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商品评论 (2条) 写评论赚积分>>
tia***(一星用户)

“社会性赠送”与“非人格交换”在江南的浓缩

《礼尚往来》研究的时间跨度为70余年(1936-2009年),长达55万汉字,是英籍华人学者常向群十几年(1996-2009年)磨一剑的结晶。这部著作,立足于解读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民间的社会支持系统,以人类学的笔触,把中国的“社会性赠送”与“非人格交换之间”的关系作以微型透视。其写作特点为:秉承以小见大传统,开拓江村学研究新领域;立足田野,找寻新的研究路径;构建新的范式,解读中国文化精髓。

2010-11-30 11:05:38
0 0
guo***(一星用户)

“个人化关系”与“互惠”的微型透视

《礼尚往来》的底蕴深厚,读起来象是一部历史学巨著。笔者从一名经济历史学者的视角,看出此书对跨学科研究的几个方法论意义:其一,模型的建立,目前,只有在西方的经济史大家的作品中有用模型的,但大部分则没有模型,国内历史学作品也还没有用模型的;其二,资料的获取,历史学靠文献,《礼尚往来》主要通过田野作业/后田野作业的方法以及文献的方法取得资料,同时也参照文献;其三,对概念的辨析,在我读过的文献中,比较少见。对“礼尚往来”这样历史悠久又广为使用的概念加以辨析,实属必要;其四,比较的视野,此书不仅有纵深的历史的比较,还拥有广阔的横向的比较视野,以江村为比较的参照系,对中国其他地区加以比较,并将这种比较延伸到全球。

2010-11-30 10:59:45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