乃至对其成熟度、集中度、概括度的不完善产生不好的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的投入度并使你丧失了不少乐趣,因为你总是能由彼及此判断出小说情节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总想着另一部小说会大大让你分心的。原本我可以心无旁骛的,想得太多反倒麻烦。那么,读到此的你是否愿意接受我这个小小的建议呢?
外观略旧,纸张一般
外观略旧,纸张一般
深厚的俄罗斯
深厚的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