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商品评论 (1条) 写评论赚积分>>
109***(三星用户)

此致中国的知识分子——偶在《美国往事:好莱坞镜像与历史记忆》一书推荐贴后的留言

此书的原推荐贴如下—— “所见与所知的美国 Urbino 好莱坞电影作为消费文化的产儿与象征和美国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的作用好像已经人尽皆知到了随便一个中学生都会对你说“我不看美国大片,那是文化垃圾”的地步,可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电影,尤其是所谓大片,不仅是我们的娱乐生活中逃不开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什么?),更在有意无意间成了如我这样的土包子了解美国文化,社会乃至的一个窗口(虽然不是纯然客观的)。然而,我们又能说我们对美国电影了解多少呢?    以上这些话当然并不是想否认美国大片作为宣传队与播种机的的作用。我想说的是,假如我们能够跳出来,冷静的审视美国电影如何传播它所代表的价值观,而受众又如何做出反应,甚至深究这样一种现象内部的运行机制,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实与问题。比如,一位一向以拍摄批判意识强烈的政治题材影片的导演,为什么突然开始迎合起主流的价值观念,开始赞美起了灾难面前人们的大爱无疆?再比如,为什么一部在我们看来简直比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敌特题材电视剧剧情还要荒诞离奇的电影会成为美国影史上百部经典之一?还比如,当美国人眼中圣洁的西藏“横遭专制政府统治”之时,他们为什么会一边大声谴责,一边又漠然视之?    这些正是《美国往事》所探讨的问题。以电影为经,以历史为纬,这样的评价虽然夸张的肉麻,但也确实适合这本书。九一一事件之后美国文化界,尤其是电影界的反应如何?一场大屠杀是如何被无声无息的替换的?美国传统文化的寻根意识是如何在电影中得以体现并被异化的?美国人究竟如何观察外部的世界?所谓的美国消费主义与主流意识形态究竟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这些问题,有的是我们当下正热的话题,有的尚处于我们的视域之外,都在这本书里被或多或少论及。    作者力图给我们展示这样一幅图景----之所以说“图景”,是因为我辈对于美国还知之甚少,故而难于判断,只得存而不论----所谓的普世价值以及消费文化其实很难说;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其实都有可能歪曲现实,沦为工具;美国人看世界和中国人看世界其实同样存有很大偏差,甚至他们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不比我们在文革时代差;以及所谓的全球化对于乡土文化冲击所导致的失根情怀其实也很难讲----一句话,当今世界毋庸置疑是变革的,可是是谁在变革,变成什么样子,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当然,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见仁见智,但如此的论述,倒也不是为一种参考。    最后想借题发挥一点商业片与艺术片的问题。王小波曾经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他说商业片一定是以艺术片作为先导的,没有了艺术片作出艺术上的探索,商业片就一定会堕落。很显然,这个命题的假设条件一定是存在商业片与艺术片的分野,而且商业片不一定大众且赚钱,但是艺术片一定是小众且不赚钱的,而且艺术片----只有艺术片才能在艺术上有所突破。遗憾的是王小波去世也早,没能看到《泰坦尼克》这部号称是“交织在商业与艺术冲击之间最美丽的浪花”的电影,更想不到当今的现实是商业片和艺术片的分界已然越来越模糊,谁为先导倒还很难说,而作为宣传工具艺术片也是不遑多让。    于是这又回到了书里所说的冷战电影。即使是今天,美国希望建立世界帝国的努力也没有放弃,但对这种情感的迷思也一直都存在。于是我们就看到一边是众多的宣传己方妖魔化敌人的电影,一边是《满洲候选人》这种在渲染敌对阵营的神秘的同时又辛辣讽刺麦卡锡主义的电影,一方面,它的叙事在我们显然显得有些混乱,另一方面,它又是整整一代电影人迷茫探索的忠实体现。而且,这种探索与迷惑不仅体现在冷战,也体现在九一一,在南京与奥斯维辛。    当然,我们也都知道,这些已经是美国往事了。” 偶的回贴如下—— 这书还能看妈,又用各打五十大板的方法来“和谐”是非。民主乐土(有多少中国人不远万里,迁徙美国)的价值观体现能和后清朝的愚民政策相提并论嘛?    你们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干这种事来享受?    有没想过你们享受国家的每一张钱,都不是涛涛画出来嗲,是千千万万口不能言、买把菜刀还要登记的老百姓,苦挣苦熬的血汗。。。能不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替他们说两句老实话?    以为我们二杆子的脑袋就都是空滴,想往里头灌神马就灌神马?    木哈哈哈! 11、4、3

2011-04-05 06:45:0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