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这本书很好读、不甚深
作者是北京四中历史特级教师赵利剑。之前我在网上看过北京四中一个老师的网课,那一节讲的是宋明理学,开头把宋明理学的思想背景用简单的话交代清楚,但是又不过多纠缠,表述也比较规范,我觉得讲得很好。后来才知道,那位微胖男士就是赵利剑老师。 回到这本书,内容比较杂,包括自己所接受的历史教育、对于历史和历史课程的理解、教学感悟、部分课例(不一定完整)、和学生的互动,等等。赵利剑认为关键不在教法而在于教学内容。在他看来,教法属于“术”的范畴,而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希望在课堂上渗透的理念、价值观是什么,这属于“道”的范畴。“学生上历史课,是为了成为历史学家吗?是为了记住繁杂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吗?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把那些历史事件忘记了,照样能幸福生活啊!当学生把中学学的历史课都忘记了,如果历史课还能给他留下一点东西,那可能就是历史学科对他产生的长久影响。这个影响就是人文素养,是对生命的关爱——关爱别人以及自己的生命。”作者认为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的重点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书中举了一些例子,怎样看待9·11事件、怎样评价希特勒、怎样看待义和团,等等。 总的基调是理性的、严肃的(他对《还珠格格》之类的电视剧的敌意比较大,这一点我不赞同)。作者比较推崇钱穆、许倬云,很爱读书,兴趣似乎在在战争史、外交史方面多一些。书中也引用了很多文学作品,比如高尔基的三部曲、雨果、还有茨威格。每一章的后面,还推荐了书目,比如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柯文《历史三调》、《第三帝国的兴亡》,等等。 总的来说,这本书很好读、不甚深,是课外读物而不是教辅资料或可以拿来用的现成教案,对于高中生、中学教师都有一定启发。当然这启发也取决于读者的水平,比如说我现在可能觉得书中的材料和观点没那么“新鲜”了,不过,如果我是高中生,或者早几年看,一定会觉得触动很大。如果我中学的历史老师是这样的,我一定会觉得非常幸运。
非常喜欢这本书,赵利剑老师的历史课堂充满人情味。
总的来说,这本书很好读、不甚深
作者是北京四中历史特级教师赵利剑。之前我在网上看过北京四中一个老师的网课,那一节讲的是宋明理学,开头把宋明理学的思想背景用简单的话交代清楚,但是又不过多纠缠,表述也比较规范,我觉得讲得很好。后来才知道,那位微胖男士就是赵利剑老师。 回到这本书,内容比较杂,包括自己所接受的历史教育、对于历史和历史课程的理解、教学感悟、部分课例(不一定完整)、和学生的互动,等等。赵利剑认为关键不在教法而在于教学内容。在他看来,教法属于“术”的范畴,而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希望在课堂上渗透的理念、价值观是什么,这属于“道”的范畴。“学生上历史课,是为了成为历史学家吗?是为了记住繁杂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吗?学生将来进入社会,把那些历史事件忘记了,照样能幸福生活啊!当学生把中学学的历史课都忘记了,如果历史课还能给他留下一点东西,那可能就是历史学科对他产生的长久影响。这个影响就是人文素养,是对生命的关爱——关爱别人以及自己的生命。”作者认为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的重点在“态度、情感、价值观”。书中举了一些例子,怎样看待9·11事件、怎样评价希特勒、怎样看待义和团,等等。 总的基调是理性的、严肃的(他对《还珠格格》之类的电视剧的敌意比较大,这一点我不赞同)。作者比较推崇钱穆、许倬云,很爱读书,兴趣似乎在在战争史、外交史方面多一些。书中也引用了很多文学作品,比如高尔基的三部曲、雨果、还有茨威格。每一章的后面,还推荐了书目,比如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柯文《历史三调》、《第三帝国的兴亡》,等等。 总的来说,这本书很好读、不甚深,是课外读物而不是教辅资料或可以拿来用的现成教案,对于高中生、中学教师都有一定启发。当然这启发也取决于读者的水平,比如说我现在可能觉得书中的材料和观点没那么“新鲜”了,不过,如果我是高中生,或者早几年看,一定会觉得触动很大。如果我中学的历史老师是这样的,我一定会觉得非常幸运。
非常喜欢这本书,赵利剑老师的历史课堂充满人情味。